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海上安全通道構思惹關注 zt

(2006-08-22 16:25:40) 下一個
為了保護中國的能源利益及其它方麵的安全,中國正在與從中東到南中國海的海上航道沿線的國家建立戰略關係。其中,中國同意在距離伊朗僅72公裏的瓜達爾援建一個深海港和海軍基地,中國工程師負責該港口的設計和建設。可是,這個工程近期不單成為巴基斯坦國內叛亂組織的襲擊目標,甚至傳出了美國有意取代中國成主要援建者的謠言。 巴基斯坦動湯不安的俾路支省(Balochistan)的瓜達爾(Gwadar)港口工程似乎陷入困境。與伊斯蘭堡作對的俾路支省叛亂份子反對這項工程,他們頻頻襲擊修建該工程的人。此外,巴基斯坦政府與該港口的主要援建者─中國似乎在工程資金方麵有分歧。 瓜達爾是巴基斯坦境內阿拉伯海岸邊的一個漁村,距離伊朗僅72公裏。它就在波斯灣(Persian Gulf)的入海口附近,距離霍爾木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400公裏。上世紀60年代,巴基斯坦政府發現瓜達爾適合建成一個港口,不過到了2001-02年才根據這個構想采取具體行動。 2001年秋,美軍打到中國的家門口─阿富汗,這是促使北京采取行動的一個因素。於是中國同意在瓜達爾援建一個深海港和海軍基地。2002年3月中國副總理吳邦國為該港舉行奠基儀式。中國工程師負責該港口的設計和建設。 中國堅持說援建瓜達爾港口完全是出於商業考慮。毫無疑問,北京希望該港口可以改變中國內陸省份新疆的經濟。 然而,瓜達爾港口對中國來說還有更重要的戰略意義。據說,它是中國“珍珠鏈”戰略[1]中最西邊的一顆珍珠,其他“珍珠”指的是孟加拉、緬甸、泰國、柬埔寨以及南中國海的海軍設施。為了保護中國的能源利益及其它方麵的安全,中國正在與從中東到南中國海的海上航道沿線的國家建立戰略關係。 中國對瓜達爾工程的興趣在於該港靠近霍爾木茲海峽。在瓜達爾建立一個海軍基地可以使中國確保進口的石油順利通過該海峽。要知道,中國60%的能源供應來自中東。更重要的是,據說瓜達爾是中國的“監聽站”,北京將利用它來監視美國和印度船隻在該地區的活動。 在瓜達爾成為一條戰略航道入口的重要海運中心後,巴基斯坦將因此獲得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利益。瓜達爾港口能為巴基斯坦提供戰略縱深,因為瓜達爾在卡拉奇港西邊725公裏處,比起卡拉奇,它不那麽容易被印度海軍封鎖。 中巴合作修建瓜達爾港口令印度、美國和伊朗感到不安。這些國家有這種感覺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在阿拉伯海的存在加劇了印度的被包圍感。伊朗則擔心瓜達爾港口建成後會削弱自己的港口作為中亞出口通道的價值。 至於美國,它當然對中國出現在一條關鍵航道的入海口感到不自在。在可能與伊朗開戰前夕,華盛頓似乎更加密切關注瓜達爾的海軍設施。美國似乎正在給巴基斯坦施壓,要求盡量讓中國少參與該工程的建設,而讓華盛頓更多參與。 新德裏的網上雜誌《公共事務雜誌》(Public Affairs Magazine)報導說,美國“可能會通過壓力手段讓巴基斯坦向中國索要更多工程費用,以迫使中國退出整個工程以便美國接管”。報導援引外交官的話說, “巴基斯坦現在已經把中國參與建設的費用提高到30億美元,另外每年還要支付15億;而北京方麵拒絕了巴方的要求,說這種要求不合理,違反了合同規定。中國說它早就同意用4艘護衛艦抵消建築費用,但巴基斯坦無動於衷,並主動提出如果中國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就將歸還中國的所有投資。” 巴基斯坦政府一名官員在接受《亞洲時報在線》采訪時表示,這些報導純粹“是印度一相情願的想法”,他說瓜達爾工程建設“完全步入軌道”,而且中巴在這項工程上的合作勢頭仍然保持強勁”。 不過,即使上述所說的中巴分歧確實是“印度一相情願的想法”,但該工程還麵臨著另一個麻煩,即俾路支省叛亂份子的強烈反對。 俾路支人不是反對瓜達爾港口或其他大型工程本身。他們反對的是這些工程的設計和建設方式。