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平可夫:中國軍事力量足以摧毀日本無數次 zt

(2006-08-22 16:25:40) 下一個
經過戰後高速經濟發展和將近半個世紀的工業化,中日韓目前所處的戰略態勢已經遠非19世紀明治維新前後所能比擬。東亞三國已經進入三強時代。   因此,必須十分清醒地認識到再戰已經無贏家。以今日中日韓三國軍事實力而言,總體上,日本依然占有技術力量上的優勢,但是這種差距在不斷拉近,同時,中韓軍隊在諸多領域享有對日本的“非對稱優勢”。而且三方的武力投射力量足以涵蓋任何一方,這在冷兵器時代是從來沒有過的現象。   首先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這一地區的出現。這方麵中國軍隊占有絕對優勢。第二炮兵的DF21、DF15戰役戰術導彈和即將部署的巡航導彈無論在打擊精度還是在遠程投射力量方麵都足以摧毀日本無數次,當然這是以核戰爭為前提的。在長達將近10年的“對台軍事鬥爭準備“活動中,中國軍隊事實上已經悄悄地經曆了一場科學技術大革命,這些軍事技術的優勢也將從整體上改變中日軍事力量的平衡。毫米波雷達成像、紅外成像技術在戰役戰術導彈末製導領域的廣泛運用,使二炮即使在一場短促的常規戰爭中也具備了對日本東京、大阪的政治戰略目標、自衛隊28座防空雷達設施、C3I指揮中心發動精確攻擊的能力。巡航導彈的批量裝備二炮,使對日斬首行動也成為可能。   另一方麵,盡管日本沒有開發類似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一旦受到類似攻擊,以今日日本所具備的技術基礎,要開發巡航導彈、地對地戰役戰術導彈甚至核武器之多需要一年左右,甚至更短,依照日本的民族性格,一定有仇必報,那麽中韓也將遭到來自日本的有效而沉重的打擊。結局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三敗具傷。沒有贏家。現代戰爭已經進入第五代,無需動用一兵一卒,換句話說,無需接觸。因此平可夫在本文中不討論三國陸軍的力量對比。   海上的非對稱優勢   在日本海上自衛隊處於總體優勢的同時,中韓海軍正在迎頭趕上。三家海軍均已進入“神盾”戰艦時代。筆者多次強調,無論從軍事技術還是現有裝備而言,韓國已經具備了同中日進行較量的能力,而且在若幹技術領域還處於非對稱優勢。韓國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在阿布達比最新告訴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聲稱他們將在今年正式建造“神盾”級導彈驅逐艦。漢和命名為“大韓神盾”。根據建造計劃,HYUNDAI 將每兩年開工建造一艘“大韓神盾”,第二艘艦將在2007年開工,第一艘艦計劃在2009年進入韓國海軍服役。整個建造計劃是3艘,安裝了SPY1D型相控陣雷達,滿載排水量達到10000噸。與目前服役的日本“金剛”級“大和神盾”所不同的是,“大韓神盾”在艦首安裝了RAM防空導彈係統而在後部安裝了 Goalkeeper短距防空係統。   總體上,大韓神盾的噸位還大於已經或者即將服役的兩艘“中華神盾” 和4 艘“大和神盾”1驅逐艦。“大韓神盾”同時安裝了直升機機庫,配備兩架直升機,四麵相控陣雷達的安裝位置也與“大和神盾”不太一樣。“大韓神盾”的後兩麵相控陣雷達位置較高,電子作戰係統也與“大和神盾”不同。   日本海上自衛隊已經在2004 年購買了SM3 Block 1A海基彈道導彈攔截係統,並且在5年中期防衛計劃中追加定購2艘“神盾”驅逐艦。而“大韓神盾”目前依然計劃配備SM-2 Block III 艦對空導彈。在中國方麵,2005-2006年兩艘“中華神盾”也將正式交付海軍南海艦隊投入服役。   