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久違的吃苦精神

(2008-03-13 08:46:59) 下一個
跟爸媽比,我算不得吃過苦。不過小時家裏困難點,一家人圍坐吃一盤土豆絲,穿上老媽的舊衣一垂手袖子就到膝蓋,或者跟哥哥出去賣賣雞蛋換點早飯錢而已,那時隻知道羨慕手上有點零用錢的小夥伴,不懂得什麽叫吃苦。

象我們這種硬生生靠讀書上來的人,苦滋味是從學習上來的。我不聰明,又隨了老爸貪玩愛鬧的性子,學習慣於大起大落。平時玩玩打打,到考前猛抱佛腳。經常從班裏30幾竄到第一,然後又掉回30幾,成績跟考試的重要性直線相關。我雖然不喜歡看書做題,但還懂得學習是從小鳥從縣城飛出去做鳳凰的階梯,所以一到重大考試,分外頭懸梁錐刺骨,那種拚命三郎的精神我早不知丟哪裏去了。

我吃苦是沒人看見的,別人隻道我機靈,怎麽說上去就上去。不小心謙虛一下會被罵矯情。時間一長眾口爍金,我不僅自鳴得意,更把踏實做事的心思扔到九霄雲外。之後3星期的複習就上研的經曆,更鼓勵了我平日的懶散和對學習的投機。國內的教育讓我變成考試機器,而忘了學習的真義。到美國才懂得,臨時抱佛腳是行不通的。苦,要在平時攤勻了吃,事,要在細微中踏實的做。在美國,要想進好的學校,靠的可是平日點點滴滴的積累,學習成績,為人處事,社會活動無一不是衡量人才的重磅標準。

全麵認識自己的弱,是走上在美考醫牌這條路之後。醫生是從兒時就想當的,也許因為爸爸是吧,從小就對醫院有感情,回想幼時的玩具是棉棒紗布注射器,零食是醫用葡萄糖和維C果味酸,以致後來高考報誌願時齊刷刷指向醫學院,眼中已完全沒有其他職業了。然而天不遂人願,大學畢業時為了遷就做外科的男友,放棄臨床而選擇基礎,到如今我的人生軌道已偏離自己的初衷,並且似乎漸行漸遠。

出國了,還以為翅膀從此硬了,於是又想做回醫生。剛來時有願望沒時間,讀博也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我拿出在國內培養的突擊學習手段,考了一堆B竟然沒受到教育,還洋洋得意於生活的愜意,天天在家做雞鴨魚肉敷麵膜。等到第三年有時間了,複習了幾個月考step1失敗,我才有點驚醒。內心底發誓第二次一定要考出高分一雪前恥,卻不料長久形成的大難臨頭才開始學習的惡劣習慣,根深蒂固無法更改,鬆鬆散散複習半年,惡補1個月隻考出一個勉強可用的分數而已。到這時,挫敗感和危及感就無可避免了。我敬佩考出高分的國人,亦懷疑自己是不是記憶力衰退得拚不上去了。然而,靜下來想一想,是因為說得多做得少,嘴巴上嚷嚷要吃苦,而現實中卻貪圖安逸造成的。大家可都是過關斬將殺出來的精英,你沒有黃藥師媳婦兒那過目不忘的本領,還敢抱抱佛腳就上路啊。

跟鮮活的生命打交道,考醫再難都合理。我知道自己行醫之路很遙遠,亦或許渺茫,但欣慰的是,總算懂得,學真知是不能投機的,是要踏踏實實去吃些苦,平日裏用心去積累專業技能和知識,無論做什麽,都是可以做好的。

思貴專一 不容淺嚐者問津
學貴沉潛 不容浮躁者涉獵

自勉自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