個人資料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06年02月17日星期五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美智庫: 美私下對扁警告嚴重得多        【台灣媒體消息】據報道,美國知名兩岸問題專家、史汀生中心東亞研究室主任容安瀾,14日在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論壇發表文章指出,陳水扁似乎了解到,在兩岸問題上,時間是站在北京那一邊,因此他主張深化台灣「主體意識」,並以緊縮兩岸經濟關係來改變趨勢。      據中央社華盛頓消息,容安瀾在「台灣最近情勢的發展:政治掛帥,代價有多高」的文章中分析,陳水扁在民進黨連續在立委和縣市長選舉失敗後,決定從在野黨手中搶回主動權,凸顯「中國對台灣威脅的嚴重性」,以及在野黨「諂媚中國的投降主義性格」。      容安瀾說,其實陳水扁的行動,還踩不到中國大陸的紅線,因為扁缺乏實踐提議的要件,因此台海不太可能產生危機,美國也不會放棄台灣,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扁剩餘的兩年任期中,兩岸關係將不會有重大進展,而美台關係也將因他推動提議而趨於冷淡。      容安瀾指出,陳水扁無法實踐提議的原因,包括「修憲」無論經由「立法院」或「人民公投」,門檻都太高,在野黨最多隻可能同意為提高政府效能但不涉意識型態的修憲。      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是走不出去的政治訴求。陳水扁提出這個建議,隻是要凸顯他才是在捍衛台灣的利益,而不是主張台灣終極目標是與民主化的大陸統一的馬英九。此外,陳水扁也可能是在為2008年大選民進黨接班人的政見定調。      文章指出,比較麻煩的是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因為陳水扁自己就有權作決定。扁雖作過「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但他認為「隻要中共無意以武力犯台」的前提已經消失,因為中國大陸在對岸部署飛彈,通過反分裂法,同時在國防報告中提出「在2015年對台進行三階段戰爭」的計畫。      容安瀾說,中國一方麵了解陳水扁受到的限製,一方麵也越來越有自信,因此對扁談話表現得不是很關心。不過他們卻對美國施壓,提醒美國注意陳水扁一些聰明的動作可能會讓美國以為沒有什麽傷害,但實際上卻可能使華府和北京陷入危機。      容安瀾指出,美國官方對陳水扁的談話做了一些謹慎的反應,重申美國不會容忍台灣采取實際台獨步驟,但據了解,私底下對台灣的警告嚴重多了。美方認為「四不一沒有」前提已消失的說法誇張。他說,美國堅定支持台灣民主發展,但民主並不是容許進行不負責任行為的護身符,美國為了本身的利益,會有必要的反應。      【時事點評】我們注意到,自馬英九讓那份首次將“台獨”作為選項一並拋出來之後,大陸大體保持著一份平靜、反倒是華盛頓、台灣島上的各種政治勢力、紛紛拿著麥克風、在那裏“沸沸揚揚”。      ●容安瀾先生的兩個“有待澄清”的結論       請大家注意這段報道中的這一段,原文是:容安瀾說,中國一方麵了解陳水扁受到的限製,一方麵也越來越有自信,因此對扁談話表現得不是很關心。不過他們卻對美國施壓,提醒美國注意陳水扁一些聰明的動作可能會讓美國以為沒有什麽傷害,但實際上卻可能使華府和北京陷入危機。       顯然,就我們的觀點而言,容安瀾先生顯然也注意到了北京的“平靜”。隻是從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來看,這位美國智庫對“北京的平靜”明確給出了一個解釋,那就是:北京是因為“一方麵了解陳水扁受到的限製,一方麵也越來越有自信”為由、才“對扁談話表現得不是很關心”的。       與此同時,容安瀾先生還在上述判斷的基礎上、得出了兩個“觀察結果”:       “第一,就是得出了“(北京開始)對美國施壓,提醒美國注意陳水扁一些聰明的動作可能會讓美國以為沒有什麽傷害,但實際上卻可能使華府和北京陷入危機”的結論。       