在潛水艦技術領域,日本依然處於絕對的技術優勢,但是中國、韓國正在迎頭趕上。中國最新得到的8艘KILO 636潛水艦配備了射程為220 公裏的3M-54E反艦導彈,這是東亞國家中唯一擁有這一類型導彈的國家。反潛作戰能力日本屬於世界一流,擁有80架以上的P3C反潛巡邏機,但是海上自衛隊根本不能盲目樂觀。冷戰時代建立起來的P3C機隊在對付蘇聯太平洋艦隊潛水艦部隊南下時候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這是因為太平洋艦隊所處緯度偏高,因此海上自衛隊當年製定的“三海峽封鎖論”的確能夠把太平洋艦隊變成孤掌難鳴,但是中國擁有遠達南中國海的海岸線,一旦開戰,對日實施大縱深海上封鎖艦在心理上對日本社會造成極大的震撼,這些封鎖線完全可以設定在P3C的作戰半徑之外。      另外,中國海軍在大艦技術大半過時的同時,又擁有一支以Su30MK2、JH7A為主體的海軍航空兵,配備了包括Kh31A超音速反艦導彈、Y***-3反艦導彈在內的對艦攻擊武器。一旦開火,麵對優勢的日本海軍,即使選擇避免大艦對決的戰術,中國海軍的殲擊航空兵也可能對日本艦隊形成足夠的威懾戰力。同時還必須考慮中國海軍新一批956EM導彈驅逐艦服役的因素。這種導彈驅逐艦配備了射程為240公裏的超音速艦對艦導彈,可以先敵開火。因此甲午戰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剩下的就是訓練的問題。   空中的非對稱優勢   在空中,航空自衛隊的F15J戰鬥機依然是最好的截擊戰鬥機,但是韓國空軍的F16C、中國空軍的Su30MKK在功能上比F15J還多。三國空軍已經進入了“同處一代戰鬥機”的時代。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韓國空軍即將得到40架F15K多用途戰鬥機,它將是這一地區最為先進、攻擊能力最為強悍的戰鬥機。目前兩架原型機已經開始試飛。F15K將使韓國空軍在東亞處於技術上最為領先的地位。其作戰半徑達到1200公裏,比中國空軍的Su30MKK 1500公裏的作戰半徑略低,但是足以涵蓋大半個中國和日本。而且美國已經答應向F15K出售JDAM衛星製導炸彈、AGM130空對地導彈,後者的射程達到45公裏,韓國空軍還購買了45枚射程為95公裏的SLAM-ER空對地導彈,目前這種導彈隻有美國裝備。這些攻擊力極端強悍的空對地打擊係統使韓國空軍完全走向了攻防兼備的道路,並且擁有在日本防空火力圈之外實施對地精確攻擊的能力。所有的上述導彈係統都已經進入了多重誘導的時代,抗幹擾能力極強。   而中國空軍的Su30MKK也裝備了射程達到 105公裏的Kh59E型電視製導炸彈。目前已經配備了100架Su30係列多用途戰鬥機,第三代飛機的數量已經開始超過日本航空自衛隊。今後剩下的問題還是如何熟練運用蘇式飛機和J10A。另一方麵,基於憲法上的限製,日本要進口或者自己開發類似武器裝備將會遇到極大的法律困難。韓國空軍還計劃再進口 40架F15K或者其他第三代戰鬥機,使三代戰機總體數量達到80架之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獲得了SU30MKK並且自己開發J10A的經驗之後,中國已經開始了第四代隱形戰鬥機的研製工作,這意味著即使在未來15年之內日本航空自衛隊獲得類似F22那樣的先進隱形戰鬥機,在航空技術方麵,中日空軍裝備同一代戰鬥機的時間差將會大大縮短,在技術上日美還是會處於相對領先的地位,但是數量上中國會遠遠超過日本。   總體上,由於擁有強大的經濟力量,三國之間的軍備發展後勁無窮,並未拖累自身的經濟躍進速度。東亞三國已經進入了一個隻能通過協商對話解決分歧的時代。中日韓不能再戰!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