事實上,他們所不滿的是,俾路支人完全沒有從這些工程建設中得益,而“外人”通過開發該地區的資源發達了。例如,俾路支省的Sui天然氣田滿足巴基斯坦38%的能源需求,但該省600萬人口中隻有6%的人可以使用到它。俾路支人收到的礦區土地使用費很少,與其他省所獲得的相比尤其少。 同樣的,瓜達爾工程似乎確實沒有使俾路支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該省的民族主義者把瓜達爾港口建設視為一項“非俾路支工程”,因為它從設計到建設都沒有獲得該省批準或參與,而“外人”卻從中得益最多。他們指出,瓜達爾的土地被廉價拋售給非俾路支人。 還有人擔心瓜達爾工程會使俾路支人成為他們自己地盤上的少數民族。當地領導人卡拉特(Kalat)在接受巴基斯坦日報《黎明報》(Dawn)的采訪時指出,整個工程建設至少需要100萬人,到時瓜達爾將成為一個人口達6萬的小鎮,“其中絕大多數將是講烏爾都語的卡拉奇人”。 因此,也就難怪瓜達爾工程多次成為俾路支解放軍(Baloch Liberation Army,BLA)、“俾路支解放陣線(Baloch Liberation Front)和俾路支人民解放軍(Baloch People's Liberation Army)等叛亂組織的襲擊目標。叛亂份子多次用炸彈和火箭彈發動攻擊。例如,2004年,瓜達爾機場遭受火箭彈襲擊。 瓜達爾多次發生叛亂襲擊,其中好幾起是針對在那裏工作的中國人。大約500名中國工程師在瓜達爾工作。2004年5月3日,在俾路支解放軍製造的一次爆炸案中,3名中國工程師遇害,另有9人受傷。去年5月14日,4枚炸彈在瓜達爾爆炸。10月,幾名中國工程師駕車外出時險些被地雷擊中,可謂死裏逃生。緊接著到11月,叛亂份子用火箭彈襲擊瓜達爾一中國建築公司。中國工程師和其他工作人員安全逃離,不過有幾輛車被損毀。 根據官方統計資料,2005年那裏總共發生了187次爆炸案,275次火箭彈襲擊,天然氣管道遇襲8次,輸電線遇襲36次和19起鐵路爆炸案。俾路支省2005年共有182名平民和26名安全部隊人員死於上述爆炸襲擊。 值得注意的是,俾路支省民族主義叛亂份子(他們都是世俗的)和宗教好戰份子雖然都把中國視為敵人,但他們反對中國的理由卻有所不同。研究資源衝突的專家尼亞茲(Tarique Niazi)說,“例如,俾路支民族主義者反對中國政府以犧牲他們的自由和自治為代價來促進自己的戰略目標。不過,幾個宗教組織反對中國政府,是因為它迫害新疆自治區的維吾爾少數民族。” 2004年10月兩名中國工程師被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East Turkistan Islamic Movement,ETIM)成員綁架。據說這是對巴基斯坦應北京的要求擊斃該組織首領艾山•買合蘇木(Hasan Mahsum)采取的報複行動。巴方曾為此人在南瓦濟裏斯坦(South Waziristan)提供庇護。 雖然印度、伊朗和美國可能密切關注中巴在瓜達爾的合作,但巴國內部對這種合作的反對似乎更重要,這從瓜達爾工程以及那裏的中國工程師頻頻遇襲可見一班。 由於俾路支省的叛亂活動愈演愈烈,巴基斯坦政府武力解決問題隻會使俾路支省的不滿情緒和叛亂活動更加高漲。即便瓜達爾工程如官方所說的“步入軌道”,但要發揮它的全部潛能幾乎不可能。 注釋:[1]:據報導,在孟加拉,中國正在吉大港(Chittagong)修建一個集裝箱港口設施,“尋求擴大其軍事和商業用途”。在緬甸,中國正在修建海軍基地,在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和麻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附近的島嶼上設有電子情報搜集設施。在柬埔寨,中國2003年11月與該國簽定一份軍事協議。根據協定,北京將為柬埔寨提供軍事訓練和設備。在泰國,中泰兩國的海軍在2005年12月13日,也即中國海軍完成為期4天的訪問之後,在泰國灣(Gulf of Thailand)舉行聯合搜救演習。這是兩國海軍首次聯合舉行演習。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