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6年02月10日星期五 zt
(2006-08-22 16:25:41)
下一個
【華盛頓消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9日(北京時間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要求俄羅斯澄清關於邀請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領導人訪問莫斯科的意圖。
麥科馬克說,俄羅斯與美國、聯合國和歐盟共同組成了中東問題有關四方,四方已要求哈馬斯承認以色列、停止暴力活動和尊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與以色列達成的各項協議。他說,美國希望俄羅斯能向哈馬斯傳達與之同樣的信息。
據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西班牙訪問時說,俄羅斯正在與哈馬斯保持接觸,並打算近期邀請哈馬斯領導人訪問莫斯科。
【時事點評】在我們具體點評這則新聞之前,想請大家再了解一下來自伊拉克方向的最新消息。之後、東方時事評論員將一起就此給出我們的觀點。
伊拉克議會選舉結果確認團結聯盟贏得128席
【巴格達消息】伊拉克選舉委員會10日確認了伊議會選舉結果,這一結果和3周前該委員會公布的統計結果沒有出入,什葉派阿拉伯人的伊拉克團結聯盟贏得了議會275個席位中的128席。
選舉委員會負責人拉米當天在巴格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過確認,伊拉克團結聯盟獲得128席,庫爾德聯盟獲得53席。遜尼派阿拉伯人的伊拉克共識陣線獲得44個席位,另一個遜尼派政黨全國對話陣線贏得11席,前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領導的伊拉克團結名單獲得25席。
伊拉克於去年12月15日舉行議會選舉。選舉委員會於1月20日宣布了計票結果。在結果宣布後,伊拉克司法部門審理了由不滿大選結果的黨派提出的24項申訴,但裁定計票結果不做變動。
大選結果的確認為伊拉克組成新政府鋪平道路。根據伊拉克憲法,議會選舉結果確認後,總統塔拉巴尼必須在15天內召集新議會,新議會有30天的時間選舉產生新總統,隨後由新總統提名總理並由總理負責完成組閣任務。
【時事點評】顯然、與普京爆出邀請哈“歐美”人士“都不喜歡”的哈馬斯領導人訪問莫斯科的消息相比,東方評論員“更加關注”伊拉克選舉委員會確認了伊議會選舉結果
●圍繞著“中歐俄美”的中東鬥法、時事評論員們曾經做過的“一係列判斷”
也許大家還記得、在之前的點評中、圍繞著“中歐俄”與美國的中東鬥法、時事評論員們曾經做過一係列的判斷。為了更好地說明今天的這幾則消息,在此,我們不妨將一些重點觀點羅列一二:
第一,兩個多月來、在伊拉克議會選舉之後、伊拉克選舉委員會一直因種種原因而沒有公布選舉結果。但是,在這輪吸引大國們眼球的選舉前後,不論是“中歐俄”、還是美國人、甚至在伊拉克介入極深的伊朗、從伊拉克選舉投票前、到選舉結束後、都一直在為“最終分配” “選舉結果”而“八仙過海”。
●“選舉前”就開始“分配”、“選舉後”卻難以確定選舉結果的“民主尷尬場麵”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事實上、這種“選舉”場外去“分配、並確定”選舉結果的“民主尷尬場麵”、早在伊拉克人正式投票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讓國際社會搖頭不已的是、這種“選舉前”就開始“分配”、 “選舉後”卻難以確定選舉結果的“民主尷尬場麵”、就發生在華盛頓的“大中東民主計劃”第一個樣板工程裏、就發生在“伊拉克項目”的“施工現場”上。
