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泥小蠻

我的生日是農曆小滿那一天,不過媽媽說我應該叫小蠻,蠻不講理的蠻。現在離家萬裏的我真懷念那些橫衝直撞的蠻橫歲月啊~~~
正文

加入健康減肥群組第一貼!- 我的減肥生涯

(2007-07-24 06:35:50) 下一個
也說說我的減肥經曆吧。先說說我的體質:本人屬於那種需要玩兒了命少吃加多動才能減一點點,吃一口cheese蛋糕就能長回來十斤的那種。我從小就是好胃口,吃嘛兒嘛兒香,再加上身體好運動量大,從來沒覺得壯實點兒有什麽不好。在此思想的慫恿下,我茁壯成長的邁進了大學。

大學是第一次離家,由於種種原因,我極度愛吃食堂,覺得我們學校食堂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好吃又便宜啊。於是一日三餐我頓頓吃得都跟秋菊似的,非得用手撐著腰才能走回宿舍。還是因為第一次離家,開始無拘無束的和同學一起流連夜店,喝得暈暈乎乎是家常便飯,當然不省人事也是每周都有幾回的。

轉眼大三畢業開始考慮畢業分配的問題,突然之間發現周圍的美女隨便挑件小西服畫個眉毛塗個嘴唇就能去麵試了,而我卻要去中年阿姨們的服裝店才能找件合適的衣服。那個暑假我痛定思變,開始減肥!此時我體重在七十五公斤左右,具體值不清楚,因為不敢看。

像所有剛開始減肥的人一樣,我對減肥隻有想法卻毫無概念。而那時正值國氏營養素大行其道,所以我也就開始了我的“糊糊”減肥生涯。那一個暑假我幾乎沒有下過餐館,也沒有見任何同學,每天在家一日三餐就是那一口口黑乎乎的糊糊,兩個月後我的體重降到了62公斤左右。

之後就是瘋玩兒的大四,然後是瘋玩兒的第一年工作,瘋玩兒的第二年工作,這三年間體重雖有上下波動,但可能實在是玩兒的太瘋了(每年四次以上背包遊,最長的一次三天四夜沒沾過床板),所以最重的時候也沒有再次越過65公斤的坎兒。

再然後就是我的體重超越極限的一個裏程碑了:我出國到澳洲了。在這片廣袤的袋鼠大地上,我發現了我生命中最最熱愛的無數種食物:Krispy Kreme、blueberry cheese cake, Meat Lover plus eggs pizza,Tiger Meat Pie from Harry de Wheel Cafe ......出國頭兩年,除了學習、打工我就是吃了。我的體重也毫不含糊的再次回到七十五(八十也是有可能的,還是那句話:沒敢看。)

在這個胖人遍地開花的國度裏,這一次我沒有被任何壓力嚇倒。除了那兩年中間回國的時候被爸媽“善意”的提醒了一下以外,我一點都沒覺得有什麽有什麽不妥的:反正在澳洲多大號的衣服都能買到,連中年阿姨們的商店我都不用去了…嗬嗬~~

就這樣我吃吃喝喝地走到了那個再次改變我的想法的日子。在這裏我需要插入一段背景介紹:此時我已經工作,每日上下班高峰從地鐵出站的時候我總是那些站在滾梯上給大多數“狂走電梯者”讓路的人。直到有一天我掃了一眼其他那些和我一起的讓路人:百分之百的老弱病殘!我那原本並不很敏感的自尊心還是被輕輕刺了一下,於是我決定驕傲的跨出讓路人的行列而加入狂走族。

我人生中最重大的挫折就此誕生了:走了二十秒的電梯後我發現我和我前麵的那一個人已經有四個台階的差距,再堅持了十秒之後我終於到達了地麵,但是我已經沒有力氣再往前邁出一步了。在我吐著舌頭手撐膝蓋狂喘不動的時候,那些由於我的遲緩動作而被我堵在後麵的人一邊匆匆從我身邊走過一邊向我投以最鄙視的白眼。Tnnd,當年我好歹也是個健康的胖子啊,怎麽也不能讓“東亞病婦”的名聲從我這裏開始啊。

