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未來武器很厲害 瞬間打擊全球任何目標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時間:2006年02月16日11:04 【來源:新華網】    近日,美國的合眾社、《防務內參》以及英國的《國際飛行》等多家媒體同時報道了一條新聞,美國防部正在製定一項未來打擊武器研發計劃,以充實美軍的“先發製人”打擊戰略。該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開發出一種快速打擊武器係統,使美軍具備能夠對全球任何地點實施精確快速的常規打擊能力。   新武器係統具備四項能力   據悉,該計劃將由美國國防部下屬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和美空軍的空間司令部合作完成。 這一武器係統將具有四項“超凡作戰能力”:   一是瞬間打擊能力。這一武器係統的打擊目標將主要是轉瞬即逝的時間敏感目標和高價值目標,如恐怖組織的會議場所或武器發射平台等,因此必須能夠在接到命令後,在數小時、甚至幾十分鍾內就能對全球上的任一目標實施打擊並予以摧毀。二是遠程作戰能力。新的快速打擊武器係統必須能夠從美國本土發射,打擊境外任何目標。按照美國防部的要求,這一打擊武器的作戰距離至少在1萬至1.2萬公裏以上。三是隱蔽突防能力。由於當前各國正在競相發展空中預警能力和電子幹擾技術,並大力提高攔截水平,而快速打擊武器係統在數年之後才能投入使用,因此該武器在設計階段就必須充分考慮其隱蔽突防能力,以滿足若幹年後的戰場環境要求。四是精確打擊能力。由於這一新型武器係統將裝備常規武器彈頭,因此武器的打擊精確性將非常重要,務求做到一擊即中,以降低附帶損傷和減少外交糾紛。   美軍已設計兩套方案   據美空軍空間司令部規劃與需求辦公室主任馬克·賽科弗德透露,在快速打擊武器的建設方麵,美國防部已經設計了近期與遠期兩套方案。   近期方案是給部分“三叉戟II”D5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換裝常規彈頭,主要由美海軍負責完成,整個項目預計耗時4年,項目花費約需5億美元。目前項目方案已經報至美國國會,國會批準後即可開始著手實施。美國“三叉戟II”D5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是美國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導彈為三級固體燃料導彈,彈長13.4米,彈徑2.11米,射程1.1萬公裏,采用慣性製導,命中精度90-120米。盡管其擁有射程遠和命中精度相對較高的優點,但因攜帶的分導式核彈頭致使其使用門檻較高,自部署以來一直作為美軍的戰略威懾力量,無法投入實戰運用。據悉,美國防部計劃為該型洲際彈道導彈換裝常規彈頭,一方麵是因其可在深海中前沿部署,隱蔽性強,突擊效果較佳;另一方麵是考慮到換裝常規彈頭後,在降低攻擊威力的同時也降低了使用門檻,反而可強化威懾效果。目前美海軍已經在部分該型導彈上裝備全球定位係統接收器,以增加其打擊精確度,並為未來換裝常規彈頭作準備。   遠期方案是發展一種全新的打擊武器平台,並在2020年前後投入作戰使用。美軍內部認為,“三叉戟II”D5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加裝常規彈頭和全球定位係統接收器後,其精確打擊能力雖得到提高,但仍無法達到未來作戰環境下美軍對全球快速常規打擊武器的性能需求。因此,美軍要求著眼於長遠,還必須發展一種全新的打擊武器係統。關於這一新的快速打擊武器,美軍內部已設想了三種方案,未來將從中選一。   第一種方案是研發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將既可攜帶核彈頭,又可攜帶常規彈頭,並且具有“前所未有”的戰略打擊精度;第二種方案是開發一種“極超音速通用航空飛行器”和“小型火箭發射器”,研製一種可以從跑道上起飛並可重複使用的航空飛行器,攜帶巡航導彈或小直徑炸彈,在兩小時之內打擊1.6萬公裏以外的目標(這一方案類似於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之前製定的“獵鷹(FALCON)”計劃);第三種方案是為現有洲際彈道導彈加裝常規彈頭,並對導彈的飛行性能進行改進,如借鑒俄羅斯的“白楊-M”和“布拉瓦”洲際彈道導彈所采用的變軌技術,在導彈飛行過程中實施機動變軌,並不斷調整彈道高度,以大幅提高打擊精度。   威脅他國戰略核力量   美軍打造未來快速打擊武器的消息一經披露後,立刻引起了全球軍事界的關注。盡管美國防部聲稱研發和部署快速打擊武器主要是為了打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無賴國家”和恐怖組織,但分析人士指出,美軍未來快速打擊武器的使用是在沒有任何預先警告的前提下進行的,這將對其他國家的戰略核力量構成威脅。為避免自身核力量遭到美軍先發製人的常規打擊,其他有核國家在與美國發生衝突時,很可能會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使用核武器對美國進行攻擊,其最終結果將不僅不能鞏固美國自身的安全,反而會給美國招來致命性的打擊。本報特約記者李文濤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