●為了逼迫華盛頓在清點選票時“盡可能地貼近事實”、 “中歐俄”早就開始提前準備了
東方評論員認為、 出於對華盛頓絕不肯輕易放棄伊拉克事務主導權的“警惕”、在“選情”本身就對華盛頓不利的情況下、為了逼迫華盛頓在清點選票時“盡可能地貼近事實”、 “中歐俄”以及伊朗、早就開始提前準備了。
在我們看來,這種“提前準備”、典型地表現在“中歐俄”與伊朗一起、在伊拉克臨近選舉的時候、就提前亮出了“伊核牌”。根據我們的觀察、 “中歐俄”在打這張牌時、其手法顯現了兩個鮮明的特點:
●打牌的“中歐俄”、與提供牌的伊朗間、顯然有著某種充分地默契
首先,其標誌性動作就是在人月份的時候、就在伊朗突然提出準備拆除國際原子能組織的核封條、聲稱“準備”重新開始核原料研究之後、俄羅斯也立刻就拋出了象朝核問題的處理模式“學習”、從而組建“伊核問題六方會談”的建議。種種跡象表明,打牌的“中歐俄”、與提供牌的伊朗間、顯然有著某種充分地默契。
●“中歐俄”在打伊核牌的過程中、顯然有著嚴格的“分工”
其次,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作為一張“威懾性的牌”、瞄著整個中東、瞄著整個世界的“中歐俄”、在打伊核牌的過程中、顯然有著嚴格的“分工”。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在俄羅斯率先提出“伊核問題六方會談”的建議之初, “中歐”顯然都在刻意地“不置可否”;特別是、我們還注意到、作為主要當事人之一的伊朗、在聽到這種“由別人決定自己命運的建議”之後、更是驚奇地表現著“既不說同意、又不說反對”的克製、隻是“不住嘴地”瞥著華盛頓、強調著要拆除核封條。
此外、我們也注意到、在伊拉克選舉結束之後、就在地球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伊拉克到底會出現一個什麽樣的“選舉結果”的背後, “中歐俄”、美國、伊朗、事實上都在為伊拉克選舉結果的“如何確定”而“你來我往”、都在為投票之後又將“如何計票”而拚命地做著功課
●布什在思考如何去為選舉結果最終“揭蓋子”的期間,大體上做了兩件事情
根據我們的觀察,在布什絞盡腦汁地琢磨著、 “究竟該如何地”去為早已結束的伊拉克選舉結果最終“揭蓋子”的“思考階段”,他大體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先是“利用占領權的便利”、將這個不利於美國的選舉結果“壓下不發”。
同時、是加緊利用手中的各種可以調動的籌碼、在東亞方向、中亞方向、中東方向、東歐方向分別利用日本、烏克蘭、以色列、土爾其這些勢力、到處製造新聞、不停地翻動著“能源板塊”、 “主權板塊”、甚至是“民族板塊”、經濟板塊、向“中歐俄”全麵施加壓力、並更大力度地以敘利亞政府涉嫌謀殺前黎巴嫩總理為由、用修理敘利亞的方式、拐彎抹角地威脅、並敲打伊朗。
●那塊“旨在試巴試巴”的石頭扔出之後、就立刻激起了“大水潭”的滔天巨浪
第二,就是在布什那“一定要打勝伊拉克戰爭”的咆哮聲中、華盛頓決策層又搞了個所謂的以“醫院、監獄、海外人口”、這些個“說不清、道不明”的選票為統計口徑的“抽樣選舉結果”、作為探聽“各方反應”的石頭、扔進了“中歐俄”、伊朗、阿拉伯世界這個“大水潭”中。
在東方評論員,就整個過程而言、布什衝著這個“大水潭”扔出了這塊“旨在試巴試巴”的石頭之後、就立刻激起了“大水潭”的滔天巨浪。
●這一輪伊核危機的起因
對此,我們也提出了針對這輪伊核危機的另一個重要判斷,那就是:這一輪伊核危機的起因、在於布什的共和黨政府是既無力解決伊拉克問題、卻又不甘心讓被“中歐俄”抬到前麵的聯合國、去主導伊拉克重建局麵、而準備繼續緊抓伊拉克大權不放的強烈動機。
●精疲力竭的布什、仍然幻想著迫使“中歐俄”盡可能按美國的遊戲規則來玩這場中東遊戲