第二,就是披露出“美國官方對陳水扁的談話做了一些謹慎的反應,重申美國不會容忍台灣采取實際台獨步驟,但據了解,私底下對台灣的警告嚴重多了。美方認為“四不一沒有”前提已消失的說法誇張”。      ●我們隻能這樣來評價這位容安瀾先生的眼光       非常清楚,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上麵的兩個“觀察結果”果真是容安瀾先生根據客觀事實、用心觀察得來的話,那麽,我們隻能這樣來評價這位容安瀾先生的眼光了:要麽是觀察角度有偏差、要麽是觀察的眼力不夠透徹。當然了,還有一種“最有可能的”可能、那就是、這位先生本來就是在“別有用心”。      ●華盛頓分別裝在“左、右荷包中”的兩份“對台政策”       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陳水扁的“廢統論”與“四不一沒有”,馬英九的“終極統一論”與“台獨選項”、都不過是華盛頓分別裝在左、右荷包中的、根據形勢需要隨時掏出來的兩份“對台政策”而已。      ●在“陳水扁與馬英九都是成年人”的事實下,針對“陳馬”、北京當然沒有必要再去“嚴正聲明”什麽了       有一點是明顯的,那就是“台獨”勢力今天所處的境況與一年之前是大為不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有了明確標定了定要以“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獨重大事變”、嚴懲“台獨”分子的《反分裂國家法》之後,“台獨”、以及支持台獨的國際勢力在“台獨是否會引發大陸動武”的問題上、已經失去了任何的“混淆空間”。這就是說、台獨意味著戰爭已經不是個需要去證明的“猜測”、而是個不需要證明的“事實”。       因此,加上陳水扁就是“搞律師”的出身、馬英九也幹過台灣的“法務部長”、如此一來,對陳水扁也好、馬英九也罷、甚至是跟隨他們的這種或那種的“勢力與個人”,在“反分裂國家法”麵前,其任何的言行舉止不僅將“後果自負”、還都將“要負分裂國家的法律責任”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陳水扁與馬英九都是成年人”的事實下、在北京早已經將好話說盡、且已經針對台獨備妥“非和平手段”的情況下、在中美的鬥爭焦點已經“外移到”中東一線的時候,當然沒有必要再在“台獨”問題上去“嚴正聲明”什麽了。      顯然,這才是北京對陳水扁拋出“台獨時間表”、馬英九首推“台獨”選項表示“平靜”的原因。      ●陳、馬的兩岸政策、盡管有很大的差異、但“版權”、“解釋權”絕對屬於華盛頓       就目前而言,不論是陳水扁、還是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盡管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兩份政策”不僅其“版權”絕對是屬於“美國”的、就是解釋權也絕對是屬於華盛頓。       東方評論員認為,華盛頓更是心中明白,由於政策是自己製定的、因此,除非它交給陳水扁的“顯性台獨”政策與交給馬英九的“隱性台獨”政策、在執行中出了大的偏差、“偏差大到”徹底激活了北京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的程度、否則,它根本就不會擔心什麽、更不需要提醒什麽。      ●容安瀾先生的“那些觀察結論”顯然是在“替古人擔憂”!       然而,根據我們的長期觀察、華盛頓對台灣的政治勢力、與政治人物的控製極嚴、控製手段也極其有效。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事實上、在華盛頓眼裏、不論是陳水扁、還是馬英九、均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就以陳水扁為例、假如陳水扁敢在華盛頓的“計劃”之外、去衝撞《反分裂國家法》、製造台獨重大事變的話,那麽,華盛頓不僅有能力立刻推翻陳水扁、在情況緊急的情況下、還極可能“立刻做掉”陳水扁。       