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稱:中國將發展DF31的火車部署型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最新一期《漢和防務評論》透露,中國第二炮兵開始發展機動部署型東風-31(DF-31)改良型洲際彈道導彈。火車部署型DF-31的研發工作已經完成,並且開始部署準備。為提高機動打擊能力、生存能力,DF-31係列洲際彈道導彈已經發展出類似前蘇聯SS-24那樣的鐵路機動型,平時采用鐵路機動,戰時選擇若幹個預定發射點,實施核打擊。由於鐵路機動發射彈道導彈技術要求極高,核戰爭條件下生存力極強,目前得到證實的隻有俄羅斯擁有此技術。因此這條報道如果屬實的話,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機動性和隱蔽能力都將大大增強,也使西方情報機構跟蹤監視導彈發射的難度大為增加,中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在繼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成功後實現了又一次質的飛躍。
中國排名世界第二?
上個世紀80年代,在前蘇聯遼闊的西伯利亞原野上,經常出現一些綠色的神秘列車。這些列車由隻有6至8節車廂組成,中間的一些車廂象是沒有窗口的鐵路保溫車,然而卻比鐵路保溫車要長得多,接近了旅客客車車廂的長度。從外形上看,這些車廂采用的是貨車的轉向架,甚至是采用4軸轉向架,可見裏麵運送的是重量很大的東西。西方情報機構一直在追蹤這些神秘列車,發現這些神秘列車從來不停靠在城市,都是在邊遠的隱蔽側線上停放,且有武裝軍人嚴密把守。這就是前蘇聯的彈道導彈機動發射列車。據可靠消息,列車上麵所運載的SS-24是世界上惟一的鐵路機動戰略洲際導彈。
前蘇聯的鐵路機動發射使導彈武器係統在廣袤的大地上實施大範圍的機動,引起了各核國家的關注。美國同樣也很感興趣,其對鐵路機動發射的研究幾上幾下。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國曾提出過民兵洲際彈道導彈地下井發射和鐵路機動發射同時並舉的方針。當時美國軍方認為每天在全美的列車成千上萬,想跟蹤偽裝成貨運列車的鐵路機動彈道導彈發射平台非常困難。美國人自己在追蹤那些神出鬼沒的蘇聯鐵路機動發射列車時,就備感困難。不過,美國的研究計劃最終卻夭折,盡管其中有多種其他幹擾因素,但技術水平的跟不上是主要原因。
在中國洲際導彈“DF—31”試驗發射成功後,美國極為關注,紛紛載文報道和預測。不過以前西方對我機動導彈發射技術的猜測主要是集中在公路機動發射上,這一次的《漢和防務評論》對我鐵路機動發射的報道尚屬首次。若此報道屬實的話,中國將是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此技術的國家,把美國也甩到了後麵。
神出鬼沒的地麵機動發射
機動發射是為彌補發射井的缺點而發展的,固體推進劑的進展使戰略導彈實現了小型化和機動化。從第四代地地導彈開始,就已經使用機動發射方式。但由於戰略導彈過於龐大,一般車輛難以攜載,故在發展中遇到了不少麻煩。空中發射曾進行過不少探索,終因導彈體積太大而作罷。目前,機動發射隻有兩種形式,一是地麵機動,一是水下機動。
地麵機動發射主要采用越野機動、鐵路機動和隱蔽機動方式。越野機動又稱公路機動,即把整個導彈係統裝在大型托車——發射車上,將導彈裝在輪式或履帶式車輛上,可在運動中快速定位或到預設點進行發射。但是,公路機動速度慢,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打擊麵前,生存率不高,而且發射係統複雜,不僅需要多功能發射車,還需配備相當數量的作戰保障車,除用於作戰的代價昂貴外,操作和維護保養費用也很高。因而,人們把目光轉向鐵路。
鐵路機動發射是指將導彈裝在專用鐵路列車上沿鐵路機動、定點,在鐵路列車上進行的發射,適用於大型戰略導彈。鐵路機動發射作為一種發射方式,它的最大優勢是機動速度可達100~200km/h,機動距離遠,一次可機動轉移1000~2000km,可以做大範圍的機動,便於擺脫敵方偵察手段的跟蹤。同時鐵路運輸中平穩性要好於公路機動運輸,車輛的轉向速率也較公路機動小,適於在機動運輸中進行測試工作,可以減小發射陣地發射準備時間,這都大大提高了該導彈的生存概率。但鐵路機動對技術的要求極高,由於事前無法測定發射點處的經緯度、高程和基準方向,因此,要求發射列車上裝載快速定位、定向設備,到列車停穩後,很快給出需要的數據。導彈發射車廂的研製也是難點之一,車廂內不僅要布置起豎設備和開車頂蓋機構,還要解決發射後座力的傳達,底座水平自動校正等問題。再者,這項技術對國家的鐵路網要求較高,不僅鐵路裏程要足夠,使導彈能在大範圍內實施廣泛機動,同時鐵路質量也要達到要求,普通的鐵路根本無法承受運載時的重力及發射時強大的後推力。這也是世界上為什麽隻有個別國家掌握此技術的原因。
鐵路運載技術可以保證中國的戰略主動權
可笑的是,每次我在戰略武器技術上有驚人突破的時候,西方都會捕風捉影地妄加猜測。這一次也不例外。由於美國不具備導彈列車機動發射技術,因此就把目光轉向前蘇聯國家。據《漢和防務評論》稱,中國多次派遣相關人員訪問烏克蘭,向烏克蘭學習彈道導彈發射井的設計技術和SS-24火車運載型洲際彈道導彈的設計方式。而當烏克蘭國防部聲稱沒有幫助中國設計火車運載型洲際彈道導彈時,他們又說不排除烏克蘭專家以個人名義幫助外國發展洲際彈道導彈運載技術的可能性。無論如何,中國人是“發明不出這麽先進的技術的”。這一方麵可看出美國對我掌握此種技術的畏懼心理。
中國核力量的使用原則是:在中國遭核攻擊後立即對敵方實施後發製人的反擊,並以有效的核報複手段懾止可能發生的核戰爭。中國領導人多次鄭重指出,中國發展核力量就是要迫使超級大國不敢使用核武器,打破核壟斷,最終消滅核武器。
根據現有的多方麵材料可以分析得出,中國目前已經具備了空中投放、水下潛射和陸地公路、鐵路機動發射三位一體的戰略導彈攻擊能力,因而具有了較強的戰略核導彈反擊能力。中國具有直接打擊敵國縱深戰略目標的能力,任何國家要想對中國進行核襲擊,就必須承受中國一定規模的核反擊。這就是中國所奉行的有限核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