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日思考之熱點:大國將來即強國

(2008-03-28 17:47:00) 下一個
今天我向同事宣布了我的最新觀點:
only china, india, u.s., could be superpower after 30-50 years. reason, here it is:
thousnds years ago, all we human being know about science can be wrote down into a few books, that is to say, we do not need lot of people to do the science job.
but now, ...
算了,雖然說的不好,但是他們都很清楚我的意思.我就不再費勁說英文了.在這裏還是用中文:
現在我們人類的科學,無論人文的還是自然的,專業分工日漸精細,學科門類紛繁複雜越來越多,很難搞清楚應該有多少學科,還有什麽邊緣學科,估計應該超過10萬吧?具體多少不重要,先拿這個數字作個比方,說明為什麽隻有人口大國可以轉變為超級強國.
在於一個國家,如果要掌握全麵的實力變成強國,那麽不可以在任何一個領域出現空白.
10萬學科,按每個學科需要N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有M人(這些人都是學者,專家)
則需要10MN萬人完成全麵的科技布局.
科技是生產力,這不用再另外說明吧!
但是要完成10MN萬個專家學者的培養,不但有消耗,而且是從諸多人教育長跑後優選出來的.也就是說,教育體係中,如果有100幼兒參加教育,最後培養出5個專家學者(也是不現實的,暫且用做"比如")培養10MN萬人需要教育200MN萬人.
拋開這些研究機構的耗費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不說,現在先來看200MN萬是多少人.
假如M=10,N=5,則200MN萬=1億!
也就是,要全麵鋪攤子掌握全麵科技,需要教育1億幼兒,(至少多少億人口?)當然這個數字不現實,目的是為了震驚一下.
別的話不說了,政策經濟外交...
研究機構隻是搞研究發明,這個觀念太落後了.
舉個例子.
一個強國,忽然聽說非洲一個陌生的遙遠地方發生了一件事情.頭很關心,於是立刻谘詢研究機構,機構研究人員立刻全體動員4小時提交報告,內容包括,地理,政治,經濟,民族,曆史,文化,衝突,外交,睦鄰,原因,可能結果,對本國影響,應對措施細則方案10套共選擇,每套方案的投入,利弊,長短期影響分析...等內容可以長達200萬字!
這是科學的應對突發事件的程序前奏.
強國,意味著相對於整個世界的領先和實力.如何跟整個世界打交道,求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連續繁榮,需要怎樣的策略來整合全世界最優秀的智力資源形成最精密運行的智囊研究機構來實現科學的決策係統?
不要說其他了,隻算算要成型這樣一個智力資源的整合,需要多少人參與?
人口少於1億,隻能是PARTNER,某個領域的領先是可能的.
無論如何,SUPERPOWER需要至少一億人口.
隻是必要條件!
嗬嗬,這是今天意氣風發的一個新論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