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言淼語

蒼海茫茫無自棄, 紅塵滾滾有君知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自我覺醒與自我實現 —— 讀≪中國玫瑰≫

(2011-01-02 13:16:58) 下一個


自我覺醒與自我實現 —— 讀中國玫瑰


By  91810


吳越剛剛完成的長篇小說中國玫瑰是一篇優秀的,描繪下層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畫卷。小說聚焦於中國社會變革的大時代裏,安林小城一個國有紡織廠普通工人家庭,小微和她的姐姐哥哥的青春期成長故事。

小說章法嚴謹,布局嚴密,人物心裏,感情過渡刻畫深刻,流暢,自然無痕。文字極具畫麵感,栩栩如生的細節刻畫,令人扼腕歎息的文眼比比皆是。雖是描寫凡人俗事,行雲流水,幹淨清爽的文字裏,卻沒有一絲的庸俗感。

作為吳越的忠實讀者之一,我隨著故事的發展與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開心,鬱悶,擔憂,期待,流淚,最後,是放下心頭重負的欣慰,和終見雨後彩虹長架的舒暢。

情節沒有很多大起大落,卻始終緊緊地抓住我, 伴我許多閑暇時光;而我也仿佛置身於那個小小的城市,伴隨小微走過一段生命之路,見證了她青澀的成長經曆,自我覺醒與最終自我實現的過程。

一日是上海人,終身是上海人,不管他們後來身在何處——上海人是很有上海情結的,這並非一般的鄉土情結,而是一種人生態度,揉合了他們對生活的期待與夢想。

小微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上海人,猶以母親更為典型。父母是因為曆史原因被迫離開上海的一大批人中再普通不過的兩個,由於沒有背景沒有門路,而不得不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繼續在小城安林生活,心中卻一天也不曾停止過回上海的夢想,並為此辛勞地努力著。

其實“上海”,無非是上海人心目中“美好生活”的代名詞。上海人以身為上海人為驕傲,不管那個煩囂都市裏是否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隻要是上海人,自己就仿佛被納入那份美好,進而成為美好的一部分了吧。

父母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使得回上海這個夢想早已滲透到幾個子女的骨血當中了。因為小婷和小捷似乎更優秀,更有可能實現這個夢想,現實的父母就重點人物重點培養,家裏有限的資源盡量先滿足他們的需要,而老三小微自身的需要不但被忽視,她本人也被當作一種資源而被充分利用著。

上學,家務,替媽媽去工廠浴室上班,幫媽媽擺餛燉攤,小微的少年生活是無比忙碌的。 她是堅強的,善解人意的,充滿家庭責任感的。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她處於沒有自我,忽視自我的狀態。自卑嗎?有一些吧,不會太多,更多的是習慣,麻木,逆來順受,她甚至沒有時間去自怨自艾和自憐。

她小小自我的蘇醒,始於她最初的愛情,一段對展老師的暗戀。 青澀年代懵懂的迷戀,卑微的痛苦和小幸福,似乎就是青春的全部意義了。就象許多青春期最初的愛,它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比如明確地想和展老師戀愛,結婚,生子等等目的,更多的,是一種朦朧的對於美好的向往和執著。而這種愛的力量又是巨大的。展老師在受到停課的不公正待遇時,小微, 一直小心翼翼,默默無聞的小微發動了幫助展老師複課的集體簽名請願活動。

能做出這樣“離經叛道“的事情,是小微試圖挑戰從小被灌輸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的無意嚐試,是她第一次用自己的, 對, 自己的大腦和心去思考的結果。

大多數的時候,人們習慣於接受別人的,世俗的夢想為自己的。那麽對於小微自身來說,回上海的意義到底又多大?上大學的意義有多大?它們真的是小微的夢想嗎?是小微想要的人生方向嗎?

小婷和小捷深信這些夢想就是他們的夢想,並一度離這些夢想更近些,卻由於在表麵的“優秀“之下,他們有的隻是”自我“,狹窄的眼界和無謂的執著令他們在追求夢想的路上迷失了自己。

虎子是小微小小生活圈子裏,一片灰色之中,目所能及的一抹溫暖的亮色,他的存在,或許印證了“野百合也有春天“。一直以來無條件的幫助和守候,使他最終和小微走到了一起。

為此,小微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那時,小微已經是於家唯一可能實現上大學,回上海的夢想的人了。為了愛情,她再次做出了在旁人眼裏離經叛道,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一次,也是第一次,她傷了父母的心。

打破一個固有的習慣的框架是困難的,用從小學到的的價值觀來判斷,虎子不是她的夢想,或者說不是她家人的夢想,不代表“幸福“。而當終於有一天小微意識到她的愛,她的幸福就是虎子的時候,她的自我,也在沉寂了很久之後又一次被愛喚醒了。

這時候的小微, 經曆了生活的曆練,體會到現實和理想的衝撞,看到家人的掙紮,已經是一個更加堅強,淡定的人了,她也更加明白了生活的意義——自己的幸福, 需要由自己來定義!我們的中國玫瑰,至此,從最初的青澀懵懂,到自我實現,綻放出美麗與芬芳。

令我們欣慰的是,時代的變遷,使得一些夢想的實現不再需要上海的現身參與。虎子讓小微的媽媽在安林擁有了她念念不忘的落地窗。小微的父母最終接受了安林。

完美結局。

最後,感謝吳越,感謝中國玫瑰,並期待吳越下一部作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