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77)
2013 (3)
2016 (16)
我讀《最愛》
糖朝栗子的《最愛》在2010年聖誕前以一個完美的大結局,讓所有跟讀〈最愛〉的網友們如願以償,不枉大家在讀小說的高潮部分——子沂病後的幾節讀到淚眼婆娑,心痛不已。
栗子第一次寫小說,就能夠完勝,顯然得益於豐富人生閱曆和廣博知識見聞的積累,算得是厚積薄發,也因而一發不可收,洋洋灑灑竟至百萬言,不但寫出一係列錯綜複雜,引人入勝的豪門愛情故事,更涉獵財經,美食,時尚,古董,醫理,歌劇,名曲, 職場爭鬥,台灣民俗,古人詩詞,西人逸事傳說,禮儀宗教等等方麵,全篇綜觀,當真是旁征博引,美不勝收;而文中精華中的精華,乃是栗子本人錘煉又錘煉的人生感悟金句。最愛三部曲不以大起大落,出人意料的情節為噱頭吊人胃口,相反,栗子經常毫不吝嗇地提示故事的發展和動向。 比如亦傑在最愛第一部初出場時,栗子就明確指出他和子沂的人生軌跡就此交錯,進而引出一段佳緣。但這,絲毫不影響讀者的興趣,因為〈最愛〉真正抓人的,是小說本身的豐富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其展示的真實的人性。通常,小說讀的主要是故事,但是《最愛》帶來的不僅是故事。
《最愛》的故事也同樣精彩,情節自然真實,充滿人性。 栗子曾說:我其實不是在寫小說,而是在寫人生。 栗子把人物性格塑造出來,即賦予人物自由,讓他們在特定的生活,工作環境中走出自己的人生軌跡,自然而然而又跌拓起伏,讓我們真正感受到性格決定命運,所謂人生如戲,其實不是我們被命運擺弄,而是我們自己導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人生戲劇。於是讀者們不急於尋找結局,而是被小說牽引著,隨人物們一起徐徐地體味人生的每一次悲喜和思索。《最愛》的高潮部分則把我們帶到了另一種境界,精神境界。在今天物質豐富,虛榮浮華的世界裏,我們的大腦被過多的信息和煩惱填充,隻有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身邊曾經重要的一切都不再重要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的心裏都有一個洞,精神上的需要才是第一位的。那些與情節緊扣,另人動容的大段的聖經摘抄,讓即便是和宗教絕緣的人,包括我,也強烈感覺到信仰的力量,也許有一天我們把自己心裏的洞填上的時候,會發現所有的物質,情緒都不重要,心靈的自由才能讓我們得到最大最終的自由。
《最愛》細節豐富人物眾多,是拍攝影視作品的好原料。我期待《最愛》最終被搬上熒屏或銀幕的那一天。淼~~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