非常清楚,在這種嚴密控製下,陳水扁、馬英九之類、又怎麽敢在華盛頓的“計劃外”行事?華盛頓又需要北京去提醒什麽呢?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容安瀾先生的“那些觀察結論”顯然是在“替古人擔憂”!      ●北京之所以如此平靜,除了“島內”的小氣侯之外、更是因為“島外”的大氣候所決定的       然而,這也隻是北京“平靜”的一個因素,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北京之所以如此平靜,除了“島內”的小氣侯之外、更是因為“島外”的大氣候所決定的、還在於華盛頓玩這些手段是一點兒也不新鮮。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我們不健忘的話,類似今天這種“老套路”、早在04年年底台灣立法委員選舉的前後、美國人就曾經“麵不改色心不跳”地玩過一回、不過結果卻“一點兒也不瀟灑”。      ●布什上一輪高調“反台獨”、發生在“兩件事情”之後       事實上,自布什04年連任成功之後,陳水扁的“台獨”行徑立刻就從“選前”配合美國選情的刻意“低調”、“假釋和談善意”的立場、立刻轉調為“高調”的“赤裸裸台獨”宣言,什麽將終結“中國憲法”,什麽“公投複決新憲”、是一個接一個地往外拋出。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麵對陳水扁這些“四不承諾”中一件“都不可以做”的事情、華盛頓是一再裝耷做啞。直到胡錦濤和布什在智利會晤時、甚至直到胡錦濤當著布什的麵警告說“台獨將斷送台海、亞太地區(暗指美國)和平與穩定”為止,都“絲毫沒有”令華盛頓對陳水扁高調的“赤裸裸台獨”言行產生“任何的不安”、與習慣性的“關切”。      直到突然有一天,針對陳水扁在選舉場合一再提出“公投複決新憲”之說,國際社會“終於發現”華盛頓終於開始“嚴肅地”指出,“美國反對改變台灣地位或走向獨立的公投,美國認真看待陳水扁的四不承諾,認為這些承諾極為重要,應得到尊重,至於其它的構想或提案是否違背他的承諾,他必須有所說明”。 並由此掀起了布什的“第一輪反獨”高潮。      巧得很,東方評論員仍然記得、所有的“這些重大變化”、都發生在兩件事情之後:一件是大陸開始放風啟動“反分裂國家法”,再一個就是中國第一次在伊朗問題上“站在了第一線”:北京正式地“公開支持”伊朗、歐洲的立場、強硬地反對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從而在中東安全問題上與華盛頓“公開翻臉”。      ●北京“翻臉”的效果是“立杆見影”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北京“翻臉”的效果是如此地顯著、完全可以用“立杆見影”這四個字來形容:我們注意到,美國國務院不僅就立刻開始“關切”陳水扁的“台獨言行”,也突然開始“嚴肅看待”陳水扁的“四不承諾”了。      ●布什當年跑出來“高調”反台獨,不是胡錦濤“勸”出來的結果、而是“逼”出來的結果       因此,通過“回顧”華盛頓一年前高調“反台獨”的那一幕,我們不難得出這麽兩個結論:       第一,布什當年跑出來“高調”反??、而是轉過身去在美國的核心利益上“痛下狠手”、逼出來的結果。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行重於言”無疑是個千古不亙的道理、但是從布什被胡錦濤逼得“痛罵”陳水扁的過程中、我們更加領略了“行”遠比“言”具有說服力、特別是用作“警告”手段時,去警告、或者“提醒”某些自以為“我是流氓我怕誰”、“誰都不敢怎麽樣”之惡勢力的時候、更是如此、更具效率。      ●真正“能夠提醒”美國人“要小心台獨”、並“令其接受警告”的“大道理”、都在中東那邊堆著呢       第二,我們得出的另一個結論就是:就美國全球戰略核心而言,更加證明了華盛頓的戰略重心仍然在中東。