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周軍情點評:盤點台軍瞄準大陸的各型導彈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從2004年台灣當時的行政院長遊錫堃拋出“攻擊上海”的言論以來,台灣當局加快了遠程導彈攻擊能力的建設。台灣媒體稱,兩岸的軍事對立已經由“ 拚空軍”轉向了“拚導彈”。2005年,台灣雄風2E巡航導彈、天馬中程導彈計劃接連曝光。那麽,台軍真實的中程導彈打擊能力究竟如何?     雄風2E巡航導彈   雖然名字和台軍現役的雄風2反艦導彈聽起來很相近,但其實他們並沒有大的關聯,隻是為了能夠迷惑外界,以為雄風2E巡航導彈是在雄風2反艦導彈基礎上研製的而已。事實上,該型導彈是台灣“中科院”以著名的美製戰斧巡航導彈為藍本研製的秘密武器,是承擔台灣當局宣稱的“境外決戰”的新攻勢思維的主要武器之一。因此它的設計作戰對象是大陸的主要城市和軍事目標,而為此雄風2E巡航導彈的射程需要達到1000KM以上,才能滿足作戰需要,威脅到大陸沿海重要城市。   從雄風2E的原型美製戰斧係列巡航導彈來看,它是有潛力完成“攻擊大陸重要城市和目標”這一困難使命的。美國“戰斧”巡航導彈是於1983年開始裝備美軍,主要有3個型號:陸上發射巡航導彈(GLCM);空中發射巡航導彈(ALCM);海上發射巡航導彈BGM-109。戰斧巡航導彈身長6.17米,直徑52.7公分,水平翼長2.6 2米,發射時重量(包括250公斤的推進器)為1452公斤。它可由箱式發射器或者發射裝置發射,也可通過潛艇的魚雷發射管發射。戰斧巡航導彈采用慣性製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製導,射程在450-2500公裏,飛行時速約800公裏,其命中精度可達到在2000公裏以內誤差不超過10米的程度。戰斧巡航導彈巡航高度海上為7-15米,陸上平坦地區為60米以下,山地150米,還可以根據地形選擇適當的曲折路線以避開探測雷達和防空係統,因此有很強的低空突防能力。   雖然戰斧巡航導彈性能優異,但台軍要研製出同類型的導彈還仍非常困難。即使是在被目前台灣媒體宣稱的獲得重大突破的射程方麵,雄風2E導彈要走的路還很長。目前該導彈采用的是小型渦噴發動機或者是渦扇發動機,射程勉強達到600KM,距離1000KM以上的設計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由於發動機研製難度相對較大,短時間內估計台灣很難獲得推進效率更高、耗油更少的發動機,因此下一步提升射程的重點就將落在減少導航和戰鬥部重量、增加燃料所占比重這個方向上。但如果過多的減少戰鬥部重量,又將造成爆炸當量威力不足的問題,難以滿足“戰略威懾”的任務。   另一方麵,由於台灣缺乏可靠的衛星製導係統,雄風2E巡航導彈的可能不會采用戰斧模式的GPS+地形匹配技術而是采用慣性製導+地形匹配製導,在末端攻擊的時候也可能會依靠目標識別和影象對比的功能。但目前,對台灣方麵來說,無論是地形匹配係統還是目標識別能力都還是未能克服的難題。特別是地形匹配技術,需要有詳盡的大陸沿海地區的數字地圖作為技術支持,這對於缺乏高分辨率偵察衛星的台灣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正因為如此,最近台灣接連發射衛星,加強其自身的太空探測能力,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警惕。   雖然雄風2E巡航導彈還存在種種問題,但是台灣當局仍對其如此重視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即使射程問題解決不了,但它可以通過運載平台的機動來解決這個難題——利用新入役的基德級驅逐艦等大型水麵艦隻或者是潛艇乃至於F-16等戰鬥機,完全有可能靠近大陸沿海地區再發射導彈進行攻擊。這不但解決了射程上的困難,也減少了遠距離製導的難度,同時還極大的增加了作戰的靈活性,使其更加難以在發射前被發現和摧毀。因此,如果雄風2E導彈正式服役,它將是台灣當局威脅上海等大陸沿海城市的重要籌碼。     中程彈道導彈   一直以來,台灣都以大陸“東風”係列地地彈道導彈的威脅為借口試圖博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隨著“境外決戰”的新思維的提出,台軍的“反製手段”——自行研製的中短程彈道導彈計劃也逐步掀開了神秘的麵紗。   在台灣“中科院”一係列新型導彈的研發計劃中,台灣的彈道導彈計劃是最為神秘的。因為它涉及到國際防止彈道導彈擴散條約限製的射程300公裏的“紅線”,向來是為美國所忌諱的。80年代台灣的第一代地地彈道導彈“青蜂”就是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中止進一步研製的。但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台灣新一代射程超過1000KM的彈道導彈發展計劃重新慢慢浮出水麵了。   眾所周知,彈道導彈因其末端速度快和近乎垂直的俯衝角度而難以被地麵防空係統攔截,所以它的威脅也遠遠高於巡航導彈。海灣戰爭中麵對伊拉克老舊的第一代短程地地導彈“飛毛腿”,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係統成功攔截率不足10%。至於射程在1000KM以上的中程彈道導彈,世界上還沒哪種防空係統能有較高的攔截成功率。因此台灣媒體稱,台軍方對新一代的彈道導彈計劃更是抱以極大的希望,意圖仰仗它來對抗大陸。但是,研發它的難度也更大。從火箭發動機,製導係統到燃料成分、導彈製造材料等各個方麵都需要從頭研製,且很難得到美國的技術支持。   目前台灣正積極開展探空火箭的研發,外界一直指出,這其實是在變相的進行導彈的研究。據媒體報道,1月18日,台“太空中心”在“中科院”屏東九鵬基地成功發射由天弓導彈改造的兩節式“探空火箭五號”。有評論指出,此次發射火箭的最大高度達到了282KM,意味著台“中科院”有能力製造300到600公裏的短程彈道導彈,遙控技術突破也代表“有能力使彈道導彈在飛行時改變方向,增加擊中目標的可能性”。     其他可能威脅到上海的導彈   除了在研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外,台灣其他的導彈射程都遠不足以夠到上海。但是,它們可以通過其他運載平台來縮短這一距離。例如可以通過戰鬥機和潛艇進行滲透作戰,在大陸重要城市的附近海域再發射導彈。雖然這樣做需要穿過解放軍的幾道防空警戒圈,難度很大,但為了人民的安全,我們也不得不防備“台獨”走而鋌險。   目前台軍中“小牛”空地導彈、和捕鯨叉反艦導彈、雄風2反艦導彈都有可能用來執行這一任務。其中“小牛”空對地導彈是由美國休斯公司和雷聲公司研製的一種可從敵防禦火力圈外投射的武器,它可精確打擊點狀目標,是台軍F-16對地攻擊的主力武器之一;而美製捕鯨叉反艦導彈則是海灣戰爭中大出風頭的斯拉姆遠程空地導彈的原型,台軍要臨時把它改裝成對地導彈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此外台灣“中科院”下屬的“擎天計劃室”也同步展開了中程對地衝壓式導彈的設計。據台灣媒體透露,“擎天計劃室”目前已完成中程衝壓式對地導彈的構型設計,預計這種導彈將以4倍音速的速度在兩萬多米的高空飛行1000公裏,利用高空高速突破“敵人”的防空網。因此可以看出,台灣已具備發展中遠程地地導彈的野心和實力,這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