顯然,東方評論員認為,布什扔出的那塊“石頭”、本質上就是在這種強烈動機的直接驅使下、所做的一次戰略測試。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精疲力竭的華盛頓、就是想測試一下“是否有這種可能”,既:一方麵能繼續獨掌伊拉克大權、一方麵還能憑借自己在中東的實力、利用“中歐俄”間、 以及“中歐俄”與伊朗間的戰略矛盾、迫使“中歐俄”盡可能按美國的遊戲規則來玩這場中東遊戲、從而達到喘一口氣的目的。
●華盛頓“遊戲規則”的核心
非常清楚,華盛頓“遊戲規則”的核心、是打算用“巴以的和平”從歐洲人那裏換取“伊拉克的穩定”、也就是用支持歐洲人向中東國家推銷“中東和平計劃”的辦法、去換取歐洲對美國人熱衷的“大中東民主計劃”的支持、並為這種交易美其名為“歐美”在中東的利益的“無縫融合”。
然而,東方評論員認為,由於“巴以問題”中的以色列是強勢的一方、也是有核武嫌疑的一方。在我們看來,在中東安全格局沒有重大變化之前、 比如、 中東出現另一個核大國,那麽,出於以色列自己的安全利益與經濟利益、在對外政策上、以色列定會將自己繼續綁在華盛頓的褲腰上、是不會聽從於歐洲的。
●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人都清楚、與美國人的這種中東交易“做不得”、就是做了、也沒有保障
因此、在我們看來,如果歐洲人按華盛頓的這個“遊戲規則”去玩的話、就算美國人真的打算交出一直控製在自己手中的“巴以問題”、讓巴以實現和平、從而讓歐洲人在“中東和平計劃”上得分,恐怕歐洲人最終也控製不住局麵、拿不到中東事務的“話語權”、更別說是“決策權”了。
事實上、歐洲人、包括在伊拉克戰爭中支持美國的英國人、都清楚、與美國人的這種中東交易“做不得”、因為、就是做了、也沒有保障
●賴斯的“外交轉型” “轉型效果”不佳的一大原因
當然了,就如一位中東問題專家所指出的那樣,除非歐洲人拉著中國、俄羅斯一起玩。否則、有著地理、軍事硬實力“天然缺陷”的歐洲人、其在中東、在伊拉克問題、巴以問題、伊朗問題上、就不可能扮演一種它一直在爭取的、它認為也必須爭取的、 “不可或缺”的角色。
這也正是賴斯在推動其“外交轉型”運動、欲想拆散“中歐俄”在中東的戰略協作、卻始終覺得“轉型效果”不佳的一大原因。
也正因如此,東方評論員也曾經提出這樣一個觀點:自賴斯上任以來,盡管她在“中歐俄”間極盡全能地“騰挪跳躍”,但是,由於布什政府無意自那種“搞定伊拉克、嚇倒敘利亞、拿下伊朗、獨占中東”的“既定中東戰略”上進行根本性的反省,因此、這也就注定了賴斯的那番““騰挪跳躍”的手段、終究不過是在“中歐俄”而前耍弄的一套“花拳繡腿”而已、是中看不中用。
賴斯“轉型外交”的沒有出路、表現在她先嚐試著去修補歐美關係、再回頭擠壓中國、與俄羅斯、結果是“不行”;接著又嚐試著用“中國威脅論”來對北京進行強攻猛打、結果卻遭到中國的痛擊、讓胡錦濤拉著普京的手、在中亞上演了一部精彩的“逐客令”。
●歐洲、伊朗原打算針對美國、在伊拉克搞一場“和平演變”的企圖成了泡影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布什扔出的那塊石頭、本質上就是檢驗賴斯“轉型外交”是否能夠成功的一滴“試劑”、是檢驗歐洲人是否願意與美國在中東的利益進行“無縫融合”的“試金石”。
我們認為,如果按那份“非常有利於伊拉克親美勢力”的“抽樣結果”去進行伊拉克政治重建的話、那麽,今後的伊拉克政權將毫無疑問地“姓美”。
隻是如此一來、本打算“借用”華盛頓在伊拉克種下的“民主苦花”、結出的“民主苦果”、慢慢奪取伊拉克重建發言權的國際社會,特別是在政治上早已經滲入伊拉克政治生活的歐洲人、伊朗人,其計劃中的、在伊拉克針對美國主導權、搞一場“和平演變”的企圖就將成為泡影。
特別是、在布什已經從三年前站在航空母艦上狂妄宣布“伊拉克戰爭勝利結束”的“意氣風發”、已經被“打回了”不得不再去尋覓“伊拉克取勝之道在哪兒”的“原形”之後、已經與華盛頓進行了三年鬥爭的“中歐俄”、包括伊朗、阿拉伯世界,又怎麽可能在自己“比過去三年中的任何時候都要“愜意”的時候、去認可這份“說不清、道不明”、且美國色彩極其濃厚的“抽樣結果”?
