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十年磨一“箭”:中國“紅箭”-9反坦克導彈係統 zt

(2006-08-22 16:25:41) 下一個
隨著坦克裝甲防護技術的提高及主動防護裝甲的出現,采用空心裝藥戰鬥部的反坦克導彈的攻擊效能受到了限製。為了能夠有效打擊裝備有這些裝甲的坦克,我國最新一代反坦克導彈應運而生,它就是引人注目的“紅箭”-9型反坦克導彈武器係統,其研製成功說明我國已經能夠獨立自主研發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武器係統。 “紅箭”-9型反坦克導彈武器係統主要用於攻擊100~5000米距離內的敵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必要時也可以用來攻擊敵鋼筋水泥工事和火力點。其作戰任務是為軍、師級部隊提供反坦克作戰的骨幹火力;與其他反坦克兵器相配合,有效抗擊敵裝甲目標。 研製背景 到目前為止,反坦克導彈按照製導方式可分為四代產品。早期的第一代產品以目視瞄準、手控製導、導線傳輸指令為主要特點,例如蘇聯的AT-1“甲魚”和AT-3“薩格爾”、法國的SS-10、中國的“紅箭”-73等。 第二代產品以光學跟蹤、導線傳輸指令、半自動指令瞄準線製導為主要特點,例如美國的“陶”、瑞典的“比爾”、中國的“紅箭”-8、俄羅斯的AT-4“塞子”等。另外,在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中已經有了輕型和重型之分。輕型導彈的射程約為2000米,主要是單兵和步兵小組使用;重型導彈的射程約為4000米,主要是車載和機載型。 第三代產品以“發射後不管”為主要特點,采用紅外成像、激光半主動指令、主動和被動毫米波等製導技術,可以在發射前或發射後鎖定目標,例如美國的“標槍”、俄羅斯的“短號”等。 第四代產品的製導技術特征是采用複合製導和多目標打擊能力。我國實行以防禦為主的戰略,而研製能摧毀各類先進坦克的反坦克武器是防禦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此,我國決定利用自己的科研力量和先進技術研製具有三代先進水平的激光指令製導的大威力反坦克武器係統。 “紅箭”-9型反坦克導彈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論證,並進行大量的技術儲備,1988年開始立項研製,1999年正式公開露麵,從立項到完成全武器係統的研製,曆時10多年。在1999年的50周年國慶大閱兵上,“紅箭”-9型輪式重型反坦克導彈係統隆重出場。而在近些年舉行的一些國際防務展上,“紅箭”-9也頻頻亮相,成為展會上一顆耀眼的新星,備受世人矚目。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