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不擇手段了解性能 美密切跟蹤俄武器出口 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個
  據2月出版的英國權威軍事雜誌《ACIG》報道,近期,美國軍方通過北約南歐司令部向希臘陸軍提出了一個特殊要求,希望希臘陸軍提供俄製道爾—M1防空導彈係統,以配合美軍進行針對性訓練。希臘已答應在北約框架內,允許美國軍官進入位於克裏特島的軍事基地,與希臘軍人共同操作道爾—M1導彈係統,但目前尚未允許美軍派飛機到希臘進行協同訓練。 美國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俄羅斯向伊朗出售了29套道爾—M1導彈係統。在對俄施壓無效的情況下,美軍順著俄武器出口渠道找到了這種導彈,並希望盡快了解其“卓越的防空性能”。   美俄開始新一輪“搶灘登陸”   2月11日至13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問了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三國。拉姆斯菲爾德公開表示,美國視北非為保障歐洲和世界安全的重要戰略地區,美國準備改善同上述三國的關係,首先是軍事關係。據報道,美國準備向阿爾及利亞出售飛機和裝甲車。為鞏固北非這個傳統軍火市場,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將訪問阿爾及利亞,屆時,兩國將簽訂價值幾十億美元的軍火合同,包括36架米格—29SMT型戰機,28架蘇—30戰機,能裝備8個導彈營的S—300防空導彈,200輛T—90坦克等。據俄《獨立報》透露,由於美國的介入,俄羅斯丟掉了北非其他國家的軍火合同。   北非隻是美俄間的一個“戰場”,另一個“戰場”在印度。1月31日至2月3日,俄最著名的30家軍工企業參加了在印度德裏舉行的“印度—2006”國際防務展覽會,俄方展出了T—90S坦克、“旋風”和“冰雹”火箭炮等一大批先進武器裝備。展會上也有不少美國廠商,展出的產品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技術———“有源電子掃描陣”、“愛國者—3”型導彈防禦係統以及F—18超級大黃蜂戰機模型等。從展會上可以看出,雖然印軍70%的武器裝備是俄製的,但俄方仍猛攻猛打、寸步不讓。美國則以尖端技術吸引印度,搶攻印軍火市場。   美俄爭奪的白熱化緣於俄羅斯在世界軍火市場上的崛起。2月9日,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署署長德米特裏耶夫宣布,2005年俄軍火出口再創新高,達到創紀錄的61.3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5億美元。目前,俄羅斯出口的武器品種達上千種,基本覆蓋了東南亞、南亞、阿拉伯世界和拉丁美洲等地區。到去年年底,俄羅斯和世界上82個國家保持著軍事技術合作關係。德米特裏耶夫滿懷信心地說,從2007年起,俄軍火出口額將超過70億美元。目前,俄軍火出口的簽約額已接近蘇聯時期,達到230億美元。未來幾年內,俄軍火生意越做越火已成定局。   美死盯俄武器出口   對於俄羅斯出口武器,美國始終十分關注。早在冷戰時期,蘇聯將先進武器賣給盟國後,實行嚴格的保密製度。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為得到米格—15戰鬥機,懸賞100萬美元,並用中俄朝三國文字寫成傳單到處撒,即便如此,美國最終也沒有得到。那時,別說武器性能,美國人有時連型號都搞不清楚。情急之下,美國專家想出一個辦法,自己給蘇製武器起名。直到現在,西方媒體還在使用這些名字。蘇聯解體後,許多東歐國家攜帶門類齊全的蘇製武器投入北約的懷抱,這讓美軍喜出望外。針對這種現象,俄羅斯加快了武器的升級改造。有報道說,俄戰略導彈部隊裝備的SS—18、19、24型戰略導彈都是在烏克蘭專家和工廠參與下製造的,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美國就會掌握俄羅斯核武器的機密。因此,俄羅斯近年來加快了上述導彈的退役進度。但另一方麵,俄羅斯軍火商為爭取客戶,將一些沒有裝備俄軍的“看家武器”拿到國際軍火市場上銷售,這對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大誘惑。   據俄羅斯《諜報網》披露,美國中央情報局擁有全美最大的俄羅斯軍事情報數據庫(冷戰期間稱為“蘇聯東歐武裝力量分析係統”),在這個數據庫中包括俄武器出口情況。