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華盛頓的五角大樓一度將所謂的“美國戰略東移”弄得水響,盡管許多戰略分析人士都表現得願意相信“戰略東移”的事實,但是,我們始終認為、“這些”都不過是美國決策層在“製造”假象、意在通過“戰略重心東移亞太”的戰略欺騙、利用“台獨”給中國找事兒、從而逼迫北京自己管好自己這攤子事兒、不得在中東插手的手段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胡錦濤在“當麵警告”布什、卻沒有任何效果的情況下、果斷地自中東出手、以直接衝擊華盛頓核心利益的招式、及時緩解了“自己這檔子事”。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胡錦濤自中東、伊朗方向著手、成功施展的“圍魏救趙”、是用事實證明了這麽一個道理,即:真正“能夠提醒”美國人“要小心台獨”、並“令其接受警告”的“大道理”、都在中東那邊堆著呢!      ●北京“借用”伊朗的原子爐、徹底熔化了陳水扁、李登輝這些“急獨勢力”“泛綠過半夢”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指出,04年底的“那一役”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北京一方麵“借用”伊朗的原子爐、徹底熔化了陳水扁、李登輝這些台獨勢力意在從行政、立法體係全麵控製台灣的“泛綠過半夢”、並反過來為“反分裂法”的“正式生效”完成了輿論準備。       再一方麵,就是北京用自己“明確載有戰爭決心”的“反分裂國家法”、在華盛頓不敢現在就與北京攤牌的情況下、於本質上、已經將華盛頓那一紙“從沒有明確一定介入台海”的“與台灣關係法”的“法律信用”、給徹底打掉了;      ●華盛頓在處理“台獨”問題時、根本就不象容安瀾先生所形容的“那般愚蠢”       顯然,我們之所以做這一番回顧,就是想“證明”這麽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台獨”問題上,華盛頓決策層的表現、根本就不象容安瀾先生所形容的“那般愚蠢”、甚至需要北京去提醒什麽。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真實的情況是、“這位先生”的政府、最起碼通過一年之前的那一幕、就已經有過了這麽一個教訓、就已經在北京的“行動與決心”、以及自己不得不退讓的選擇中、完全相信了“台獨重大事變”一定會使“中美陷入攤牌重大危機”之“硬道理”。      ●一年前華盛頓之所以“反獨”,更多地是因為擔心在中東、在伊朗“立刻就撞上”北京這堵牆      另外,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一年前的那一場較量、華盛頓之所以選擇了妥協,在我們看來,就東亞局勢而言,其“背景色”自然是“反分裂國家法”的“正式立項”。      但是,如果我們將美國當時的“高調反獨”放在全球格局中去“對比”的話,那麽,我們很容易得出這麽個結論,即:與其說是華盛頓出於擔心“台獨進程”迎頭撞上的“反分裂國家法”、倒不如說是因為擔心在中東、在伊朗“立刻就撞上”北京這堵牆來得準確。      ●這一輪台獨浪潮與上一輪台獨浪潮“在國際背景上”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有意思的是,一年之後的今天,陳水扁再次拿“自己扔了撿、撿了扔”已達“N次”的“四不一沒有”說事、並明確拋出“法理台獨”“三步曲”的“前景”,雖然與當年有些類似、都與伊朗問題、中東問題相關,但是、我們認為,這一輪台獨浪潮與上一輪台獨浪潮“在國際背景上”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即:由於“中俄”以“上海合作組織”的名義、將借911滲透進中亞的“美國影響”趕得“無處藏身”。