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博客

曇花一現又如何,至少曾如此燦爛!
正文

懷舊--國產老電影海報(1)

(2006-12-13 14:17:29) 下一個

整理電腦裏頭的舊文件,居然看到這麽個存貨,哈哈,有趣~~

經過整理,並增加了些信息,貼出來大家共享,大家都看過沒?

1。《祝福》,1956年,原著:魯迅。魯迅的原文,在中學的課本裏是讀過的,片子,隱約地記得看過些片斷,黑白的,記不大清了。

2。《早春二月》,1963年,根據柔石的小說《二月》改編。

導演謝鐵驪把含蓄用到了極致,以求突破,《早春二月》卻成為建國以後最為著名的“大毒草”。

片中,主角文嫂死了,沒有露麵,沒有留下一句話。5年之後,飾演文嫂的上官雲珠在曆經磨難之後也選擇了死亡,她從四樓窗口跳下,沒有留下一句話!

"失掉了愛情的人生,於我們有何意義啊!一想到此,立刻就悲傷!",作家柔石和影片主人公蕭澗秋的愛情故事更是重重疊影,難辯虛實!進步作家柔石的愛情來不及細細體會,就隨著被害的生命戛然而止!三十年後,籍由一部電影,在蕭澗秋身上重生!


3。《咱們的牛百歲》,1983年(沒想到這個是這麽晚的)。

我國農村實行生產承包責任製後,膠東半島上的某個生產大隊,五個毛病較多的社員不受各作業組的歡迎。黨支部書記牛四隻好提議抓鬮兒分配。黨支部委員牛百歲製止了這種行為,提出自己帶領這五個人,另成立一個作業組。這個組被人們戲稱為"懶漢組"。在祝賀小組成立的酒宴上,百歲向大家訂下了聯產到勞的章程,希望大家能重新做人。但是,事情並不一帆風順,菊花的女兒葉兒收到男友王小山的絕情信,說不願要一個進了"懶漢組"的丈母娘。菊花受不了打擊,哭著要退組,百歲安慰了她們,並借給她們40元錢還王小山的債。可百歲的妻子秋霜聽說百歲以前和菊花好過,十分不滿,就隔牆大罵菊花是"狐狸精",指責百歲找菊花是"家花不如野花香"。這時,牛天勝為了發展小組的副業,弄來了4隻長毛兔,大隊修配組卻不賣給他搭兔窩用的鋼筋,新良偷來鋼筋,謊稱是在集市上買的。牛四發現後,要他退回鋼筋,並拆掉兔窩。天勝一氣之下,扛起獵槍上山打獵,離開了小組……

影片以輕喜劇的結構與形式,使之充滿濃鬱的鄉土氣息、生活氣息,並能使不同層次的觀眾喜聞樂見,作到雅俗共賞。它在開掘與刻畫人物的性格上下了很大功夫,展現出一個生動的性格世界。幾個人物感情與心理的特殊曆程、人與人的關係及其發展變化,呈示了農村生活的內涵。該片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它求真、求美、烘托出一幅真實生動的農村生活的畫卷。


4。《三毛流浪記》,1949年。這個電影雖然沒看過,可漫畫是沒少看,至今家裏還保留著呢。

在解放前的上海,流浪兒童三毛無家可歸,衣食無著。為了生存,他賣過報,拾過煙頭,幫別人推黃包車,但總是受人欺侮,隻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後來,他被流氓爺叔騙去幹偷竊行當,好心的三毛不肯,逃了出來。

不久,他又被一個有錢而不能生育的貴婦人收為養子。三毛過不慣有錢人家的虛偽、腐朽的生活,在貴婦人為他舉行雞尾酒會時,糾合一群流浪兒夥伴,擾亂了酒會。然後,三毛脫下華麗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兒隊伍中來。上海解放了,三毛興高采烈地迎接新生活的到來。