●布什拋出的那塊“石頭”、 “砸痛了”歐洲人、伊朗人、也讓“中俄”逮到了反擊的機會
東方評論員認為,布什因不願意放棄伊拉克重建主導權而做出的這份“掙紮”、拋出的那塊“石頭”、顯然激怒了國際社會。
特別是因為有心乘坐美國“伊拉克民主順風車”、借機在伊拉克圖謀搞“和平演變”、從而在伊拉克選舉過程中“應華盛頓的要求”全力配合美國、確保選舉能夠順利進行的歐洲人與伊朗人、更是表現出了一種“被砸痛了”的“怒不可遏”、並立刻進行了強烈的反擊。
在我們看來,這種“憤怒的反擊”、立刻得到了”中俄“的策應,事實上、根據我們的觀察、這時候的北京、也正因華盛頓利用日本、一邊在東亞經濟一體化問題上惡心中國、在曆史問題上挑釁中國、一邊還往自己的手中抓”中東籌碼”、而有意在伊朗方向進行反擊。
如此一來,布什拋出的那塊“石頭”、也就立刻砸出了個“伊核危機”。在東方評論員看來, “中歐俄”與伊朗的反擊、主要表現在這麽三點上。
第一,是伊朗先是立刻升高了“一定要拆除核封條”的調門、後是說到做到、還就把核封條給拆除了,從而令伊核問題再次走進了危機的軌道。
●德國代表歐洲、將一直等在“伊朗問題辦公室”門外的“中俄”迎請進門
第二,就是代表著歐洲聲音的德國女總理默克爾、這位天性對俄羅斯沒有感情、對華盛頓充滿好感的女總理、立刻扔下個人感情偏好、公開附議俄羅斯的“伊核問題六方會談”的建議,從而將一直等在“伊朗問題辦公室”門外的“中俄”、給迎請進門。
第三、在“中歐俄”以那份“抽樣結果”為借口、以伊核問題可能急劇升級為工具、成功地逼迫華盛頓同意接受召開“伊核問題六方會談”之後,俄羅斯也就拋出了一份將伊朗濃縮鈾項目搬進俄羅斯的建議。
●“中歐俄”慫恿伊朗“擇機”激化伊核問題的動機
針對“中歐俄”的這場反擊、我們也提出了另一個觀點,既:在東方評論員看來, “中歐俄”慫恿伊朗“擇機”激化伊核問題的動機、也在於趁布什的共和黨政府最困難的時候、圍繞激活伊核進程這個華盛頓無法“冷處理”的“支點”進行戰略騰挪、瞄著伊拉克、巴勒斯坦兩場至關重要的選舉、果斷出手、以伊核問題有可能走向失控為施壓手段、去逼迫華盛頓在上述問題上一一表態、並以此來一點點地修改華盛頓的中東戰略、從而進一步幹擾華盛頓的中東進程,並在伊拉克問題、巴以問題、中東核問題等相關中東問題上、向華盛頓“全麵開價”。
●華盛頓設立“觀察期”、觀察著“中歐俄”、後者也在利用同一個觀察期、在觀察著美國
東方評論員認為,也正是在伊核問題一步步升級的壓力下、華盛頓終於在三周之前公布了一個“尚須最後確認”的伊拉克選舉結果,也就是說在布什扔出那塊石頭、砸痛了“中歐俄伊”、從而也挨了後者打的“伊核危機”這一記悶棍之後、不得不端出了一個“大體反應了伊拉克政治勢力對比”、並為“中歐俄”和伊朗大體接受的選舉結果。
然而,華盛頓在端出這個結果之後、卻留了一個尾巴、因為“這個結果”因伊拉克有些派別的“抗議”而需要進行“某種調查”、從而“並沒有在當時得到最後的確認”。
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它實際上正是華盛頓所設立的一個“觀察期”、既要求歐洲在歐盟高級代表索拉納去華盛頓“討價還價”、在已經“拿到了”這個足以令歐盟、中國、俄羅斯、甚至是伊朗、都會“大體滿意”的伊拉克議會選舉結果之後、也要拿出“相應行動”的“觀察期”。
不過,就在華盛頓通過設立“觀察期”、逼迫“中歐俄”立刻對伊朗施加壓力、迫使伊朗立刻接受俄羅斯建議的時候, “中歐俄”也在拿眼睛膘著另一場重大選舉、既巴勒斯坦議會選舉、也在利用這段時間、觀察華盛頓對巴勒斯坦選舉結果、也是對巴以和平的真正的態度。
