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台關係:軍購案最後通牒和漫天要價的真相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2006年02月21日 14:55 新華網   新華網專稿:長期以來,台灣問題是影響中美關係正常發展的一大痼疾。美國一方麵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現實;另一方麵基於它始終把中國視為具有“潛在威脅的對手”的定式思維,從而把台灣當作遏製中國的一大砝碼。美國在對華政策中奉行的這一自相矛盾的兩手,表現在對台軍售問題上顯得尤為突出。然而,最近美國方麵圍繞“軍購案”問題向台灣發出的最後通牒,以及媒體有關美國軍方故意開出天價,希望台灣“立法院”永遠不讓“軍購案”過關,最後知難而退的報道,頗具雙簧色彩,耐人尋味……   軍售的戰略價值和經濟利用   除了美國利用台灣遏製中國的戰略需要外,對台軍售還是美國獲取巨額利潤的重要渠道。據統計,從1996年至2003年的8年間,台灣軍購總額接近200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二。台灣購入的各種武器中95%以上都來自美國。   正是出於上述戰略需要和經濟利益的考慮,台灣媒體日前披露,美國已向台灣當局發出“軍購案”的最後通牒。據悉,“立法院長”王金平上月赴美訪問時,美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太事務資深主任偉德寧及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希爾向王金平通報:若台灣方麵再不就“軍購案”作出裁決,“6個月後,美國對台灣事務會失去興趣”。   美國對台灣遲遲無法決定三項軍購案深感不滿,並業已表現對台灣失去了耐性。台灣《聯合報》的消息說,偉德寧在與王金平會談後,同日當即與美國總統布什會麵,報告會談的內容。該報披露,王金平也借此機會向美國兩位主管亞太事務的官員說明台灣目前處理“軍購案”的情形。王金平談了台灣普遍反對軍購的三個理由:一為不知潛艇從哪裏來、哪個製造廠建造;其次為價格太貴,是一般價格的兩倍;三為交貨時間太長。   關注美台關係的分析家認為,最近美方對台政策及陳水扁本人的態度趨強硬,“軍購案”再三延宕也是因素之一,當然,美國還綜合考慮其它原因,包括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及陳水扁對兩岸議題相關的談話與態度接連“走火”等因素。   驚人的披露   讓人感到極為意外的是,台灣當局對三項軍購案遲遲無法作出決斷,除了台灣民眾的普遍反對外,還與美國軍方自身的從中作梗有關。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日前披露:美國海軍唯恐美國造船廠替台灣重開傳統柴油動力潛艇生產線,海軍將擋不住國會等方麵要求美國重新使用柴電潛艇的壓力。美國海軍因而開出天價,希望台灣“立法院”永遠不讓“軍購案”過關,最後知難而退。   據報道,恢複使用柴電潛艇是美國海軍的禁忌。美國海軍自上世紀中後期便隻使用建造費用遠高於柴電潛艇的核動力潛艇。就算美國國防預算拮據,美國海軍仍多次表示不會采用傳統動力潛艇。美國潛艦部隊的軍官私底下很擔心,如果美國造船廠開始建造傳統動力潛艦,而讓美國國會發現柴油潛艦較便宜,美國國會可能會不同意繼續建造性能較強的核潛艦。因此美國海軍很努力想要確保,有關布什承諾的這8艘潛艦的任何交易計劃,都會貴到讓台北方麵負擔不起或者無法接受。   軍事分析家們指出,關於美國潛艦交易計劃中的細節,不隻台灣方麵不清楚,美國企業界主管也不清楚細節。但有一點外界是知道的,8艘潛艦的報價可能達到120億美元,而8艘歐洲最先進的潛艦賣價大約為50億美元。美國要求台灣“立法院”先行通過造艦的預算,這無異於要台灣當局解一道世紀難題。(阿彭 徐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