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又名雲林寺,是中國佛教著名十刹之一。人們說:人到杭州,一看西湖,二看靈隱。靈隱寺位於西湖西北,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的靈隱山麓,這裏千峰競秀,萬壑爭流,是一處古跡豐富、景色宜人的遊覽勝地。靈隱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曆史。寺名由印度僧人所取。據說,印度僧人慧理見這裏景色奇幽,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裏建寺,取名靈隱。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叔崇信佛教,廣建寺宇,當時靈隱寺規模宏大,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七殿堂,僧眾三千,成為江南名刹。自創建以來,毀建10餘次,1956年和1975年兩次整修,成了現在的規模。
遊人自“咫尺西天”照壁往西進入靈隱,先至理公塔前小駐。理公塔為慧理和尚骨灰埋葬之處,此塔高8米餘,八角七層,是一座石塔,位於飛來峰岩旁,與周圍景色頗為協調。往右過春淙亭。一道紅牆暫將靈隱寺遮住,左邊便是飛來峰與冷泉,在泉邊漫步,景色幽深,引人入勝。
唐時冷泉上有5座亭子,後因山洪四亭俱毀,冷泉也於明萬曆年間移建岸上。現有“壑雷”“冷泉”二亭。亭建於宋代,蘇東坡有詩“不知水從何處來,跳波赴壑如奔雷”,亭因詩得名。冷泉亭上有一副對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寫得很有意趣。
過冷泉,靈隱古刹即在眼前。天王殿是寺院的第一重殿,上懸“雲林禪寺”匾額,為清康熙帝所題。據靈隱寺記載,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至靈隱,一日早晨靈隱寺主持諦暉法師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隻見靈隱寺籠罩在一片晨霧之中,一派雲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諦暉法師請康熙帝為寺院題字,康熙帝即景生情題了“雲林禪寺”,但靈隱寺已名揚天下,人們依舊稱雲林禪寺為靈隱寺。
靈隱寺布局與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寺中主要建築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和雲林藏室。進天王殿正中佛龕裏坐著袒胸露腹的彌勒佛,兩邊為四大天王,彌勒佛後壁佛龕裏站著手執金剛杵的韋馱菩薩,韋馱佛像造型端莊,由獨塊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遺物,已有700多年曆史,很具觀賞價值、過天王殿為庭院,院中古木參天,正麵是大雄寶殿,重簷高33.6米,十分雄偉。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造像“妙相莊嚴”、“氣韻生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作品。正殿兩邊是二十諸天立像,殿後兩邊為十二圓覺坐像。大殿後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參”海島立體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為鼇魚觀音立像,手執淨水瓶,普渡眾生,下塑善財童子,說是善財童子拜觀音的故事,善財童子參拜名師53位,第27參拜見觀音得道成佛。觀音兩側為第子善才與龍女,上有地藏菩薩,再上麵是釋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場景:白猿獻果、麋鹿獻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動,很有藝術價值。
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簷,氣勢嵯峨。殿正中,佛祖釋迦牟尼像高踞蓮花座之上,妙相莊嚴,頷首俯視,令人敬畏。殿正中的釋迦牟尼佛像,高19.6米,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是1956年由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共同創作的,以唐代禪宗著名雕塑為藍本,用24塊香樟木雕成的。釋祖像後壁為《五十三參》彩繪群塑,共有姿態各異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現的是佛經中財童子曆經磨難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名師),終於得證佛果的故事。這座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鼇背,手執淨瓶的觀世音菩薩,她意態瀟灑,祥和地接受著善財童子的參拜。
靈隱寺主要建築由天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和雲林藏室組成。天王殿是寺院的第一重殿。天王殿中的韋馱像用獨塊樟木雕刻而成,相傳是800多年前的南宋遺物。大雄寶殿是寺廟的正殿。殿內正中是釋迦牟尼坐像,高19.6米。連座高24.8米,是1953年按唐代禪宗著名雕塑為藍本,用24塊香樟木雕刻而成,為我國最大的木雕坐式佛像。靈隱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據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常在冷泉亭上飲宴賦詩。蘇東坡曾留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靈隱一帶的山峰怪石嵯峨,風景絕異,印度僧人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此稱為“飛來峰”。飛來峰,也是杭州的名勝,是靈隱景區的主要風景點。
飛來峰不僅風景美,而且是我國南方古代古窟藝術重要地區之一。在青林洞、玉乳洞、龍泓洞、射陽洞以及沿溪澗的懸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間的石刻造像330餘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喜笑顏開、袒腹露胸的彌勒佛。這是飛來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為宋代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在玉乳洞深處有一石徑可通往龍泓洞,又名通天洞,洞內壁上有一尊天冠觀音,是觀音造像中難得見到的一尊。西過通天洞往前便是一線天,舉首可在石隙中見到一線天光,因名一線天,一線天前即為冷泉。過冷泉,往北高峰半山腰有韜光金蓮池,為杭州第四名泉。
飛來峰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1993年,靈隱景區新辟了“中華石窟藝術集萃園”,借飛來峰山林之勢,把中國著名的石窟藝術經典造像(如:樂山大佛、龍門石窟等)微縮於此,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