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潔老人在村裏給病人看病 圖TP 見習記者 樂夢融 高耀潔,人稱“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今年80歲。退休前她是河南中醫學院教授、婦科腫瘤病專家。1996年至今,她自費進行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工作。2000年開始,她將主要精力放在救助艾滋遺孤上。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後,連續數天,她在助理的攙扶下,走上滬上7所高校的演講台,宣傳抗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 紅絲帶洋溢著一片暖意 12月8日下午,華師大理科大樓的演講廳裏人頭濟濟,連第一排前的空地上都坐滿了熱情聽眾,“高奶奶來了!”一些慕名而來的社會人士也跟著大學生一起歡呼。掌聲持續了將近1分鍾,高耀潔的精神頓時振奮起來,推開助理的手,摸索著坐到了話筒跟前。 “有個姓王的艾滋病患者想向我求助。幾天後我到了村頭,別人說,小王出來了,我一看人已經躺在棺材裏,是被抬出來的,他就這麽死了,悲傷啊。”操著濃重的河南口音,老人激動地說了整整1個半小時,語調始終透著自信和堅定。有人發問時,老人總凝視著對方,由於耳聾嚴重,主持人小任不得不貼在高耀潔的耳邊做她的“助聽器”,畢竟80歲的耳朵有些不聽使喚了。 從1996年接觸的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到資助艾滋孤兒的近況,老人感慨萬端地講述了自己這10年的曲折經曆,幻燈片中艾滋病患者和艾滋孤兒的悲慘遭遇,讓在場的每個人都唏噓不已。“這男人是河南上蔡的。”“這女人是輸血感染的。”記憶力很好的老太太脫口而出每張圖片的幕後故事,具體地點、日期也記得十分準確。老人的言辭常激起熱烈反響,一句原本隻屬於高耀潔的抗艾座右銘,從台下人口中不約而同地說出:“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 高耀潔就這麽悄悄地來,默默地走,媒體沒有過多關注,卻在上海高校裏刮起一陣抗擊艾滋病的旋風,她的心聲說不完道不盡:要宣傳、寫書,抓緊時間解決艾滋孤兒的生存問題、教育問題和心理問題。校園網上如同被點了一把火。學習高耀潔,為奶奶分憂的主題帖在很多高校論壇上甚至壓倒了超人氣的遊戲和明星。有很多學生聽了講座後,立馬參加了校園防艾宣傳隊。高奶奶贈送給高校圖書館的新書一上架,就成了搶手貨。 交大親青關愛青年學會會長徐晟宇欣喜地說,這正是他們當初邀請高奶奶來滬巡回演講的初衷。學會本來隻想請她來交大交流,高耀潔卻堅持去各個高校走走。 高耀潔所到之處,每個學校的演講廳都“站無虛席”,派發的紅絲帶標誌洋溢著一片暖意。 2 相差60多歲的“戰友” 那天下午6時左右,藝海劇院內真情激蕩。高耀潔老人也在等待上海學子“感動校園人物”的揭曉時刻。 當主持人宣布鄧貝西的名字時,高耀潔滄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神采。她小步緊走到小鄧身邊,為他送上獎品,整整61歲的年齡差距好像沒了絲毫間隙,兩雙平素握住“抗艾”大旗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聚光燈下,男孩對高耀潔輕輕道了聲:“奶奶,謝謝您。”獲獎背後的辛酸勞累,也許隻有高耀潔才有最刻骨銘心的體會。 2004年暑假,小鄧去鄭州拜訪高耀潔,兩個相差近60歲的陌生人,初次接觸就談到了一起,不久成了忘年交。高耀潔要來上海高校演講,小鄧早就打聽到了,但當前一天被告知,老人結束演講後會親自來到頒獎現場,多少令他有些意外的驚喜。 這個稍顯稚氣的男孩鄧貝西,3年內5赴艾滋村考察,持之以恒地幫助艾滋孤兒多年。在上海中學他帶動了一批有愛心的學生,創立了“同一社”。如今“同一社”已經成為上海中學最大的社團之一,舉辦了多次大型抗艾宣傳活動,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盡管高三功課很忙,小鄧總在關注抗艾活動和高耀潔近況,高耀潔也不斷給小鄧寫信,告訴年輕人要堅持住,這對小鄧的鼓舞很大。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小鄧的腦海裏總會浮現出高奶奶站在抗艾第一線的身影。3年沒有見麵,高奶奶還是立馬認出了他。或許話題太沉重,而那天又是領獎的好日子,小鄧沒和老人繼續抗艾話題,隻是拉拉家常。