●哈馬斯上台的表明、 “民主”再一次撞了美國人的腰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華盛頓而言、很不辛的是,在華盛頓利用自己的特權、死命地將伊拉克選舉結果“捂著、蓋著”、就是不願意去“提蓋子”的時候、 巴勒斯坦的這場事關巴以和平進程的民主選舉結果、華盛頓沒有能力去捂著蓋著了、而哈馬斯上台的結果表明、繼伊拉克民主選舉之後、 “民主”再一次撞了美國人的腰。
●“中歐俄”和美國之間,在各自的步步為營中、總算是“相互講了一回信用”
顯然,對哈馬斯的上台,布什政府總算是承認了巴勒斯坦選舉結果是合法的。就這一點而言,東方評論員認為, “觀察”著、且催促著“中歐俄”兌現“施壓”伊朗接受俄羅斯建議的美國、以及同樣觀察著華盛頓、催促華盛頓盡快確認伊拉克選舉結果的“中歐俄”、在各自的步步為營中、總算是“相互講了一回信用”,結果是、在巴勒斯坦選舉結束、華盛頓已經默認選舉結果合法後一個星期、 “中歐俄”也讓國際原子能組織的“決議案”通過了,盡管將美國人所要的“提交”抽了出來、換了個“報告”的字眼、但也總算是向美國兌現了“向伊朗施加壓力”的“承諾”。
●在“中歐俄”兌現諾言、對伊朗施加壓力之後、就輪到華盛頓需要“另外” “有所表示”了
根據我們的觀察、在“中歐俄”兌現諾言之後、就輪到華盛頓需要“另外” “有所表示”了。事實上、 “中歐俄”除了將“提交”換成“報告”的字眼之外、還給反應強烈的伊朗留了一個月的考慮時間。非常清楚,這一個月的考慮時間、與其說是“中歐俄”在逼伊朗“好好考慮清楚”、還不如說是在逼美國“好好考慮清楚”來得準確。
●如此一來,伊拉克選舉委員會、實際上就是華盛頓,今天也終於確認了伊議會選舉結果
顯然, “中歐俄”還借用伊朗那種必然會有的“強烈反應”、既聲稱將全麵啟動濃縮鈾計劃的強硬態度、再次升級了伊核危機,並以此來壓華盛頓盡快考慮清楚、在伊拉克問題、巴以問題、以色列核問題上做出決定。
如此一來,伊拉克選舉委員會、實際上就是華盛頓,今天也終於確認了伊議會選舉結果,且讓中歐俄、以及伊朗足以滿意的是,這一結果和3周前該委員會公布的統計結果並“沒有出入”。
●“中歐俄”的中東策略、就是通過“伊核多邊會談”編織一隻中東問題多邊框架的“大藍子”
然而,就如我們一再強調的那樣, “中歐俄”的中東策略、就是先通過“伊核多邊會談”編織一隻中東問題多邊框架的“大藍子”,將伊拉克、 巴以、伊朗等問題盡可能地裝進去、由原來的美國人一家說了算的局麵、變成“中歐俄美”共同點菜、共同買單的格局。
●“中歐俄”又將手中的“巴以問題”給遞了過去
因此,我們的觀點是:華盛頓為伊拉克議會選舉“揭蓋子”雖然“值得表揚”、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有意思的是, “中歐俄”的決策層顯然也這樣認為、如此一來、我們通過上麵的新聞、也就看到了這樣一幕: “中歐俄”又將手中的“巴以問題”給遞了過去。
●俄羅斯邀請哈馬斯訪俄、毫無疑問、是又一次在代表“中歐俄”向華盛頓“發鏢”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普京今天選擇在歐洲、選擇在訪問西班牙的時候、邀請被華盛頓定性為恐怖主義、並發誓不與其來往的哈馬斯領導人做客莫斯科、顯然意味深遠,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現在的西班牙政府就是靠反對華盛頓伊拉克政策上台、並帶領西班牙回歸“老歐洲”的。
