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軍事戰略嚴峻:國家崛起中的進攻與防禦 zt

(2006-08-22 16:25:40) 下一個
國家衰微可以沒有戰略進攻,但國家崛起卻不可能沒有戰略防禦。大國在其崛起道路上麵對諸多戰略抉擇。一味進攻除了崩潰就沒有別的結果。一味的防禦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隻是有條件地成立,防禦是最好的進攻也可以有條件地成立。   如果中國要崛起,進攻戰略是必然的。世人都知道,經濟上的強大未必代表著國家的強盛。可又有幾人了解強大經濟帝國崩潰的真諦?強大經濟帝國沒有良好的進攻戰略是導致其失敗的決定性因素。大清帝國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一,可是在不斷的消極防禦中把整個國家力量一次一次地消耗,最終使整個國家置於任人宰割的地步。如果大清帝國的統治階級能夠自上而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西方列強何能橫行中國的土地,最不濟也不至於出現甲午海葬這樣的中國曆史的奇恥大辱。封建統治階級對於自身短期利益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國家利益。於是,很自然造成了國家利益一點一點的丟失在他們身上卻絲毫看不到反思。正如水滴石穿,不論實力體多麽強大,在外來力量的不斷打壓之下也難以長期生存。   進攻戰略和防禦戰略的核心在於時機的把握。不合時宜的進攻和防禦實際上都是導致力量體係削弱的昏招。   今天,我們看見美國人在全世界采取了全麵攻勢戰略,並且取得了巨大的表麵利益。那麽,表麵利益的背後呢?拉登的出現告訴美國人,進攻的勝利背後未必就是絕對的利益。雖然或許一個拉登會倒下,但倒下一個拉登,千萬個拉登便站起來了。美國消滅了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可是伊拉克並沒有停止抵抗。朝鮮、伊朗、古巴都還沒有倒下。美國人的確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可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不是永遠的唯一,而隻是現在狀態的唯一。其力量增長是有限度的。一個國家不可能脫離世界。美國人的發展水平也不可能脫離整個人類社會的局限。因為美國人口的因素,美國就不可能在整體力量上真正達到能夠依靠實力完全消耗掉自己對手的潛力。正因為如此,美國人至今沒有取得世界的絕對發言權。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人也不可能取得類似的發言權。隨著包括中國的崛起、俄羅斯的複蘇和歐洲一體化等等一係列曆史進程的繼續,美國人的力量優勢也將大大下降。   曆史上,有些國家並非自身願意戰略防禦,而是因為其客觀環境讓其無法實施進攻戰略。雖然這樣的國家或許有進攻的雄心,但是一旦陷入客觀環境之下,雄心也隻能是談資而已,其衰弱就是必然的了。這就是所謂的曆史進程。曆史進程大多是在通過地緣政治的通盤考慮之後仍然沒有辦法改變的必然走勢。進入了這樣的狀況的國家基本上可以認定是一種悲哀。抗爭也至多是使其衰弱的時間延緩一些。墨西哥就是一例。在美國獲得了全麵戰略上的優勢之後,墨西哥怎樣也逃脫不了被削弱的境地,因為美國人是絕對不會把自己的力量僅僅限製在美洲大陸之上。可是,美國人卻並沒有具備英國人所具備的真正島嶼國家的特征。在美洲大陸上,美國人不得不麵對墨西哥這個國家的存在。同時發展強大的海軍和陸軍顯然並不是很高明,畢竟美國在當年相對於墨西哥並沒有今天這樣明顯而無可動搖的優勢。如果不能率先解決掉墨西哥的陸地威脅,美國人總有如芒在背的感覺。歐洲各國在那個曆史時期正麵對著各自牽製的大環境,誰也沒有力量抽身去支持墨西哥對抗美國。更重要的是,沒有哪個國家能想那麽遠,預計到美國於若幹年後對於世界霸權的享有。於是,墨西哥的悲劇注定要上演,不斷被削弱,直到再也不能威脅到美國的利益。如果不是因為有更廣闊的利益市場需要美國去爭取,今天存在不存在墨西哥這個國家都是個大大的疑問。墨西哥人還算聰明,一戰期間並沒有因為德國人的蠱惑而進攻美國,那樣的話,世界版圖上將明白無誤地不存在墨西哥這個國家了。到了19世紀後期的大清帝國其實已經處於了類似墨西哥的境地。大清帝國成為了世界各個列強瓜分的目標。由於社會製度和世界局勢,大清帝國也難以逃脫最終敗亡的命運。甲午海戰的惜敗隻不過加速了這個腐朽帝國的解體。