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碧海輕騎-中國海軍第三代“紅箭”級導彈艇 zt

(2006-08-22 16:25:41) 下一個
  導彈艇是一種以反艦導彈為主要進攻武器的小型艦艇,其排水量一般不大於500噸,具有體積小、航速快、攻擊威力大、使用費用低等特點,已成為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的重要裝備之一,一些發展中國家更將其作為大中型水麵艦艇的有力補充。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末期仿製前蘇聯導彈艇開始,已走過了近40多年的曆程,至今已研製生產了10多種不同型號的近百艘導彈艇裝備部隊,極大地提高了我軍的海上作戰實力,同時還向世界多個國家出口了數十艘。   1995年年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第二炮兵等諸兵種在我國東南沿海進行了大規模現代化合成軍事演習,一批新型艦艇也在這次演習中首次亮相,除了人們比較關注的大中型驅護艦外,一種小巧、靈活、外形新穎的導彈快艇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隨後還光榮地作為駐香港海軍部隊的主戰裝備,擔負起了保衛香港領海安全的重任。它就是我國在90年代初期研製的第三代多用途導彈快艇--“紅箭”級。   ◆總體布局   “紅箭”級導彈艇采用的是常規排水艇型,艦首外飄,方尾結構,水線下裝有減搖鰭,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其航行的穩定性,並可在高海況條件下為艇載武器及人員提供穩定的發射及活動平台。全艇采用了全封閉設計,可在核、生、化條件下作戰。艇的最大排水量也提高到了500噸以上,較我國以前的幾型導彈艇增加了40%以上。排水量的增加不僅提高了航行性能,續航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艇員的生活工作空間也得到了改善。這還為日後進行現代化改進提供了必要的空間條件,綜合作戰能力有了顯著的增強。艇的上層建築及艇上武器的布置簡潔明了,上層建築在設計時考慮了艦艇的隱身性能,兩側微向內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雷達反射回波的強度。艇上的動力裝置為3台12PA6280MPC型大功率柴油機,它是我國自行研製的一種體積小、重量輕、輸出功率大、噪聲小的艇用柴油機,主要用於裝備噸位較小的導彈艇和護衛艇。單台最大輸出功率為5000馬力,三台總輸出功率達到15000馬力,這可使“紅箭”級導彈艇的最高航速達到34節,續航力也達到了800海裏/30節、2000海裏/18節,具有一定的遠海航行和作戰能力。機艙實現了遠程遙控監測,提高了自動化程度。該艇柴油機的排煙煙囪並沒有設置在艇體表麵,而是巧妙地設計在艇體水線以上的兩側。而且,排出的高溫廢氣還可利用艇高速航行時所產生的水霧來降溫,這樣做不但可以使艇體上層建築設計比較簡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艇的紅外輻射度,因此,“紅箭”級導彈艇雖然不是一型真正的隱身導彈艇,但其所具有的隱身性還是較強的。   “紅箭”級導彈艇艇長65.4米,寬8.4米,吃水4米,正常排水量為465噸,滿載排水量為540噸,最大航速34節,續航力為2000海裏/18節,艇員47人。     ◆艇載導彈係統   “紅箭”級導彈艇上的武器主要分為艦艦導彈係統和火炮係統兩大類。艦艦導彈是導彈艇的傳統武器,從導彈艇誕生之日起它就成為了製式裝備,幾乎各型導彈艇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紅箭”級導彈艇在艇體中後部兩側各布置了一座呈品字形的三聯裝艦艦導彈發射架,使用的導彈為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亞音速艦艦導彈“鷹擊”-8的改進型“鷹擊”-8A,其與“鷹擊”-8最主要的不同是采用了折疊式彈翼,增加了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裝藥量,延長了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使導彈的最大射程提高到了85千米,增強了遠程反艦作戰能力。“鷹擊”-8A彈長6.25米,彈徑0.36米,翼展1.88米,最大發射重量857千克,飛行速度為0.9馬赫。采用了新式的方形儲運/發射箱,吊裝、拆卸及再裝填都較為方便。