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影劇院

本院影視僅供網上友情交流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多倫多華裔旅加青少年小鋼琴手演奏團訪滬演出實況

(2007-01-22 09:31:04) 下一個


多倫多華裔旅加青少年小鋼琴手演奏團訪滬演出
  2005年8月19日晚,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內爆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由畢美之和她的先生沈華安帶領的多倫多華裔旅加青少年小鋼琴手演奏團在這裏舉行了一場精彩的鋼琴演奏會。8位年齡介於8至16歲的華裔小鋼琴家,演奏了貝多芬,莫紮特、肖邦,卡巴列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和柴科夫斯基的協奏曲,用他們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表演,吸引了在場的音樂同行和觀眾。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量優秀的鋼琴學生和鋼琴教師走向了世界各地,但是從國外一鋼琴故鄉培育出這樣一支精彩的隊伍回國演出,卻未有聽說過,演出結束後,人們把視線投注在小鋼琴家的老師一加拿大華裔鋼琴教師畢美之身上。
   畢美之,1956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1977年回到上海音樂學院指揮係擔任鋼琴伴奏以及鋼琴課的教學。1991年陪同兒子赴加拿大留學,開始了在海外鋼琴教學的生涯。移民前她曾培養出多名“上海少兒鋼琴大賽”的第一名,其中包括她一手培養至送他全獎考取美國Mannes音樂學院的孫梅庭(2003年Piano-E-Competition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2005年全美肖邦比賽第一名)。移民後她又從零開始,為加拿大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鋼琴人才。在短短的五年多時間裏,她的學生有18人奪得加拿大全國鋼琴比賽的5個冠軍。6個亞軍和7個第三名。畢美之被加拿大鋼琴教學界所認同、所尊敬,人們親切地稱她為“中國來的老師”。為此,加拿大華裔作家雪犁,對畢美之老師做了專訪。
   雪犁(下簡稱雪):畢老師,您這次帶領的多倫多華裔旅加青少年小鋼琴手演奏團到上海的交流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能否談談演出的情況和感想?
  畢美之(下簡稱畢):這次把學生帶到上海去交流演出,是我對家鄉和母校的一份感情。我非常希望能將這台音樂會獻給我的恩師林藹玲先生。這次到上海來,正值暑假和學生鋼琴考試時期,加上很多外國高級專家及團體在上海演出,我起初還擔心沒有很多聽眾,可沒想到最後卻是全場爆滿,門口還有人等退票,演出的效果非常好。上半場休息時,著名音樂家、附中校長趙曉生先生就衝到後台,激動地對我說:“真是沒想到個個都好,個個都精彩!技巧也好,音樂表現也非常好。而且個個都這麽輕鬆,真是沒想到……”演出結束後,很多專業老師都來到後台,老校長也代表老院長真誠而熱烈地前來祝賀演出成功。深夜,在我上海的住處,聚滿了昔日的同行和師長, 他們非常驚訝北美有這麽多優秀的學生(因為他們中很多人出過國,了解北美教琴的艱難情況)。幾乎每個專業教師見到我開口第一句就問:“你是怎麽教的?學生為什麽能這樣出色?”
   雪:那您是怎麽教的呢?
  畢:回想教學的過程,真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教。從來沒有偷過懶,也從沒指望過有什麽輝煌的成績。這就好像是一個埋頭辛苦拉車的人,到了一定時候猛一抬頭,噢,原來已經到了某站。
   雪:那您的學生是不是精心挑選出來的?
  畢:從來不是的。說句老實話,到過國外的老師都知道,為了生存,我們絕對沒有選擇的餘地,用句行內的話來說我真是沒有什麽“資源”。我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從“白丁”教起。
