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日關係惡化到底賴誰 zt

(2006-08-22 16:25:41) 下一個
 林治波   中日關係惡化到底賴誰?中日兩國哪一方應該承擔責任?主要應該由哪一方采取措施來改善中日關係?最近,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在華盛頓一個中日關係論壇上闡述了日方的答案。他對記者說,當前的中日關係惡化與中俄再結盟有關。冷戰時期,為了對付蘇聯,中國和日本關係曾經很好。   這分明是將中日關係不好的責任一股腦兒推給了中國。這種說法,不但中國人不能同意,而且國際輿論也難以同意,就連日本國內也不會取得共識。因為,它既不符合基本邏輯,也不符合曆史事實。   說它不符合基本邏輯,是因為這種說法經不起推理。如果兩國結盟,第三國就有權利與結盟的一方關係惡化,那麽,當前日本與美國結盟,是否也意味著世界上的諸多國家也有權利與日本交惡呢?是否也意味著日本應該成為世界“千夫所指”的對象呢?   說它不符合事實,是因為中俄兩國並沒有像這位發言人所說的那樣“再結盟”,隻不過是雙邊關係相對比較友好而已,這種友好關係同上世紀50年代的中蘇結盟不能一概而論。況且,中俄友好,為什麽日俄關係相對較穩定,而中日關係卻在倒退?說到底,兩國關係的友好或交惡本質來源於兩國自身,與第三國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對中國來說,謀求中日友好從來就不成問題。任何一個有常識的、有理智的人都會承認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在中日兩國關係史上,尋釁滋事、發動侵略並企圖吞噬對方的一直是日本,而不是中國。在長達數千年的古代曆史長河中,發達強盛的中國一直向日本輸出先進文化,沐浴著日本的成長。從近代到現代,中國的曆代領導人也無不希望中日兩國友好相處,也為兩國大局做出了重大的忍讓。   而對日本政府來說,求友好卻常常偏離其對華政策的議程。在曆史上,中國比日本強大的時代,對日本來說是福,而日本比中國強大的時代,對中國卻多是禍。如今,中國正在複興,東亞將出現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兩強並立格局,日本右翼勢力主導的政府便開始千方百計地阻撓中國複興,從加快日美軍事一體化進程到悄然介入台海事務,從單邊挑起貿易摩擦到在東海資源爭端。每一步都深藏遏製中國之心。說白了,這種心態就是隻能自己好,見不得別人好。   目前,中國民間存在某些反日的過激言論,但那既不是出於中國政府的本意,也不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結果,更不是中國老百姓的空穴來風,而是民間對日本反華挑釁的回應,實為一種情緒反彈。這種情緒反彈一是來源於日本政府無視曆史罪行,以各種手段漠視、否定甚至顛倒曆史真相;二則來源於日本政府的尋釁滋事,比如其首相五次參拜靖國神社,刺激中國人民的敏感神經;其外相大放厥詞,美化殖民曆史,汙辱亞洲人民,等等。換句話說,中國群眾反日情緒的源頭在日本,始作俑者是日本反華勢力。如果日本改弦更張,實行對華友好合作路線,那麽中國社會的反日情緒自然會逐漸消退。問題是,許多正在主事的日本政客在這個問題上完全不予配合,他們不願意看到中日友好,更不能容忍中國的複興。   公道自在人心。國際輿論對此做出了客觀的評論。本月8日,美國《波士頓環球報》社論提醒世界要警惕日本右翼對鄰國的挑釁;10日,法國《世界報》則赫然以“日本人的記憶被塗上了毒”為題批評日本;13日,《紐約時報》社論則斥責日本外相是“既不誠實也不聰明”,日本正在為中日關係惡化“火上澆油”。   可見,造成今天中日關係緊張局麵的責任,根本不在中國,要想改善兩國關係,需要日方采取措施,改變對華的強硬政策。把中日關係不好的原因歸咎於中俄關係,實際上是無理找理,強詞奪理。   實際上,日本政府應該清楚中日關係為何惡化,也應該明白自己才是真正的責任方。它佯裝糊塗,目的是企圖欺騙世界,醜化中國。如果其企圖得逞,則既可達到逃避曆史責任,加快成為政治大國的步伐,又可占盡道德優勢,進而提升國際形象。這正是日本外務省發言人上述談話的背景所在。   常言道,“聰明”反被“聰明”誤。日本的險惡用意既無助於其成為大國,更無助於中日兩國關係的回升。到頭來,日本損失更大,因兩國相互依存而產生的經濟利益盡棄,因兩國數十年努力而形成的基本信任盡失,因日本上世紀70年代的經濟奇跡而締造的良好國際形象也將盡毀。   毋庸置疑,中日關係惡化,責任在日方。對此,日方既應正視曆史,也應正視現實。這是日本大國夢之歸途,也是兩國友好交往之正道,更是世界和諧之出路。(作者是人民日報高級編輯。) 環球時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