該彈製導方式為中段自控加末端主動雷達製導。中段由彈上計算機、無線電高度表及相關控製係統對導彈的高度、方向及速度進行控製。末製導雷達采用單脈衝體製,應用了頻率捷變技術,具有較強的抗人工幹擾及海浪幹擾的能力,其搜索距離為20千米,搜索範圍為正負35度。戰鬥部為重165千克的高爆半穿甲彈,配有延遲觸發引信及近炸引信,前者可保證導彈在擊穿鋼板後在艦體內部爆炸,而後者則可在導彈沒有直接命中艦艇時或在目標旁邊飛過時引爆戰鬥部,以對敵艦上的武器、雷達等設備進行破壞。“鷹擊”-8A型艦艦導彈是我國在90年代初期開始在第二代驅護艦上使用的,具有製導精度高、威力大、射程遠、使用維護簡單、可靠性高的特點,是我國90年代初期到21世紀初這10年中最主要的反艦武器。今後,“紅箭”級還可以換裝更先進的超音速艦艦導彈。可見,“紅箭”級的反艦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紅箭”級導彈艇上共裝有兩種火炮:一種是裝在艇首的一座76A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另一種是位於艇尾呈縱列布置的2座69A式雙30毫米自動艦炮。   76A式雙37毫米自動艦炮是我國80年代初在原76式雙管37毫米半自動艦炮的基礎上研製的第一種全自動、全封閉速射小口徑艦炮,1987年定型後開始了批量生產,主要裝備我國第二代驅護艦、新型導彈快艇及第一代驅護艦的現代化改進型。該炮的特點是可遙控,能全自動瞄準射擊,炮塔為全封閉式設計,下部設有大容量的彈艙,內裝有常規穿甲彈和裝有近炸引信的爆破彈,采用了雙命中體製,可有效提高其反導能力。76A的最大射速達到300發×2/分,初速1000米/秒,對海最大射程為9.4千米,對空有效射程為5.5千米,對反艦導彈的有效射程為2.7千米,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   69A式雙30毫米自動艦炮是我國60年代中後期依據前蘇聯小口徑艦炮所仿製的第一種艦用小口徑艦炮,由於種種原因,該炮的研製工作在1980年才完成,1982年設計定型,命名為69式雙30毫米艦炮,主要用於裝在噸位在500噸以下的小型艦艇,作為主炮或副炮使用。該炮為全自動、遙控型艦炮,可自動完成裝彈、指向、發射等一係列動作,全封閉式炮塔可有效地防護海水、鹽霧對火炮的損害。火炮最大射程為5.5千米,有效射程為3千米,最大射速為2000發(雙管),火炮高低射界為-12~+87度,初速870米/秒。炮塔下方設有彈庫,每個彈庫內可存放1700發殺傷爆破彈,火炮全重為1.8噸,可很方便地裝在小噸位的艦艇上,不會對艦艇產生任何影響。69式既可用於對近距水麵目標的射擊,又可對近距空中目標射擊,對反艦導彈也具有一定的攔截能力。69A則是69式基礎上的改進型,主要是提高了火炮的射擊精度,增加了可靠性,增加了新型殺傷力更強的穿甲燃燒彈,使用了更為先進的火控係統,反應速度及作戰性能又有了較大的提高。     ◆艇載電子設備   “紅箭”級導彈艇上裝備的雷達及電子設備並不是很多,但大多是我國90年代以後研製的新型裝備,不僅體積小、性能先進,而且可靠性、探測性能及抗幹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這使“紅箭”級除具備較強的對海探測能力外,還具有很強的對空探測及電子戰能力。   主桅頂部裝有一部352型多用途搜索雷達,主要用於對海麵目標及中低空目標的探測,雷達采用了頻率捷變技術,具有很強的抗電子於擾能力,即使在受到幹擾時,也可穩定地對目標進行搜索跟蹤。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為80千米(7平方米目標)和30千米(0.02平方米目標),可同時跟蹤12個目標,同時處理其中的4個,並可為艇上的88C型光電探測係統進行目標選擇及目標指示。   艦橋上方裝有一部343型火控雷達,用於對艦艦導彈及76A雙37毫米艦炮的控製,對海最大作用距離為80千米,正常跟蹤距離為65千米,艇載導彈可在這個距離內自主攻擊敵水麵艦艇,艦艦導彈可全程由該雷達進行控製。如果超過這個距離,就需要由其它平台(如艦載直升機、偵察機等)進行目標指示,以實現超視距攻擊。在對空模式時,對5平方米目標的跟蹤距離為40千米,對0.02平方米目標的跟蹤距離為7千米,可對76A雙37毫米艦炮進行目標指示、分配及數據裝定。此外還具有光電探測器作為輔助探測手段,以便在雷達受到幹擾時確保對目標的跟蹤。不過,該雷達不能同時對艦艦導彈及76A雙37毫米艦炮進行控製,這一點在作戰時會受到一定的限製。一部RM-1290型導航雷達用於艦艇在海上航行時使用。艦橋後部一單獨桅杆上裝有該艇的另一重要探測設備--88C型光電探測係統。