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親的生日

(2006-08-15 01:19:40) 下一個

每位父親都會記得自己孩子的生日,而有幾個孩子能記得父親的生日呢?我大概是個例外。這到不是說我是一個多麽孝順的孩子,而是因為父親四十歲這一天我降臨到人世上。

從我記事起就知道,每年除了元旦、春節、五一、十一幾個節日外,還有一個天天企盼的日子,那就是我的生日。因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一天,家裏除了給我們改善夥食外,父母還會送給我一份生日禮物。不知是為了改善夥食還是盼望得到禮物,反正我就在這盼望中漸漸長大了。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文革”的爆發。

“文革”中父親被關進了監獄,母親下放到幹校,大哥大姐去上山下鄉。隻有7歲的我和10歲的小哥哥相依為命地生活在北京。十年後,全家剛剛得以團聚,母親卻因在“文革”中受到身心交瘁的打擊重病不治,過早地離開了我們。平反後,父親已是近六十歲的老人,卻又象文革前一樣投入了繁忙的工作。我也因上大學、出國學習和工作而過起了緊張的生活,每年到了自己的生日,也隻是一瓶啤酒加一碗麵條意思一下。

從小到大,無論是改善夥食、得到禮物、還是啤酒加麵條,好象那一天就是我一個人的,家裏人包括父親和我自己,從沒有人提起過這一天也是父親的生日。

一九八四年父親離休了。從十六歲參加革命起,就一直在戰爭的槍林彈雨和繁忙的工作中渡過的父親一下子閑了下來,和所有的單身老人一樣,過起了白天無人陪伴的寂寞生活。望著蒼老的父親,體會了人生艱辛的我們兄弟幾人才突然感悟:父親為民族的獨立解放、為國家的和平安定、為自己終生的信念、也為我們的健康成長辛勞了一生,該是我們做兒女的為他盡盡孝心,讓他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的時候了。從那一年開始,每年仲夏的這一天,全家老少三代人一定會聚在一起,給父親過生日。飯桌上雖然再沒有人舉杯祝我生日快樂了,但我的心裏卻深深地感到溫暖和安慰。

此後的十幾年間,作為兒女的我們,仿佛在補償著什麽。是感情?是精神?還是物質?我說不清楚。再忙也要每周去看看父親,陪父親聊聊天;各種現代化的生活設施,象彩電、冰箱、空調,總是先給父親用上了,我們才會使用;每周總要輪流去照顧父親洗澡;社會上流行什麽營養保健品就給父親買什麽吃;每次出國首先要想到的是給父親買點什麽他喜歡的東西。

一九九六年,父親不幸身患癌症,雖然經過積極的治療還是沒能控製住病魔的肆虐,發展到了最後階段。九八年夏天,父親的生日又到了,我們都明白這恐怕是父親最後一個生日了。因為父親不經意中說過四十年沒有吃過魚翅了,於是我們攙扶著父親去了一家潮州菜館,讓他好好地吃了一次魚翅,給他過了最後一個生日。九九年元旦這一天,父親走完了他七十八年的人生道路,安詳地離去了。在送別父親的時候,我為失去親愛的父親而悲傷,也為我作為兒子,在父親的晚年為他老人家盡了一份孝心而感到安慰。

我想告訴和我一樣的中年人:養兒方知父母心,我們已經體會到父母把我們撫養成人是多麽的不易,在他們的有生之年裏,盡一份我們做兒女的義務和孝心吧!不要在父母離我們而去時,你痛哭的淚水中除了包含著失去親人的悲傷外,還要包含著未盡兒女孝心的悔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還是老馬識途 回複 悄悄話 養兒方知父母心啊。不過我們的孩子現在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與當年的我們相差太遠了,如何讓他們能夠得到那種文化的傳承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尤其是目前在國內,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改革開放這麽多年來,對於新生代來說,很多西方文化中值得學習的東西沒有學到,而那些文化糟粕確是泛濫成災,實在是悲哀。不知你們是否經常回國?經濟的長足發展和和社會道德的淪落都令人吃驚。
lunamia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個大孝子啊。敬佩!你的父親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在天堂裏也一定是欣慰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我想,人生最大的憾事莫過與此了! 母親節父親節都是我永遠的心痛,從不去文章回憶我的雙親。。。

不過,倒是應該好好地培養孩子們的孝心,關愛身邊愛著他/我們的人,愛心從一點一滴的身邊小事做起,將來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就不至於有太多的遺憾。。。

謝謝你的來訪。問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