   雪:那麽,對於這樣的“白丁”學生,您是如何在短短幾年裏讓他們達到高水平的?
  畢:教學生實際上是一門大學問,總而言之要分“教”和“學”兩方麵來講。加拿大的家長和孩子,都把學鋼琴看成是課餘活動的一部分,與踢球、跳舞、溜冰一樣被視為業餘愛好。一個星期也練不了幾小時的鋼琴,我們的“尖子”學生每天最多練一、二個小時而已。孩子的家長也不喜歡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因此“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是多麽難呀!所以,老師的教學也要在新的環境中做出調整。首先我總是挑出比較好聽又容易上手的曲子給學生彈,引起他們的興趣,但每次又要堅持抽一小部分時間對他們進行基礎訓練。在課堂上我手把手地將難點教會他們,課後他們的練習就會有信心。我也很注意對他們“量”的積累,我常常會同時教好幾本書,但有些曲子隻教幾小節,有些曲子讓他們分手練,還有些隻是讓他們口頭讀讀譜或是背一下……回家作業看來蠻多,但又很容易完成。很多大曲子都是用“分期付款”的方法來完成的。將心比心,要讓學生有個“盼頭”,不要讓他們覺得太辛苦啦。嗬嗬,這是加拿大呀!
  雪:那麽,很多小孩上課坐不住怎麽辦?   畢:這個我太有辦法了。從在上海教孫梅庭開始,我就每次上課給學生打紀律和學習成績兩個分數。那兩個“紅五角星”在孩子心中分量很重。他們不僅會盡力去彈好而且還整頓了紀律,省了我不少力氣。(笑)我還常用獎勵的方法來鼓勵他們,彈得好有貼紙、小禮品,彈得不好我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將他們的錯誤勾出來。屢錯不改者,要自己帶另外一種顏色筆給我勾劃。在盡可能輕鬆的氣氛中進行教和學。但有一點我是堅持的,我不會為了飯碗,放棄基本水準的教學。那些連基本學習目標也達不到的學生,我會勸說他們,讓他們把精力用在別的地方。
   雪:在以往五年裏您的學生中有18個人次獲得加拿大全國鋼琴比賽的前三名,那麽您這樣多的“尖子學生”又是怎樣培養的呢?
  畢:每個專業的老師都心知肚明,要教出專業水平的學生,學生本身一定要有一點天分;其次,要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再者,老師還要有良好的專業水準。對這些學生而言,教學時間的充裕是教學質量的保證。而在國外現實情況是不允許這樣做的,於是我在每天晚上9點鍾左右安排一個“尖子”學生為他們上課和加課,有的孩子付一個半小時的學費,但我為他們上課三小時,這種情況長達五六年之久。我這種持久的、讓國外很多人匪夷所思的對學生的付出, 日積月累就自然而然地讓優秀的學生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從而取得長足的進步。由於我是這樣教學生的,因此家長看到都很受感動。他們信任我,配合我幫助自己的孩子上課記筆記、錄音。下課督促提醒,給孩子創造好的氣氛和學習環境,這也是孩子進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有一次,在我學生的音樂會之後,內行的師長們對我說:“畢美之,你把學生教得這樣專業,不是吃了人參,而是吃了人參精了!”可見隻有內行人才能懂得我花了多少勞動,才能培養出這些可愛的苗子。作為老師,我知道自己起點不高、記性較差,要通過學習在教學上再做總結。學而知不足,教而知不足,所以我向別的優秀老師學,聽他們的音樂會。也向我的丈夫(同行)學,向CD學,向書本學。我想,一個教師隻有積累雄厚的知識基礎,才能厚積薄發,才能在課堂上談笑風生,縱橫收放自如,才能駕馭教學。
  雪:我發現您的學生在上海表演時都十分輕鬆,演出前還在後台嘻笑打鬧。請您講講您是如何處理師生關係,讓他們覺得快樂和自信的?
  畢:我很喜歡孩子,所以我的學生都不害怕我。我欣賞在國外長大的中國孩子的氣質,他們總是為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績而自豪。他們親眼看到我為他們的付出,所以小小的年紀都能懂得我對他們的愛,也很尊重我。有時候在練習中遇到問題時,我也會對他們重複出現的錯誤發點脾氣,但是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對他們說“Sorry”。這就是國外的教學特點,師生之間要互相尊重、建立感情。我每次陪他們出去比賽,學生得獎,我會為他們高興。學生失誤,我隻能怪自己為他們準備得還不夠。我依然會樂嗬嗬地拍拍他們的肩膀肯定他們。所以我的學生都比較輕鬆、開朗,不會患得患失。他們離開我後,還會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寫信給我,表達對我的思念,嗬嗬!