李鴻章之輩在無力改變政治體製的前提之下想要實現鹹魚翻身隻不過是美好的夢想。甚至可以說,沒有世界局勢的大變動,即使政治體製的變動也無力改變曆史的大趨勢。因為當年的中國已經不是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尚可以說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是經曆了多年的消耗之後,國家整個實力體係沒有喘息的機會,也就失去了翻身的基礎。正如1968年的捷克,他們是沒有任何機會的。對世界大趨勢的把握失誤讓杜布切克沒有絲毫的希望。   關於明朝後期應該對後金采取什麽政策的問題有很大的爭議。一方麵認為明朝應該堅決地采取進攻策略以求將後金完全消耗掉。一方麵則認為,戰略上的防守有利於內部問題的解決。事實上整個局勢是動態的,特別是明朝在那樣的情況下麵臨著幾乎唯一的選擇。在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之前,明朝就應該發動軍事機器去進攻,以扼殺後金尚未動員完全的軍事機器。憑借明朝的人力物力,消耗戰怎麽也不是明朝的弱項吧。明朝能夠在萬曆之戰中擊敗日本,證明其軍事機器和動員能力尚可支撐。隻要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引起和後金的全麵對抗就是明智之舉。這樣可以把內部的一些問題暫時緩和而轉移為力量實體的對外矛盾。民眾在這樣的情況下隻有一個核心力量,那就是明朝廷。當問題上升到國家國體和民族主體利益的時候,內部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暫時性地被掩蓋的。這裏需要具體說一下當大規模農民起義發生之後明朝就不可挽救的曆史進程。由於明朝內部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發生,第二個核心出現了。這個核心在當時的威信可以和明朝廷抗衡。而此時,明朝封閉體係內的兩個實力體必然內鬥。從後來曆史的發展可以看到,農民起義軍的力量是巨大的。明朝統治者放任起義軍的結果也必然是嚴重的。因此,鎮壓起義軍是正確的戰略。可是,正確的戰略出現在了不正確的曆史時期就失去了意義。對內的消耗給了後金軍事機器足夠的動員時間和空間。明朝失去了空間和時間這兩個原本獨有的優勢。而李自成則根本沒有擁有過這兩個優勢。於是,之後發生的事情就變的理所應當。整個明朝的大戰略並非袁崇煥所能決定的。哪怕袁崇煥不死,沒有舉國之力的支撐,進攻型戰略也是無法實現的。這就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區別。漢族為主體的農耕民族總是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壓製。一旦要對北方遊牧民族實施徹底打擊就必須要集中力量。遊牧民族對於農耕民族的優勢恰恰在於其力量的動員和集中速度。漢武帝要北擊匈奴蓄積了多少年的力量?從漢武帝時代可以看到,農耕民族的力量一旦蓄積,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打擊是決定性的。而且這種集中對於農耕民族亦無毀滅性的創傷。   中國崛起按照曆史的邏輯是一個進程。當然,這個進程也是理論上。如果我們不能好好把握,曆史也不會按照正常的思維繼續下去。因此,中國未來的大戰略中的進攻和防禦的協調就顯得尤其重要。   今天的中國也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內在問題。國內有些人或故意或無意在挑動國內民族矛盾。曾經發生的一些曆史事件讓我們看到了事件背後敵對勢力的險惡。我們不能一味在這些問題上處於防守地位。敵對勢力一而再再而三地試圖將我國國內矛盾擴大化。反擊勢在必行。霍去病千裏奔襲震驚匈奴的例子生動說明了對於敵對勢力老巢的打擊最能讓敵對勢力放棄敵對行為。痛才知道不痛的感覺是多麽美妙。很多東西,失去才知擁有的珍貴。大凡是人都很難逃離這個曆史的規律而超脫出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不會例外。   由於我國實力和對手的差距,我們並不能放手實施全麵的進攻戰略打破現在的國際體係。防禦戰略仍然是我國的核心戰略。可是,這種防禦已經不是消極的防禦,而代表著積極防禦。它的意義在於等待力量轉化向我國有利的方向轉移。我國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正是我國希望之所在。