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以這一重大變化為標誌,華盛頓在全球戰略上正處於由戰略擴張、向戰略收縮方向“轉換位置”上,然而,如果具體到中東方向、華盛頓的一係列表現、比如:美國不得不按“中歐俄”默認的方式公布“大選結果”;以及不得不“默認”讓哈馬斯上台的巴勒斯坦民主選舉“合法”的事實;特別是在伊朗核問題上、在忍下“中歐俄”催動伊朗核危機這口惡氣之餘、華盛頓仍然不得不按“中歐俄”的主張、早早地就接受俄羅斯的“兩個建議”、等等、以這些為標誌,東方評論員認為、華盛頓在中東已經提前進入了“戰略收縮”、完全處於一種守勢。      ●華盛頓在戰略“絕對態勢”上的變化、自然反映為中美在整個格局中“相對態勢”的變化      顯然,華盛頓在戰略“絕對態勢”上的變化、自然反映為中美在整個格局中“相對態勢”的變化。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年前的華盛頓、主要是想通過推動“台獨和平”的策略、警告北京不得在足以顛覆美國西太平洋戰略的朝核問題上、繼續借題發揮;      而在一年之後,由於北京已經聯同莫斯科、成功地利用“上海合作組織”這個框架、一方麵確保了朝鮮半島的和平、分折了“美韓同盟”;另一方麵、還將美國在中亞這個中國的“大後方”所苦心經營了近三年時間、準備用去支持在中國新疆、西藏策劃分裂勢力、達到破壞中國和平穩定局麵、割斷中俄戰略合作空間的“前進基地”給毀得差不多了。      ●今天的北京、實際上已經有足夠的戰略資源投放到中東方向      因此,今天的北京、實際上已經有足夠的戰略資源投放到中東方向了。如此一來,在一年之後的今天、在伊朗核問題風聲再緊的時候,在華盛頓再次故技重施、準備動用“台獨”這張牌的時候,大概已經感覺出“這個世界已經變化得太快了”: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手法而言,這次和上次一樣,都是想用“台獨進程”逼迫北京做戰略讓步;      但是,在因果關係上,同樣的策略、“施展條件”就差別太大了:在東方評論員,一年前更多地是因為朝核問題、華盛頓要給北京臉色看。       值得強調的是,“台獨”和朝核問題、這可是都在中國家門口的問題、都是靠近中國的戰略核心地帶、因此、也都是華盛頓為了自己的戰略目的、而在靠近中國的核心戰略地帶“沒事找事”、做的一筆“就地交易”;      而一年後,華盛頓卻主要是因為伊核問題、而要給北京臉色看的。顯然,這可是個遠離中國家門口的問題、是靠近美國的戰略核心地帶的問題、因此、它本質上就是個華盛頓為了自己的戰略目的、而拿靠近自己的核心戰略地帶的利益、去與靠近中國核心戰略地帶做的一筆“異地交易”;      ●布什那副原本就被“單邊主義”掏得幾近虛脫的“身子”、在“服下”“轉型外交”的“補藥”後,似乎顯然更加虛弱了      從與北京可以“就地交易”、退化到隻能與北京進行“異地交易”的變化中、我們不難看出,今天的華盛頓、其戰略態勢、已經由三年打打下伊拉克、活活捉薩達姆時的不可一世,在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泥潭中、被浸泡得疲塌得多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布什那副原本就被切尼、拉氏“炮製”的“單邊主義”掏得幾近虛脫的“身子”、在“服下”賴斯女士精心配製的那一劑“轉型外交”的“補藥”之後,似乎顯然更加“虛弱”了。      ●華盛頓“這次”為了伊朗、為了中東、而不得不“反彈琵琶”       顯然,“這種虛弱”正是華盛頓為了伊朗、為了中東、而不得不“反彈琵琶”,即著眼於伊朗、中東局勢、再次撿起一年前的老套、想用“台獨”逼迫北京在中東方向收手、從而自中國這裏尋出一個突破口、為最終化解“中歐俄”這個抗美“小團體”製造條件。      ●與一年前的情況、剛好倒了個個       東方評論員認為,這與一年前的、北京被迫地在伊朗問題上主動出手、逼迫華盛頓在“台獨問題”上收手的情況、剛好倒了個個。      ●如果“有的人”就此認為“我可以決定”北京對台動武的時間、地點、方式的話,恐怕就會犯下大錯       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華盛頓在“台灣牌”被“反分裂法”廢掉之後,就隻剩下這把“台獨牌”了。