於是,生命中第二次減肥開始了。這一次與其說是減肥,不如說是強身健體振興中華。不為別的,就算是為了這個自己給自己戴的大帽子我也要堅持。

這一次減肥有所不同的是:我有了資本主義國家豐富的肥胖曆史積攢下來的各種經驗,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法為有效工具,對市麵上的所有方法進行了批判的分析,開始摸索出自己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減肥道路。

迫在眉睫的其實不是減肥,而是健康。

針對自己過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特色,我決定從簡單省錢的做起:中午午飯時候開始戶外運動。2005年新年後上班的第一天我開始我的午餐鍛煉,基本路線是從我的辦公室(北悉尼Walker St)走到Kirribilli,鑽過大橋,一路到Lavanda Bay,在那段最折磨人的80階左右的台階上上下走三遍,然後穿過Harbour View Hotel回辦公室。整個過程不求快,對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不管多慢多喘一定要堅持下來。

老話說萬事開頭難,頭兩個禮拜每天走到悉尼大橋的時候看著歌劇院就有跳海的衝動:這樣就不用一路上坡的回辦公室了。還是老話:堅持就是勝利。過了兩周就沒覺得那麽大折磨了,一點一點的居然就堅持了三個月。

這三個月期間我飲食結構沒有太大的調整,唯一的變化就是不再讓自己吃到撐再停,吃飽就好。還有就是讓自己加入電梯狂走族,不管多少人在我後麵詛天咒地罵遍我八輩子祖宗我也堅持一步一個台階的(慢慢)走。三個月後我可以勻速走上電梯不用停下來大喘氣就能出站了!

三月底的悉尼已經進入秋天了,隨著漸漸變冷的天氣以及根據我自己過去三個月的表現,我決定開始給健康投資:加入健身房。此時我的體重已經降到了七十公斤,我也做了三個月的調查研究,開始意識到了健康飲食對於體重控製的重要性。同時,針對自己從小就“吃嘛兒嘛兒香”的好胃口,我也意識到那些“三日蘋果”、“黃瓜雞蛋”減肥法在我這兒根本就行不通。於是,在堅持午餐時間健身房鍛煉的基礎上,我決定晚餐不吃主食,不過還是可以吃肉(沒辦法,我是無肉不歡啊)。再有就是繼續堅持吃飽不吃撐的原則。至於健身房,跑步機我也跑不動,就在cross-trainer上吧,還是老話:不求有多快,隻要求自己每天四十分鍾實打實。

日子一天一天的就到了八月份,這是我到悉尼三年後第二次回國。從老同學以及家人的目光中,我知道我所用的方法是有成效的。雖然在國內的商場裏我還是要買大號的衣服,但至少不再是中年阿姨的特定商場了。當然,最大的變化是我自己的身體素質,前麵提到的那條剛開始鍛煉時候走的路線隻用一半時間就能走下來了,曾經要了我命的Lavanda Bay台階也可以手腳並用地走五個來回了。

再次回到悉尼後,我繼續堅持這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我發現了“生理黃金周期”,食物金字塔等等,根據這些也時不時地對自己的減肥計劃進行一下調整。也不知道是這些旁門左道真的有用,或者隻是“鐵杵磨成針”,今年二月份回國過春節前我的體重已經減到了五十公斤。老同學聚會的時候著實嚇了大家一下,也著實滿足了我的虛榮心一下。嘿嘿~~

按說寫到這兒已經是一篇皆大歡喜的減肥經驗貼了,unfortunately,正如我開篇所說的一樣,我這個人天生屬於肉豬型,稍微一放縱就不可收拾。自從三月份從國內回來以後,由於失去了減肥動力/天氣寒冷/工作壓力...各種借口,一點一點的我又開始回到了“多吃少動”的狀態,短短五個月的時間裏,體重已經直線上升到五十五公斤了。每天早上我一邊詛咒著萬惡的資本主義害我天天發愁穿什麽,一邊不由感慨做女人真tmd難,一輩子都要和體重作鬥爭,我男朋友比我重一倍都多也沒見他發愁過體重。

So,一看到這個組群我就迫不及待的加入了。減肥需要毅力,也需要技巧,讓我們這些在人生中多多少少對體重失去控製的人聯合起來,為了這項偉大的事業將戰鬥進行到底。

注:我身高一米六整,檔案裏的照片是2005年公司聖誕節舞會照的,當時體重在55到60之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