西方超級大國和強權政治國家每每希望通過人權以及貿易限製來影響我國正常的社會經濟發展。其用心之險惡是可以看到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國的防禦戰略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聯合打壓也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事實。韜光養晦也在新的曆史時期有了新的定義,有所作為就是對於我國進攻戰略的一個詮釋。當我國的特使出現在中東,當我國開始主持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當我國在聯合國框架內阻止日本入常。一次次,一件件都說明了中國外交暗藏殺機。埋頭發展經濟的時期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現在的國防白皮書已經沒有像以前一樣提“國防建設服從並服務於經濟建設”。這種說法已經變成了“國防與經濟建設並重”。軍事力量是國家三大力量中最強勢的進攻和防禦手段,也是國際地位的一個重要體現。前蘇聯在經濟總體規模隻有美國百分是六十左右的時候,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取得了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的地位。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在現在的情況下要拚命發展軍事力量,而隻是要說明軍事力量在國家建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不可否認,中國威脅論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我們要怎麽去打破中國威脅論呢?在現今狀況下,放棄加強軍事力量對於自身顯然是毀滅性的打擊,完全不可取。而且,即使我國放棄對於軍事力量的建設,別人仍然有中國經濟威脅論出來。我們的對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新興力量體的恐懼正說明了中國應該幹什麽。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強大軍事力量是我國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其實並不是沒有人說美國威脅論。以前的伊拉克就說,現在的伊朗和朝鮮也說。可這有什麽意義呢?美國人不會理會威脅論。因為這些國家和美國的力量對比處於壓倒性的劣勢,他們就是覺得美國威脅了他也沒有辦法。中國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國威脅論是美國和日本帶頭說出來的。這些國家能夠不顧及和中國的關係而執意要散布中國威脅論就是由於在他們眼裏中國的實力還威脅不到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夠保證實現他們的戰略思維,即在自身實力不受到中國打擊的威脅的情況下通過中國威脅論來降低中國的國際親和力。一旦中國的力量真正達到了可以對於美國和日本比較隨意地投入進行較量的時候,我相信除非中國確有隨時打擊他們的想法,否則,他們是絕對不會像今天這樣??之下,我國的和平行為被當作軟弱。等到我國建設出了真正可以長途奔襲全球打擊的軍事力量的時候,我國的和平行動就成了真正的負責任的大國行為。因此,我們也需要加強我國攻勢手段的建設。這種建設本身又成為了我國攻勢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戰略需要靈活。靈活起來自己的選擇就多了,也更容易達到目的。所謂靈活就是讓對手看不清你的想法和力量。事實上,德國在一戰的表現成就了二戰初期的勝利。西方各個國家根本就害怕和德國進行戰爭,於是被德國個個擊破。一場朝鮮戰爭就讓世界超級大國認識到了中國進行戰爭的決心與力量,今天還對中國的安全有著積極的影響。可是,當這種影響因為時間的作用而慢慢褪去的時候,我們又看到了對手從另外的方向威脅中國的安全。海洋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個軟肋。長時間受到陸地敵人的巨大壓力和多年的經濟建設都無疑給中國海洋力量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負麵影響。