顯然,東方評論員認為,一旦台獨在美國的慫恿下、悍然製造“台獨重大事變”、那麽,可以預期的是,北京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祭出“非和平方式”是一定的;但是,如果“有的人”就此認為“我可以決定”北京對台動武的時間、地點、方式的話,恐怕就會犯下大錯。      ●中美“第一次交手”、毛澤東主席就玩了一招“置台灣問題於不顧、先手解決朝鮮問題”的“大手筆”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五十年前中美“第一次交手”的情形。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在仔細掂量了戰略上的“孰輕孰重”之後,當時的毛澤東主席、就曾經停下了解放台灣的準備工作、果斷決策、硬是讓國際社會大吃一驚、玩了一招“一勞永逸”、“置台灣問題於不顧、先手解決朝鮮問題”的“大手筆”。      ●毛澤東主席決策的魄力、就在於敢“頂住”對手的咽喉、“緊扼”戰略製高點       在我們看來,毛澤東主席在決策打朝鮮戰爭時所展現的魄力、與解放戰爭時、置沈陽之敵於不顧、直取錦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那就是,頂住對手的咽喉、“緊扼”戰略製高點。      ●五十年前的“決策思路”,自然可供當今的中國決策層參考       東方評論員認為,隻有這樣,才能避免贏得了局部、卻輸了整體的結果、事實證明、也正是因為有毛澤東的這個“大手筆”、中國在國家安全上、才最終避免了落得個即使解放了台灣、結果卻也很難守住、繼而什麽都沒有得到的結果。       在我們看來,毛澤東主席在五十年前的“決策思路”,自然可供當今的中國決策層參考。也正因如此,當時事評論員們幾天前、看到美國軍方在一份報告中、暗示將對中國進行“先發製人”、或者將以美國規定的時間、地點、方式發動一場針對中國的戰爭時,都持一種“不以為然”、“大家走著瞧”的態度。      ●彈性十足的《反分裂國家法》、似乎更加證實了“一種策略的現實性論員認為、恐怕一個重大因素就在於其手中挰著張“台獨牌”。一般而言,美國手中“扣著的這張牌”一旦打出,就意味著中美的全麵攤牌、也意味著《反分裂國家法》將被啟動。       但是,如果我們今天再去看那部“原則立場”極其鮮明、啟動“非和平方式”的條件卻交由“人大解釋”、從而彈性十足的《反分裂國家法》、似乎更加證實了“一種策略的現實性”:那就是,就算是華盛頓指使台獨勢力、在美國人挑選的“最適合時間”去製造“台獨重大事變”,激活《反分裂國家法》、北京決策層也完全視國際形勢的具體情況、象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所做的那樣、從“頂住對手的咽喉、緊扼戰略製高點”的角度去決策。        ●誰敢說北京一定就會應著“台獨”、及支持台獨的國際勢力計劃的節拍去跳舞?      非常清楚,華盛頓中東戰略的咽喉就是伊朗、伊拉克,大國間全球戰略的製高點就在中東、中亞。在確認了這一點之後,誰敢說北京一定就會應著“台獨”、及支持“台獨”國際勢力“計劃好的節拍”去跳舞?誰敢說北京一定就會在華盛頓的“陰笑聲”中、按美國人規定的時間、與方式,去“即刻”攻打台灣?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中歐俄”、特別是“中俄”在伊朗問題上協調失敗、令華盛頓的中東戰略得以實現、並占領了中東、中亞這個全球戰略製高點,那麽,對中國而言,就算是能立刻統一台灣、最後、恐怕北京不僅絲毫不會令自己的戰略發展空間有所拓展、反而會因美國完全掐住了中國的中東、中亞兩大“能源供應點”、全麵惡化中國的國家安全、經濟安全。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http://www.dongfangtime.com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