  雪:很多有作為的老師在成績和榮譽後麵會有很多鮮為人知的艱辛經曆,您是否可以給我們談談?
  畢:所有移民的經曆都有相似之處。剛移民時那些年的苦難是刻骨銘心的。語言不通,找不到學生,生活困難。兒子在加拿大上學,丈夫在國內因長期生病不能來。漫天大雪,我沒有車,經常花一兩個小時乘車趕到學生家去教半小時的課。那時買食品、用品要靠雙手提著走,肩周炎發作時痛得我半夜睡不著覺,隻好起來甩手。子欲養而親不在,最讓我傷心的是,我的老母親在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不能常守在她的身邊。為了已既成事實的移民狀況和那群等著我上課的學生,每次回國後’我都是擦著眼淚一路哭著回到多倫多。年前我最親愛的母親離我而去,至今這傷痛依然無法彌合(畢美之和雪犁一起沉默了很久,兩人都流下了淚)。我父親一直教導我:沒有“差勁”的地方,隻有“差勁”的人。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這兩句話讓我挺起腰板,它一直激勵著我,伴隨我跨過人生的坎坎坷坷。
   雪:我知道您以往在中國所教的學生現在有許多都在世界音樂界做出了成績。而您在加拿大所培養的學生除了幾個,很多人將來卻不一定會在音樂界發展,您如何從價值觀的角度看待這些?
  畢:80年代初在上海,3歲的孫梅庭跟我學琴,7歲就在“上海少兒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我將他送進美國曼尼斯音樂學院。2003年他得了E.PIANO國際鋼琴大獎冠軍,2004年又是全美肖邦鋼琴比賽的冠軍。我真為他高興。我過去在中國的學生侯穎君,現在是上海音樂學院鋼琴係的碩士生;薛穎佳也是比利時皇家音樂學院鋼琴係的碩士生;黃炎佳考入奧地利維也那國立音樂學校;趙迪洲留美;金毅妮成了上海音樂學院的博士生……每當好消息傳來,我都為他們高興。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作為一個鋼琴老師,和鋼琴演奏家不同的是自己永遠是學生的幕後支持者。而且一個好的學生是要由好幾個好的老師在不同階段裏持續努力才能把他們培養成材。所以我經常把學生從“白丁”教到相當高的程度後,就支持甚至安排學生“高飛”,為他們去找最好的老師和專業學校,給他們安排最好的出路。很多專業老師都不理解我這樣的做法,可我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試想哪一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子女有更好的前途呢?我在加拿大培養的一些優秀的學生,有的已立誌從事鋼琴專業,也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但也有絕大部分的優秀學生,現在都在學醫和學其他的專業,我並不為他們感到可惜。因為我清楚地看到鋼琴學習不但使他們有了一技之長,而且通過學鋼琴也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使得他們在其他學科領域的成績更加出類拔萃。
   雪:最後您能不能講講您自己今後的願望和目標。
   畢:(笑)我這人最沒有遠大的目標了。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做回我自己”,這也就是我悟出人生最重要、最開心、最值得去做的事。用有限的能力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OK了。
   在離開畢美之家的時候, 我握住畢老師那飽經風霜的手。這雙手像是在述說她走出音樂學院附中後四十多年來走過的艱難曆程。如今她的這雙手仍然在教室裏彈奏著人生的主旋律,引領著她的學生向高處挺進。
   2006年2月於多倫多