到了我們需要在海洋上有所動作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我們的劍似乎有些鈍。可是就是這麽一把鈍劍,仍然擺脫不了威脅論。西方在中國海軍完全沒有適合我國的經濟規模和大國地位的情況下竟然拋出了中國海軍威脅論,這不能不讓人警惕。生活在海洋世紀,必然需要強大的海洋力量作為支撐民族的脊梁。哪怕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哪怕大部分外國人民也熱愛和平,哪怕中國的軍事力量建設是以防禦為目的的,少數右翼極端分子仍然是存在的,戰爭威脅也是存在的。東南沿海是我國經濟的中心,防禦也不能在自己的海域防禦了。對手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已經在南聯盟、阿富汗、伊拉克體現出來了。我們不能等到導彈飛到我國上空的時候才去攔截。發展強大的遠洋進攻力量並不是不可以。不論是我國國力還是我國的國際地位都支持我國走遠洋海軍的道路。世界上從來就沒有非攻的軍事力量。哪怕那支軍事力量戰略上並沒有進攻能力,戰術上也必然有進攻能力。如果說某一個世界性的大國發展出來的軍事力量竟然是沒有戰略進攻能力的,那隻能認為該大國軍事力量建設的完全失敗。拿破侖時期征服歐洲的軍事力量是怎樣建立的?是在戰略防禦中曆練出來的!可是,最後這支軍隊卻成為了歐洲的征服者。俄羅斯,現在可以說是戰略防禦。可是卻沒有國家去主動尋求挑戰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其實質就在於俄羅斯軍隊強大的戰略進攻能力。能力和行動絕對不能等量齊觀。   攻防一體是中國戰略的精髓。朝鮮戰爭就是典型的攻防一體。今天,我們同樣應該明白攻防一體的意義。首先,解決掉自身東南方向的問題是必須的。中國未來的戰略突破口不在東麵,更應該對於東麵的對手留下一些記憶。寶島台灣也應該回來,成為中國整個東麵戰略防禦體係的一部分。攻擊型防禦,蘇聯也采用過。蘇芬戰爭就是蘇聯為實現其攻擊型防禦所發動一場戰爭。在穩定了東南方向之後,中國就可以海陸並進,向我國最關心的西麵進軍了。無論如何,中國的陸權國家的地位都很難改變。陸地是中國生存的根本,更是我國發展強大海軍的依托。發展強大的海洋綜合作戰能力對於整個工業體係的要求又最突出地反映在了資源的需求上。中國向西,中亞和中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寶庫即戰略要地。中國放棄西進就意味放棄整個中國恢複漢唐風采的可能性。西進也並非進攻,我們並非要占領某個國家,而是實現力量覆蓋,掌握我國未來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在這個過程中,委內瑞拉和古巴等等國家都是中國總體防禦戰略中真正的攻勢部分。這種攻勢並非軍事上的,而是戰略態勢上的。事實上,從未來國際局勢發展看,社會發展模式的推廣才是各個大國爭奪的焦點。中國模式讓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雄起,這就是最好的廣告。而美國卻在不遺餘力地推銷美國式的民主,帶來的卻是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失敗。顯然,世界上很多國家對於美國模式都是失望的。社會發展模式上的進攻更能夠讓美國人心痛,更能夠讓美國人真正冷靜下來反思,更能遏製美國人的攻勢戰略,從而達到此消彼漲的目的。至於說俄羅斯,經濟攻勢是我國現階段最現實的手段。遠東和西伯利亞,我國應該努力將之納入整個中國的經濟體係之中。在可預見的未來,挑起與俄羅斯的全麵衝突是明顯不明智的。在國家發展的同時,認識到我國力量的局限性以及對手力量的可使用性也是攻防戰略的組成部分。   精妙的防禦可以轉化為進攻,精妙的進攻也是最好的防禦。中國人的長城精神決定了我國更多的是防禦式的進攻。可是,龍潛於水仍為龍,龍的民族並非不能進攻!適時地展現我國的進攻力量也是我國大國戰略所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進攻和防禦——方式的抉擇而已。政治是目的,手段服務於目的。盲目強求的所謂全麵進攻和全麵防禦的結果就是前蘇聯式或者清王朝式的末日的開始。攻防一體——中國戰略的精髓——中國二十一世紀崛起進程的護航明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