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居青龍分析:中國在軍事上開始對美國說“不” zt

(2006-08-22 16:25:40) 下一個
  中國目前戰略方向很多,不一而足,相比較而言,中亞戰略(就是以伊朗為核心的戰略)和東亞戰略(主要圍繞朝韓展開的戰略)需中國優先主動前出。這不是願意不願意或等待觀望的問題,而是必須這樣去做並且一定要盡量做完美的問題,是生存之道的問題。打個比方,朝韓半島是中國廚房的下水道,中亞的伊朗恰是中國廚房的上水道。下水道被堵,中國將會被淹,廚房被攪的亂七八糟,透不過氣來,搞不好會被淹死。而上水道被堵,則中國廚房則必成無米之炊之地,“鴻門豬肉臭,路有凍死狗”的古訓將在中國大地重新上演。雖過去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但當今也有“時過境遷,今非昔比。”之現實。世界既是錯綜複雜的也是世態炎涼的,利益永遠是諸國代言人,一家之言難以盡解,隻好以淺博概全論。   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對新的戰爭形態已有新的認識,信息時代的戰爭是全方位的,也沒有前後之分,有的戰爭可能很早就開始了,隻是表現形式的不同。看一下黴菌的《五環理論》就知道了,打擊對方的社會基礎和人民生活所向是其很重要的一環,這樣很容易摧毀對手的戰略潛力。美國為什麽那麽順利打擊伊拉克,因為美國清楚伊拉克已經沒有化學武器和核武器了,不足以威脅他了,這個過程肯定很長,和平演變才是他的目的。   目前中國戰略形勢   影響中國西太平洋戰略步調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中美關係,平心而論,布什政府謀求亞太地區戰略優勢、遏製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以及奉行獨斷自私的單邊主義的總體戰略並沒有什麽大的改觀,而且從最近的一些情況來看,美國同台灣形成新的軍事聯盟關係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美國在東亞地區提升日本的戰略作用,美日軍事同盟針對中國的戰略意圖日益明顯,為此美國甚至可以犧牲道義,不顧二戰期間對日作戰而陣亡的數十萬將士的英魂,在日本修改教科書事件上,在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持曖昧態度。不難看出,以日本現有經濟實力和戰略位置,它又插在美國和中俄戰略勢力的中間位置,既可以給經濟上的也可以給地理位置上的緩衝,可以說美國在西太平洋如果沒有日本作支撐,那將是個什麽樣的景象!說白了,東亞戰略就是以日本為基點、以朝韓半島為前出之地,支撐著美國的海空力量的長期駐紮,前出可直接攻擊中俄的縱深、退可在中途島甚至夏維夷落腳。沒有了日本的支持,美國將象無腿的猛獸,鞭長莫及。台海戰事轟轟烈烈其實是假象,台灣本是囊中物,是東亞戰略鏈中的一環,隻能起到牽製和多一個進攻點罷了。日本才是真正威脅西太平洋戰略的一個活棋子。誰掌握了日本走向誰就在西太平洋掌握了主動權。   在中國早有防備的情況下,美國這幾年嘔心瀝血地臆想和平演變中華大地已經宣告失敗。俄羅斯多年來在中國的幫助下得到充分養料,暫時得到稍微喘息的元氣,中國同時也得到了俄羅斯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和技術資料,看到如此形勢美國感覺十分難受,也不知所措。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大勢力如此發展“睦鄰友好”對美國的東亞戰略是個巨大衝擊,更不符合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美國永遠不會希望以被壓下並憔悴中的俄羅斯又死灰複燃,重豎起個強悍的北極熊,更不希望看到中國崛起在世界東方,風光無限的雄獅將是美國的夢魘。   美國目前基本控製了伊拉克,後續目標世界有目共睹,美將揮師東進,下步戰爭對象將是伊朗,在掃除一切東征障礙後,戰略目的地“中國” 必然清楚地顯露出。好在中國先前一步早下猛藥,公路鐵路並進,軍事主動前出,政治逐漸滲透,於中亞民族關係保持良好,在經濟上已顯效互融。中國又借機掃除了西部獨立勢力,現是以逸待勞,就等時間碰撞點的到來,可以說西線暫無戰事,除非美國先跳牆,而且在軍事上不占優勝的情況下。   