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世界報 西方應該認真製訂一項對華戰略了 zt
(2006-08-22 16:25:40)
下一個
德國《世界報》7日發表德國外交政策協會奧托·沃爾夫研究所所長、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埃伯哈德·桑德施奈德博士撰寫的長篇文章,認為西方一直不知道如何與中國打交道,現在需要一項對華戰略。文章說,中國可以同時擁有多張麵孔。但是,它肯定不再是一個西方可以漫不經心地對待的國家了。中國正從一個市場發展成為競爭對手。麵對中國的崛起,西方尚未做好準備。西方國家必須準備以長遠的眼光考慮與中國打交道。下決心在歐洲和跨大西洋夥伴中開展早該進行的有關中國的對話,也許是有效地應對中國對西方形成的挑戰的前提。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高科技和發展中國家、共產黨政權、世界經濟發動機、未來的超級大國和脆弱的巨人————中國可以同時擁有多張麵孔。但是,它肯定不再是一個西方可以漫不經心對待的國家了。然而對中國的看法仍有分歧。世界著了魔似地注視這個國家,用任何最高級的詞來形容它的發展似乎都很恰當。人們知道,根據官方公布的數字,中國經濟20年來年均增長約9%。人們知道,中國生產著世界上75%的玩具、58%的服裝和29%的手機。人們可以在每篇關於中國的文章中————也包括這篇————讀到,每年有600億至70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向這個國家。因此使人覺得,錯過中國的人會失去未來。這為集體的自我暗示敞開了大門。
中國成功地保持國家的穩定
中國為每個觀點都提供了一些理由。讓我們回到這兩個關鍵的問題上:我們對這個國家的內政和外交政策有何期待?我們應當如何與它打交道?
中國是個充滿矛盾的國家,這些矛盾以一種表麵看似巧妙的方式維持著不穩定的平衡。那麽到底是什麽把這個國家凝聚在一起?這種難以置信的對立體————共產黨統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一個部分全球化的社會————能夠正常運轉的原因是什麽?
中國領導人在過去的近30年裏是如何成功地使這個大國保持穩定的呢?
中國領導人敢於邁出人們肯定想像不到的步伐。改革政策的創立者可以相對容易地用自19世紀中期以來所有中國精英都懷有的共同設想來替代它: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重回世界民族之林。與這一政策相聯係的觀點是,穩定和維護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隻有通過經濟成就才能實現。憑借這一戰略和由此帶來的經濟成就,共產黨能夠找到新的合法化基礎。
中國外交政策靈活務實
中國的政策的務實主義基本出發點在其外交政策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務實主義、靈活性和善於學習構成了中國外交政策成功的基本模式。中國的外交政策近年來發生了兩個值得注意的轉變。
一是向多邊主義轉變。當中國意識到多邊機構的合作並不一定意味著喪失影響時,它開始摒棄嚴格著眼於雙邊關係、優先考慮獨立自主和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原有外交政策。如今,中國甚至開始將多邊組織用作其外交政策的工具,比如2001年由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共同組建的上海合作組織。但人們不能因此就立即將中國誤解為歐洲意義上的積極的多邊主義者。中國隻是通過更為有效的手段繼續推行其民族國家的利益政策。
二是全球性轉變。對原材料、能源和食品的需求與日俱增,這導致中國政府的代表和中國企業的外派人員在拉丁美洲和非洲不斷增加,達到足以與西方國家競爭的水平。不斷加強的出訪外交、定期的貿易代表團和強化的經濟交往表明,中國的崛起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痕跡。因此,西方國家如何應對中國崛起這一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應對中國西方準備不足
麵對中國的崛起,西方尚未做好準備。我們現在要為戰略誤區付出沉重代價。近30年來,西方事實上隻把中國視作一個市場。誰要是沒有及早前往中國,以確保自己從蛋糕中分得盡可能大的一塊,那他就犯了個錯誤。中國似乎需要我們擁有的一切:投資、技術、培訓標準和管理方法。但是中國已經汲取了經驗,所以中國在這方麵也成功效仿了先行一步的東南亞小國———不過,中國的潛力比它們大。
直到現在我們才逐漸認識到,中國正從一個市場發展成為競爭對手————首先在中國國內市場,但也越來越多地在我們自己的市場上。在西方國家死盯住中國市場令人意想不到的機遇,並為能在這個市場上立足而不斷作出讓步時,中國企業家和政治家都懂得利用西方對手不能理性、清醒地看待中國的弱點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好處。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製定了相關法律。但是中國政府並不急於將其付諸實施。中國企業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具備全球競爭能力。最快捷的途徑就是借助西方的技術和資本。因此,中國是這項政策的受益者。而且中國領導人有理由相信,這一狀況還將持續相當長時間。原因是,中國的西方夥伴之間在各個行動層麵上都明顯缺乏協調。
西方必須協調對華政策
西方國家必須準備以長遠的眼光考慮與中國打交道。東亞其它國家成功的民主化進程證明,這樣的戰略往往比以大棒政策相威脅更有效。中國是全球化遠遠超過其它國家的最大受益者。我們隻是緩慢地接受了這一認識,即今天的這個巨大市場有可能變成明天可怕的競爭對手。事實上,麵對中國迄今的崛起所積聚的風險,我們既不應當過於樂觀,也不應當過分擔憂。但以上兩點我們都未做到並因此造成了西方與中國交往中的雜亂無章:對中國的機遇和極限缺乏一個現實的認識;缺乏協調————這使中國能輕而易舉地利用西方夥伴並從中漁利;而且在希望在中國或通過中國實現怎樣的共同利益這個問題上,西方國家在所有政治和經濟層麵上都缺乏共識。我們下決心在歐洲和跨大西洋夥伴中開展早該進行的有關中國的對話,也許是有效地應對中國對西方形成的挑戰的前提。目前,這一進程還處在起步階段。不經協商的單獨行動和為了獲得矚目的大型項目而進行的殘酷競爭隻能有一個結果:中國將繼續利用西方改善其全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