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陝飛董事長:中國發展大型飛機產業應從軍機入手 zt

(2006-08-22 16:25:41) 下一個
2006-02-17 瞭望東方周刊 中國應該發展大型飛機產業 建議在全國人大設立專門的“航空產業發展委員會”,以法律的形式製定航空產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和規劃 大型飛機產業鏈涉及國家大部分工業行業,它的發展將會對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大型飛機所涉及的科學技術範圍幾乎覆蓋整個航空科學技術領域,是推進中國科學技術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強大動力。 而且,大型運輸機和大型特種飛機是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武器,沒有大型飛機,不可能取得現代戰爭的勝利。正因為大型飛機及其產業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度,所以,當今世界各發達國家和一些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都爭相發展大型軍、民用運輸機。大型飛機產業成為凸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戰略性產業。 中國航空工業係統已具獨立研發大型飛機技術條件 中國航空工業已有50年曆史,經曆了從產品測繪仿製、自行設計製造到國際合作、技術引進的發展過程。其中,航空產品設計技術、產品製造技術和工業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目前已研製成功的大、中型飛機有H-6(轟六)係列、Y-8(運八)係列、Y-10(運十)樣機、與國外合作生產的MD82和MD90等。但目前仍沒有自己的大型飛機,更沒有形成產業。 中國大中型飛機的主要設計單位有中國一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和陝飛公司飛機設計研究院。大型飛機製造單位主要包括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機製造廠。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也具備一定的大型飛機製造能力。 兩大飛機設計機構擁有近3000名專業設計人員,其中研究員130餘人,擔負著我國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的自行研製、改進改型、測繪仿製等多種任務,完成了數十種軍機和民機型號的設計研製。通過專題科研、技術攻關、新技術開發,已形成一批可以應用於型號設計的軟件、方法、手段,掌握了關鍵的設計和試驗技術。 三大飛機工業公司現有大型機械加工設備、設施2100餘台(套),基本滿足大型飛機零部件的機加、鈑金、裝配和熱表處理等製造任務。經多年轉包生產,他們的數控加工能力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複合材料加工技術也達到較好水平。所以,目前我國航空工業係統已具備獨立研發大型飛機的技術條件。 中國大型飛機產業存在的問題 但不可否認,中國大型飛機產業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該產業一直缺乏長期、明確、堅定的產業發展戰略目標。 其次,投資主體單一化妨礙了正當競爭和技術與產業進步。長期以來,航空工業產業缺乏責任主體,找不到項目的最終責任人和最終受益人。究其原因,主要是航空工業由政府壟斷,單一的政府渠道投資,激勵不了企業的進取精神,從而阻礙了技術與產業的進步。 第三個問題還在於國家層麵上的行業主管部門功能缺失。航空工業究竟由國家哪一個部門製訂宏觀政策,是國家發改委、科技部?還是國防科工委、解放軍總裝備部?抑或是已經被解體並企業化了的中航一集團、中航二集團?這些部門無法脫離自身的利益羈絆,都不太可能對航空工業的宏觀管理有所作為。 另外,中國大型飛機產業還存在航空科研和工業結構配置不合理的問題。一個國家戰略產業的技術創新和進步應屬於國家的基礎研究領域,但目前僅有的航空基礎研究部門均已企業化,並且分配到各集團公司,基礎科研活動不活躍,技術儲備嚴重不足。 由於存在集團或企業之間的利益隔閡,又阻礙了基礎科研成果的共享。而航空工業製造單位在軍工企業改製中被簡單地一分為二,相互的競爭結果是——在有限的國家投資麵前誰都做不大。站在國家層麵上,的確看不出我國目前大型飛機產業的核心力量何在。 此外,基礎能力相對薄弱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中國要自行研製大型飛機,目前仍缺乏許多必要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前提技術”和“基礎技術”。 從軍機入手 事實上,從技術方麵考慮,中國的大型飛機不能從民機入手。理由有幾點。首先,民機技術要求高,適航“門檻”很難邁過。調研、論證、研發時間太長,要想形成產業,變數很大。其次,按照民機規範研製出來的大型飛機無法滿足軍機戰術技術指標要求,期望在民機基礎上加以改進成為軍用運輸機,技術上很困難。最後,研發軍機可以帶出民機,軍機經過局部更改衍生出民用客機。這在國際上已經有了先例,波音公司走的就是這條路子。 從經濟方麵考慮,發展任何一個產業都必須有市場的拉動,軍機有明確的市場牽引。大型飛機產業在起步階段必然是十分艱難的,也是十分脆弱的,回顧中國開發大型飛機的曆史,每一次失敗都是因為搞出了產品沒有市場。 要培育一個新興產業,必須找到必要的市場空間,這個空間要能夠提供必要的時間,讓該產業能夠從幼稚走向成熟。如果從軍機入手,在未來20年內向中國軍隊交付一批大型飛機,中國大型飛機產業地位就必然得到鞏固,就有能力向民用飛機市場進軍。 發展中國大型飛機產業的政策建議 在筆者看來,發展製訂長期穩定的航空工業發展戰略規劃和相關法律法規,有利於發展中國大型飛機產業。因此,筆者建議在全國人大設立專門的“航空產業發展委員會”,以法律的形式來製定航空產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和規劃,以及相關的促進航空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措施,使國家成為航空產業的宏觀管理者和指導者,真正做到國家該管的管得住,該放的完全放開,使企業成為法律框架下大型飛機產業發展的主角。 為了發展大型飛機產業,國家還應該對國產飛機的研製和使用給予政策扶持,確保國產飛機的市場份額。比如,要求凡政府出資的采購項目應優先采購性能相當的國產飛機產品;對研製和采購使用國產飛機的企業和實體在稅收、融投資和信貸等方麵采取更加優惠的政策;多方麵鼓勵支持民營航空運輸業的發展;製定相應的法律和政策促進航空工業企業對外的資金、技術、銷售、服務等方麵的合作等。 同時,建議改革現有投資體製,鼓勵多元多渠道投資航空工業。允許民營資本和國際資本進入航空領域,以利於開展積極高效的市場競爭,提高產業的投資效率。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打破低效率的行業壟斷和行政幹預,利用市場經濟法則,通過市場競爭進行航空工業尤其是大型飛機產業的優化和重組。 最後,還必須調整國家航空科研體係和航空工業體係。建立國家歸口管理的航空研究機構,從事應用基礎性研究,為整個航空工業的所有企業服務。企業則集中力量利用已有的技術和基礎設施快速進行型號的研發和型號項目的市場運作。現有的航空工業兩大集團應當合並後重組,根據專業性質和依靠企業行為組建五大公司,即大型飛機工業公司、小型飛機工業公司、直升機工業公司、發動機公司和機載設備公司。 (作者胡曉峰係陝西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