多倫多華裔旅加青少年小鋼琴手演奏團
領隊及指導老師:著名鋼琴教育家畢美之藝術
顧問:沈華安
鋼琴協奏:Jeanie Chung(韓裔)
演出地點: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
演出時間:2005年8月19日畢美之老師筒介(上海電視台)

節目單:
1.莫紮特:降B大調第二十七鋼琴協奏曲, K595 第三樂章
演奏者:高佳圓 Caroline Gao
高佳圓,8歲,生於北京.她5歲起跟畢美之老師學習鋼琴.多次在各種比賽中獲獎.2004和2005年二次參加了加拿大全國鋼琴比賽,分別獲得7歲組第三名和8歲組第三名.2005年她在萬錦音樂節分別獲得第一和第三名.

2.貝多芬: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作品15 第一樂章
演奏者:姚一葦 Yiwei Yao
姚一葦,1995年生於上海,2003年在畢美之老師的指導下開始正式學琴.他曾在各個不同的鋼琴比賽中多次獲得第一名,2004年參加加拿大全國鋼琴比賽獲得8歲組第二名,2005年4月參加萬錦音樂節再次獲得10歲組鋼琴比賽第一名,同時獲得其他三項第一.2005年一月,他通過多倫多教育局的天才班(Gifted Progran)資格考試,將在9月進入多倫多教育局指定的天才班學習

.3.卡巴列夫斯基:D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作品50 第一樂章
演奏者:袁亦佳 Sarah Yuan
袁亦佳,1993年生於多倫多.她5歲時師從畢美之學習鋼琴,經過6年的學習,11歲時通過10級鋼琴資格考試.曆年來,在各種不同級別的鋼琴比賽中共獲得六次第一名,一次第三名,並於2003年獲得加拿大全國比賽9歲組兄冠軍.

4.肖邦: 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作品21 第一樂章
演奏者:周茜茜 Cissy Zhou
周茜茜,1991年生於多倫多.她3歲多就跟畢美之老師學琴近7年.她普二次獲得會國比賽第一名和一次以97分的高分獲第二名.並多次在地區鋼琴比賽中獲勝並取得獎學金.2001年9月她獲取獎學金進入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的年青音樂家表演學校,師從鋼琴教授Marrietta Orlov.2004年她獲得全國冠軍,2004年在基瓦尼斯音樂節中獲得青年組鋼琴總決賽第一,同年十月,她在加拿大五年一次的全國肖邦比賽中榮獲青年組第一,多倫多市長為此致信於她表示祝賀.2005年在基瓦尼斯音樂節中又獲得鋼琴音樂會成人組第一名.2005年她又參加全國鋼琴比賽獲第二名.自8歲起也曾先後在多倫多的一些劇院表演,其中包括在著名的古爾德音樂演播室演出四次.她的演奏被加拿大的電視台及廣播公司(CBC)錄像錄音後播出.

5.普魯柯菲也夫:C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作品26 第一樂章
演奏者:強可欣 Judy Qiang
強可欣,1989年底生於南京.師從畢美之老師5年.近年來多次在加拿大鋼琴比賽中獲獎.2002年在基瓦尼斯音樂節中獲12歲鋼琴協奏曲組第一名.2004年在基瓦尼斯音樂節中獲15歲音樂會組第一名及巴赫平均律組第二名.2004年在Peel Music Festival中獲得16歲音樂會組第一名.2004年獲得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頒發的鋼琴演奏文恁.

6.莫紮特:D小調第二十鋼琴協奏曲, K466 第一樂章
演奏者:謝趣盈 Alissa Tse
謝趣盈,1991年生於多倫多.1999年才開始隨畢美之老師學琴.在2002年基瓦尼斯音樂節的比賽中獲10歲組最高獎,並在當年的全加拿大比賽中獲10歲組第三名.2003年在士嘉堡音樂節中獲巴赫大獎.2004年又在加拿大全國比賽中獲12歲組第二名.

7.肖邦: F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作品11 第三樂章
演奏者:楊曉賡 Ken Yang
楊曉賡,1989年底生於多倫多,8歲時師從畢美之學琴,他在學琴僅二年後,就能上以卡巴列夫斯基協奏曲奪得當年全國比賽10歲組第三名,此後他又在各種不同的鋼琴比賽中獲得十多次的第一名.2004年7月他又以一曲肖邦第一協奏咀獲得全加鋼琴比賽14歲組的第一名.2005年2月他和多倫多Cathedral Dluffs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了此曲.2004年9月他獲得獎學金進入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的年輕音樂家表演部,師從James Anagnoson.

8.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作品23 第一樂章
演奏者:任羅昱 Sunny Ren
任羅昱,1988年生於上誨.1999年隨畢美之老師學琴.2000年和2001年在加拿大的全國比賽中她分別獲得11歲組第一名和12歲組第二名.2005年6月她受多倫多華人青年交響樂團之邀為客座鋼琴演奏者,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14歲時.她以高分獲得皇家音樂學院頒發的鋼琴演奏文恁.

下載地址:
Part1: http://www.megaupload.com/?d=Y9TLYQMV
Part2: http://www.megaupload.com/?d=1VW9PHT7
Part3: http://www.megaupload.com/?d=4JW6ES5Z
請下載全部三個文件後用WinRar解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