該係統是我國80年代末期研製的一種綜合光電對空探測係統(同時也具有對海探測能力),主要用於提高中小型艦艇的近程防空反導能力,並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探測精度高等特點,既可作為小型艦艇的主要探測設備,也可用作大中型艦艇的輔助探測設備,具有很高的使用靈活性。   88C光電探測係統主要由多用途搜索雷達、光電探測器、數據處理係統及火力係統組成。光電探測器包括紅外攝像機、光學攝像機、跟蹤攝像機及激光測距機,對2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為20千米,對0.2平方米目標為8千米,可有效發現低空飛行的飛機及導彈目標,具有晝夜工作能力。該係統采用了集中控製,模塊化設計,分係統之間采用了高速數據線進行聯結,具有很強的工作可靠性和抗幹擾能力。其火力係統部分主要是艇上的2座69A式雙30毫米艦炮,探測係統可同時將同方向的不同目標分別提供給兩座30毫米艦炮,343型火控雷達對艦艦導彈進行控製時,也可為艦首的76A雙37毫米艦炮提供目標數據。   除以上雷達及光電探測係統外,艇上還裝有先進的導航、通信設備,可完全滿足在中近海航行作戰的要求。艇上裝備了較為完善的電子對抗設備,像923型雷達告警接收機、918型主動幹擾機、電子偵察係統等,都是性能很先進的新型電子戰設備。在艦橋後部平台上裝有多組幹擾彈發射裝置,每組發射裝置內可存放36枚彈藥,其中18枚為紅外幹擾彈,另18枚為金屬箔條幹擾彈,其最大射程為1500米,可單發和多發齊射,能有效地對來襲反艦導彈進行幹擾。在排水量為500噸左右的導彈艇上裝備如此多的電子戰設備是不多見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該艇的綜合作戰能力及戰場生存能力,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對艦艇電子戰能力的重視,這也完全符合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需要,是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所在。     ◆結語   “紅箭”級於1987年12月簽定了首艇的建造合同,1989年7月首艇正式開工建造,1990年12月下水,1994年5月交付部隊,其總體技術已達到國際90年代初期的先進水平。從“紅箭”級導彈艇首艇服役到現在已有近十年的時間了,這其間,其改進工作也在穩步地進行著,最明顯的改進是90年代末期問世的該級第5艘艇(舷號為774),改裝了一門俄製AK-176M型單管自動艦炮。   該炮口徑為76.2毫米,初速為980米/秒,最大射速為120發/分,火炮射界為-15度~+85度,對海最大射程為15.5千米,對空最大射程為9千米,炮塔下部設有可裝152發炮彈的大容量彈艙,可進行長時間的射擊。該炮火力密集、射程遠、殺傷力大,既可對海又可對空,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紅箭”級原來裝76A雙37毫米艦炮對海火力不足的弱點。火控係統可沿用原雙37炮的係統,其自身還具有光學瞄準裝置,可采用自動、半自動及手動射擊。“紅箭”級導彈艇的設計初衷是用來在南中國海保護我國的所屬島嶼及海洋資源,要經常麵對的是外國1000噸級以下的中小型巡邏艇及導彈艇,而在非戰爭狀態下,使用最多的應是各種口徑的艦炮。目前我國南海沿岸各國所裝備的此類艦艇上裝備的大多是76毫米艦炮。這樣,“紅箭”級上裝備的雙37艦炮在火力上及殺傷威力上是處於劣勢的。而AK-176M型艦炮就彌補了這個弱點。雖然它還有較多的不足(比如重量太大,噸位過小的艦艇裝備較為困難,且其可靠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在安裝AK-176M艦炮後,“紅箭”級導彈艇的作戰性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這才是最重要的。此外,我國目前還裝備有大量的037係列反潛護衛艇,由於其設計年代及技術的限製,總體性能不能滿足現代作戰的需要,而“紅箭”級由於其自身所具備的諸多優點,完全可以其為基礎研製一種新型護衛艇,用以替代037係列反潛護衛艇。還可為其換裝先進的超音速艦艦導彈,增加防空導彈等,從而發展成一個完整的“紅箭”級係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國的近海防禦和攻擊力有一個較大的提高,並為日後發展更為先進的隱身型導彈艇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