由於中情局特工一般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加之其任務的多樣性,因此他們隻扮演“采集者”的角色,情報則交由中情局和軍方情報分析人員處理。部分分析人員將俄對外軍售的對象、時間、武器型號、改裝要求及數量等情報綜合整理並進行一定分析,然後交給相關機構,供政府製定相應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政策。除了情報係統,美國的民間組織也參與其中。美國現有1000多家從事國際安全和防務研究的民間組織,它們可以通過各種特殊渠道及時得到信息。目前,在這個領域中比較權威的是蘭德公司和傳統基金會。傳統基金會的副研究員費希爾每年都向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提交關於俄羅斯向中國提供軍事技術的報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美國對中俄的政策取向。   實際上,對俄武器出口最關心的還是美國軍方。美國三軍和海軍陸戰隊都有各自獨立的敵情研究部門,它們擁有足夠的經費到海外購買自己所需要的俄製武器樣品。如果買不到,美軍就從戰場上直接去尋找。美國空軍在懷特·佩特森基地設立了“國家航空情報中心”,那裏常年敞開大門接收美軍在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等衝突地區搞到的俄製戰機和導彈,其最新收獲是去年美軍機械師從伊拉克沙丘裏挖出來的3架米格—25戰鬥機和它攜帶的R—27空對空導彈。美國空軍在弄到大量俄製飛機後,組建了第4477“紅帽子”測試評估中隊,由它來協助美軍飛行員實際感受俄軍戰鬥機的性能。2004年,美國還首次派出F—15C戰鬥機到印度,與印軍的蘇—30MKI戰鬥機進行對抗演習,以熟悉俄製戰機的作戰特點。此外,美國還在出口武器問題上騙過俄羅斯。美國曾主動向俄羅斯提出建議,希望把俄製Kh—31超音速反艦導彈結合到美國戰機上,雙方共同開拓國際市場。誰知俄導彈一落到美國手裏,便被波音公司拆解得七零八落,最後改成供美國海軍宙斯盾艦攔截訓練用的MA—31超音速靶標,此舉激怒了俄羅斯,俄方不僅停止供應Kh—31導彈,還把幫美國促成這筆交易的俄方官員罷免的罷免,下獄的下獄。   軍火之爭也是一種戰略擠壓   美國雖然想盡辦法了解俄武器出口狀況,通過政治施壓、商業競爭和製裁俄軍工企業等方式壓製俄武器出口,但俄羅斯在武器出口市場上的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這種崛起使俄有條件擺脫被動局麵,可以更多地把武器出口與抗衡美國的戰略擠壓聯係起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擺脫經濟困境、維持大國地位有四個支柱性因素:強大的核武庫、先進的航天技術、門類齊全的常規武器出口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強大的核武庫為俄在最困難的時候提供了安全保障;先進的航天技術為俄不被視為“落後國家”提供了“麵子”上的保障。但是這兩者都是“賠本的買賣”,不僅不能賺錢,還會讓人感到俄羅斯始終處於守勢,因而不可能長久地作為一種戰略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換來寶貴的資金,但它需要國家戰略安全來保障,同樣不可能單純地作為一種戰略依托。而常規武器出口卻是當時可以較多賦予主觀因素的一個“活棋”,俄羅斯不僅通過它掙了錢,而且在市場競爭中實現了自身武器裝備的技術更新和戰略利益的外延。正是由於很好地運用了常規武器出口,把四個支柱性因素結合成有機的、互為犄角的有效戰略力量,俄羅斯才重新獲得了同美國進行戰略抗衡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看,俄美在世界武器出口市場上的激烈角逐,始終是二者戰略抗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俄羅斯通過武器出口擴大政治地盤和提高國際影響力的主動性進一步加強。一方麵,它敢於頂住美國的壓力出售軍火,堅持向伊朗、敘利亞等國出售防空導彈,向委內瑞拉出售軍用直升機和10萬支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另一方麵,俄羅斯在不斷加強與傳統友好國家的軍售關係,如印度、阿聯酋、阿爾及利亞等國。這對美國在與俄利益相關的東歐和中亞等地區販賣軍火形成了牽製。這種牽製實際上是一種大國在戰略上的相互擠壓。本報駐聯合國特派記者鄒德浩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