5。《李雙雙》, 1962 年,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魯韌。

“ 先結婚後戀愛”―― 張瑞芳和仲星火銀幕上不朽的 “ 二人轉”。

1963 年榮獲第二屆中國《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最佳配角四項獎。

婦女隊長李雙雙爽直、潑辣敢與自私現象作鬥爭。丈夫喜旺膽小怕事,不支持妻子工作,先後兩次離家。後來看到雙雙領導生產隊獲得豐收,主動回家團聚,夫妻言歸於好。《李雙雙》是李準編寫的一部展示了中國農村婦女嶄新精神風貌的優秀影片,其最大成功之處就在於“ 抓大放小” ,即擯棄了“ 階級鬥爭 路線鬥爭 ” 模式,緊緊扣住人物的性格衝突來吸引觀眾。影片輕喜劇的藝術樣式,濃鬱的生活氣息及生動的性格化語言都在當時的中國銀幕上獨樹一幟!李雙雙的扮演者張瑞芳準確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調,在表演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時,更著力體現女性的溫存、忍讓,對丈夫孩子的疼愛,對朋友的關心!李雙雙的銀幕形象是 60 年代電影創作的一個重大收獲。

影片一上映就獲得了領導和群眾的交口讚譽。《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十多家報紙都發表了當時公社社員座談《李雙雙》的討論;而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上的評論文章也與好幾十篇,都毫無例外的充分肯定和讚揚了影片的思想內容和教育意義。李雙雙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具有強烈的理想化色彩,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時代理想主義、乃至烏托邦精神放大了的形象體現,是一種 " 人性烏托邦 " 。同時,李雙雙的性格也具有強烈的民間傳奇性,被強化和放大了的民間文化及其喜劇精神使得影片超越了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政治內容而獲得了一種永恒的藝術魅力。 


6。《人到中年》,1982年。記得這個片名,沒有仔細看過。

王啟明、孫羽導演的《人到中年》借陸文婷的形象塑造,通過描述她的處境與遭遇,向社會提出了正確認識知識分子的價值和作用這一重大主題。陸文婷是個醫生,醫德高,醫術精,為解除病人的痛苦而傾注全部心血;同時,她家務拖累重,住房條件差,待遇菲薄。她長期地 “ 超負荷運轉 ” ,卻從不怨天尤人,甚至在心力交瘁、生命垂危之際,還在真誠地自我譴責。陸文婷的命運實際上概括了中國一代中年知識分子的命運,她的信念與追求也體現了中國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影片用 “ 含淚的讚頌 ” ,發出震撼心靈的呐喊。影片同時獲得 1983 年第 3 屆金雞獎和第 6 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7。《馬路天使》,1937年,趙丹演的比較有名的一部電影。  

簡介:吹鼓手陳少平和賣報的老王、賣水果的小販、剃頭司務、失業者是結拜的兄弟,他們都住在同一個弄堂的小閣樓上。在他們對麵住著一對姐妹小雲和小紅。小雲在生活的逼迫下隻得做了妓女,而小紅天生一副好嗓子,就跟著琴師去賣唱。小紅和小陳每每對窗玩鬧,日久生情。
  
一次,小紅在茶樓裏唱歌被流氓古成龍纏上了。小紅隻得與小陳商量對策,他們先去找律師,想控訴古成龍霸占民女的行為,但律師收費昂貴,小紅和小陳無奈之中隻得在小雲和眾弟兄的幫助之下逃往別處。後來,小雲也逃到這裏,和老王過著平靜的生活。但是有一天,小陳為一理發店當吹鼓手被琴師發現,古成龍因此得知了小紅的住處,派人來抓小紅。可這時,隻有小雲和小紅在家中,最後,小雲幫助妹妹逃走,自己卻死在琴師的刀下。


8。《駱駝祥子》,1982年。這個有一丁點兒印象,記得那個虎妞。

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影片通過幾個生動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出一幅舊中國的真實圖景,生活氣息濃鬱,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好勝要強的祥子指望做一個“自由的洋車夫”,並與劉四爺的女兒虎妞成親,不久虎妞難產而死。拉車二強子的女兒小福子卻對祥子產生感情,可是因窮困他們卻不能結合。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祥子來找小福子時,小福子已死。好強的祥子最終也被吃人的社會吞沒。

本片榮獲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3年第三屆金雞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美術獎、最佳道具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