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五角大樓戰略思維悄然嬗變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 偉達   最近,美國國防部公布了最新“防務評估報告”。表麵上看,該報告的總體風格與以往沒多大區別,即渲染一下“新型威脅”,以便在同時遞交的新年度國防預算報告中張大嘴要錢。   此版“防務評估報告”中列舉了四項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新威脅:國際恐怖主義,“流氓國家”發展擁有核武器,突發的重大自然災害,及中國的崛起。   按慣例,類似的報告公布後,媒體都要采訪國防部高級官員,請其更多介紹一下相關背景和情況。而當2月17日美國公共電視台就此采訪現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時,他卻在不經意間表露出美國軍事戰略的一些最新思維。   從清晰轉向模糊   這樣的新思維基本可概括成三點:首先,新世紀美國戰略對手或敵人的模糊不定性;   第二,建立先進,有效,即時,精確的預警信息平台與係統,是美國軍事戰略近期未來的首要挑戰和任務;   第三,美國必須以綜合力量代替以往的單向打擊。   拉姆斯菲爾德表示,目前美國所麵對的國際恐怖主義,完全不同於當年“冷戰”時期——美國是非常明確無誤地要應對蘇聯集團的政府和軍隊。而現實的恐怖主義則更多以半官方或民間,及隱蔽遊擊的形式出現。   當談到中國崛起時,記者還特別問到既然中國是“威脅之一”,為什麽在定義這個威脅時卻使用了“競爭者”(competitor)這個概念,而不是對手(rival)甚至敵人(enemy)。   拉姆斯菲爾德解釋說這意味著美國不一定要與中國衝突,兩國關係的潛在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他本人對目前中國發展經濟,建設國家的努力,持正麵積極的看法;但對中國軍力的增長不無憂慮。   看來,美國已從九一一事件前後的“明確目標思維”,調整向目前的“模糊目標思維”。不難發現,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反應模式,其實與半個世紀前“珍珠港事件”的反應模式,並無二致。即美國本土遭到了敵國襲擊,而後美國一定要向敵國反擊。   於是美國先打倒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意猶未盡,可能是覺得塔利班還不太像美國傳統心目中的“敵國”。於是布什政府采取了先入為主的指導方針,不顧證據不足,民意向背,又緊接著發動了對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戰爭。   破天荒籲中國“入夥”   但從邏輯上講,如果美國推翻薩達姆是正好打在敵人的要害上,恐怖活動就不應該在今天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勢。美國反思一番,可能才有了目前“模糊目標”的最新思維。   基於以上考慮,就有了關鍵的第二點:即欲有效把握一個“模糊目標”,就必須在目標顯示出對美國有“清晰敵意”之時,美國可迅速采取果斷的應對措施;反之,則要防止對“模糊目標”的盲目出擊,以免弄巧成拙。   於是拉姆斯菲爾德在采訪中表示:在新世紀,先進的預警信息平台和係統,比起先進的傳統武器平台,如戰鬥機和軍艦等,有著更加重要的戰略意義。即隻有首先掌握正確準時的信息,才能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否則“好鋼”很可能就會淪為一堆擺設和廢鐵。   第三,也正是對手的模糊與不確定性,導致傳統的軍事打擊力量,可能對之無能為力。拉姆斯菲爾德舉例說,卡伊達(基地)組織對網絡,衛星電視,數碼照相等現代新媒體的應用效率,就似乎比美國政府與軍方高明得多。   為此,他說除了傳統的海陸空軍作戰,美國還必須輔以信息作戰、心理作戰、文化作戰等新型手段,同時爭取外交、金融、貿易、教育等領域,及國際夥伴參與的綜合支持,才能在新挑戰麵前立於不敗之地。   由此也讓人聯想起,前一段美國國務院破天荒地公開呼籲中國“入夥”,共同擔負起更多的國際責任。現在看來,這些舉措都與美國的戰略新思維有關:即中國是“模糊目標”之一,弄好了能成夥伴,弄不好也會發生衝突,性質並不確定,要“走著瞧”。   目前世界都在猜測美國和以色列是否很快會對伊朗的核設施動武。這種意圖和準備肯定是存在的,但比起三年前的伊拉克問題決策,也由於伊朗情況的不同,美國目前可能更矚意於拉姆斯菲爾德所表露出的“綜合解決”方式,來迫使伊朗就範。   總之,美國政府“吃一塹“後是否”長了一智”,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在美國從事國際文化與戰略谘詢研究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