中國周邊零星的邊境較量基本都以美國失敗而告終,巴基斯坦核試驗成功(霧裏看花,裏麵肯定有某大國下了黑手,小巴還沒那麽大的譜),鞏固了中巴友好夥伴關係。上海經合組織組建成功,並以中國為龍頭,美國勢力現在很難插手。印度的暗箱操作,得美便宜賣中乖,同意巴緬兩通道順利建設且不加以幹涉,中國以同意印度入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及答應控製巴基斯坦的核擴張為條件,基本以中國付最小單價換取南亞戰略的完勝而終結。03緬甸戰事美國灰土滿麵灰溜溜,又抖出美國暗戰勢力份子,真是偷雞不成,又失一把米。朝鮮核問題又讓佬美抬頭看盡中國臉,簡單的邊境軍隊調防和朝鮮導彈轉換陣地就讓美日刮目相看。諸上事件均未讓美國得便宜。   東亞戰略中的台灣:   台海光打雷不下雨,從520到美國策略就能徹底看清楚,台灣那幫弱智鬧獨立已遭重創。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往事,除卻巫山不是雲的現實,將使台灣獨立幾不可能。現處於討價還價的過程中,阿扁引頸高喚不過是在為利益集團撈足資本罷了,軍購案是個超重籌碼。壺中之鱉,蚱不了多遠。   對於台灣猖獗的漸進獨立運動,已促使中國積極地準備台灣戰役,中國台灣戰役的研究專家已經有過比較詳細和成熟的模擬。台灣戰役大體分為七個戰役階段:導彈攻擊階段;奪取製空權階段;空中奪取製海權階段;登陸攻擊階段;穿插包圍攻堅階段;城市攻堅階段;鞏固肅清階段。中國將在台灣戰役中使用所有最先進武器,以己方的先進武器在戰役開始時便奪取優勢,在奪取優勢之後利用優勢保障台灣戰役隨後各個階段的順利進行。中國在台灣戰役七階段中,奪取勝利的關鍵點有三個:A,導彈攻擊階段;B,空中奪取製海權階段;C,登陸攻擊階段。   看台海局勢,中國現今對打台灣的把握很有信心,這絕不是遐想,而是現實如此,不管從軍事的戰備還是從地理上的分析都可以斷定,中國大陸戰則必勝。但終究戰不如和,畢竟是一家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戰爭造就的生靈塗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是每一個中華人氏所不願看到的,從中華民族人的性情上和中華思想、道德品質上可理解透切。中國一向以來對美國抱著理性和寬容的態度,認為美國人民知道輕重,知道殘酷戰爭的真相,相信美國該知道何去何從,所以中國選擇了說服、化導、頓悟的策略。   但對現今美國的動作的思考和通過於美國高層的多次交流和切磋,中國新一代高層已經斷定美國進入了不可理喻的癜狂狀態,和平解決台海危機已經名存實亡。從軍事的角度觀察,美國最大的現實威脅就是航母戰群,但憑美國所表現的航母實力想徹底完勝中國於西太平洋,也是不可想象的。美國在亞太的戰爭潛力和動力,中國已經摸透並有對策,美國的全球戰略讓他自己清楚運用在亞太相形見絀的軍力也同樣不會體麵的戰勝中國,這可以從近最近中美暗地對抗中看出。因此美國是否直接派兵參戰於台海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更不具有決定勝敗的關鍵作用,而恰恰是種象征性的擺設。   東亞戰略中朝韓半島的作用:   相對於美國霸者本性,朝韓半島於是就有了朝鮮導彈重新部署、中朝邊境掉防、朝核問題的無限期的拖延。   朝核問題的談判的過程,實際是中朝再次相互摸底試探的過程,探討中朝在於軍事合作再次協手的前景和必要性。最近曹、吳等中國高層的態度不同於中國改革以來小平對朝鮮的態度,就此可見一斑--加強了和朝鮮的互融。朝鮮在蘇聯崩潰後到後來的俄羅斯,就對彼早沒有了奢望(和現在的伊朗形勢很象),現在隻能指望中國的輸血,但中國從鄧氏開始就一直避免給予朝鮮任何軍事的直接支持,現在情況大有改觀,從雙方表態用詞中能感觸到中朝正在重新啟動軍事聯盟。而要對日形成顯著的軍事優勢,必須借重朝鮮的戰略位置,界時中國的戰機出擊日本本島(包括對美軍基地的打擊),將帶來縮短航程和擴大美日對中國監視寬度縱深的益處,並且不在中國本土,這就是中朝可能再次形成軍事聯盟的關鍵所在。朝鮮之所以願意這樣做的利益是,一,鞏固朝鮮的執政地位,並源源不斷從中國得到能源和技術給其輸血,可以消除美國對朝鮮的現實威脅。二,為將來在半島統一中占主動地位,分一杯盞。更有可能在大戰略結束後得到部分日本領土作補償。 (具體分析半島戰略已在本人所著中說明)   居青龍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