顯然,在上述的“中歐俄”與美國間的“你來我往”、已經“菜過五巡、酒過五味”、大體上敲定了伊拉克問題之後、俄羅斯邀請哈馬斯訪俄、毫無疑問、是又一次在代表“中歐俄”、向華盛頓發 了:在我們看來, “中歐俄”這是在一邊衝著美國人示意、我正幫著按著極可能的失控的伊核危機、一邊又笑眯眯地將手中的“巴以問題”、作為需要立刻處理的“急件”、立刻給遞了過去、輕輕地塞到了布什的手裏。
●普京今天的發 、正是在借助哈馬斯這張極其優良的“跳板”
我們注意到,盡管華盛頓立刻發表聲明、堅決表示不與其定義的恐怖組織一哈馬斯來往、但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哈馬斯的上台、意味著一個由哈馬斯組閣的巴基斯坦自治政府必將成立的事實、是一個除了不利於美國、以色列“這兩個人”之外、將有利於任何人的現實。我們的觀點是,它無疑將成為“美國之外的外部勢力”更深介入“巴以和平”進程的一個性能極其優良的“跳板”。
事實上,普京今天的發鏢、正是在借助哈馬斯這張極其優良的“跳板”、想更深入地去淌巴以問題、中東問題的混水。
●正準備收拾行裝、去與布什聊聊的胡錦濤、顯然又將往自己的公文包裏塞進一把籌碼
同樣、正準備收拾行裝、去與布什聊聊的胡錦濤、顯然又往自己的公文包裏塞進了一把籌碼。對此,我們也期待著北京能借機擠入”巴以問題“工作小組”、並伺機拿到“中東和平路線圖”的“署名權“。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還曾經說過、在“決議”通過之後的一個月裏、伴隨著伊核問題有可能急劇升級的危險、很可能是華盛頓製造“妥協性新聞”的高發期。就華盛頓今天最終確認伊拉克選舉結果的新聞而言,這當然是種“妥協性新聞”、而且還是我們一直在關注的“重大新聞”。
●時間上的巧合,注定了今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將會上演一番波瀾壯闊、場麵非常激烈的較量
在這裏我們想提請大家注意的是,根據伊拉克憲法,議會選舉結果確認後,總統塔拉巴尼必須在15天內召集新議會,新議會有30天的時間選舉產生新總統,隨後由新總統提名總理並由總理負責完成組閣任務。
因此、這也是個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再加上巴以和平因哈馬斯上台、以色列3月份就要進行的大選、都生出了許多變數、顯然,這種時間上的巧合、注定了在華盛頓等待“中歐俄”或說服伊朗挾濃縮鈾活動、或將伊核問題提交聯合國的的一個月的時間裏、也將會在伊拉克的問題、巴以和平問題上、將施展一種“走一步看一步”、不見兔子不撤鷹的策略;也注定了今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 “中美歐俄”間、美國伊朗間、 “中美日”間、將會上演一番波瀾壯闊、場麵非常激烈的較量。
不過,以華盛頓今天的這種困境而言,就中東問題而言,恐怕未來中東形勢的發展、還是個以美國的讓步為主、 “中歐俄”、伊朗的讓步為輔的局麵。當然、這隻是我們的判斷,對此、東方評論員也將與美國人一樣、不妨去“走一步看一步”。
至此。我們也就結束了今天的亞洲部分。下麵,我們將把關注的焦點轉向歐洲、在一段普京訪歐的新聞之後,我們將開始今天的歐洲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