小鄧知道,從老人開始抗艾事業起,舒心的日子就幾乎遠去了。 “您已經80高齡,有沒有想過要找個接班人?”聽罷記者提問,高耀潔連連擺手,壓低嗓門回答,不找,這條路走起來太辛苦了。話是這麽說,其實對於抗艾的後繼者,老人總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老人家雖然嘴裏常常強調這是一條布滿荊棘的路,但心底裏還是希望我能堅持走下去。等高三畢業,我還會在大學裏繼續這份事業的。”男孩鄧貝西,決心很堅定。 3 博客是一塊抗艾新陣地 高耀潔每次演講完畢,總會在大屏幕上顯示自己的博客。看過的網友都說,高耀潔博客的更新速度,哪怕在新浪名人博客裏都算快的。從今年10月22日開設博客至今,已經有了48篇文章,每篇都是洋洋灑灑數千字,她口述,助理幫她整理輸入,主題隻有一個——抗艾。 “但在您的博客裏,有的網友似乎不太同意您的一些觀點。您認為安全套並不是百分之百保險,潔身自好才最重要。網友們則認為,目前很重要的是宣傳安全套的安全意義。”記者開了個頭,不想老太太較真起來:“他們說得不對,8月到現在,又有46個病例落在我手裏,這趟回家後,我要一例一例貼上去,給他們看。”老人腰杆挺得很直,有了博客,就多了塊抗艾陣地。 談到自己的博客,老人的臉突然菊花般地綻開了,笑得很孩子氣:“我已經把博客地址印在了名片上呢,好多人見我就說,‘高耀潔,你好時髦。’” 好多熱心網友都勸高耀潔,在網絡上不要太頂真,老太太卻偏偏不信這一套:“有些網友不清楚實際情況,所以我要和他們論個明白。”分歧歸分歧,即使對艾滋病防範手段持不同意見的網友,對高耀潔的工作和付出同樣表達了崇高敬意。 4 “詐騙艾滋財者死,貪艾滋財者亡” 2005年年末,上海同濟大學影視專業的沈一亭收到了高耀潔的賀卡,卡上印著:詐騙艾滋財者死,貪艾滋財者亡。寫的倒是恭賀新喜,落款高耀潔賀。老太太寄賀卡都這麽頂真,小沈覺得有些好笑,但回想起拍攝《與高耀潔同行》的日日夜夜,又有些笑不出來了。 “很多人沒有辦法理解,她拍攝之前我也不能。”這部DV作品獲得人民網與汕頭大學聯合主辦的DV大賽一等獎,作為紀錄片導演,沈一亭按著高耀潔的作息,每天7時準時起床,晚上9時多才就寢。劇組裏,跟拍的編導個個喊累,但看到高耀潔每晚默默地歸檔當日走訪對象的材料,誰的心頭都會升起一份敬意。 談起拍攝過程,小沈心情很沉重,鏡頭裏高耀潔總是踮著腳在農村泥濘路上慢慢地挪著,她要挨家挨戶地去走訪艾滋病患者。“沒有設身處地的體會,永遠想象不到,一件棉衣對艾滋孤兒意味著什麽!” 獲獎後幾天,高耀潔饒有興趣地看了片子,看完以後又較真了一番,說這紀錄片很普通,有些地方連個解說詞都沒有。“老太太還挑剔著呢!後來想想,估計我們看來很難得的場景在她的眼睛裏,太稀鬆平常了。” 5 老伴跟她說,“我死了你也要去!” 從2003年起,高耀潔獲獎不斷:亞洲拉蒙-麥格塞公共服務獎,表彰她在防治艾滋病的事業中作出的巨大貢獻;“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稱號;明年她可能將接受美國前總統夫人希拉裏授予的“年度十大傑出女性”獎……好多獎項的外文名稱,高耀潔說記不清,對於名利,老太太已經很淡了:“拿獎拿名氣,意義不大,之後遇到的困難一樣都不會少。不要以為獲獎了,困難就會通融。” 從涉入這項浩大的工程開始,高耀潔至今投入已高達100萬元人民幣。高耀潔的老伴生前常說,這些錢都夠在河南買上幾套大房子了。每次到手的獎金還沒捂暖,高耀潔就又揣著跑去書店,抗艾書籍能買多少就買多少,不夠了再去印刷廠,把自己的著作加印幾萬冊,然後拉著老伴和助手跑去公共場所發放。 那回獲獎後幾天,兩萬美金就沒有影子。錢不夠的時候,高耀潔還會動用夫婦倆的養老金,去給艾滋孤兒們添置生活必需品。老伴一開始有些微詞,高耀潔一賭氣跟他劃了條“三八線”:今後把每個月的工資都給他,至於額外收入,就別管她如何支配。賭氣歸賭氣,老伴還是用自行車把一捆一捆的書拉去郵局,郵局的工作人員總是疑惑不解,這麽大年紀為什麽買這麽多書?究竟要寄給誰? 今年4月,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離開了人世。那幾天,高耀潔正在籌備清華大學演講。老伴去世的前5天,已經不能進食,也不能自主呼吸了,身上插著4根管子。老伴跟高耀潔說:“我死了你也要去!” 老伴走後一陣子,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高燕寧,也是高耀潔的“戰友”,曾目睹過老人傷神的樣子——一個人靜靜躺在椅子上,看著窗外自言自語:“我也不知道中什麽邪了,我原來是婦產科醫生,原來治療不孕症時能給別人帶去歡樂,老來卻跟這麽讓人悲傷的絕症打交道。”當時高燕寧冷不防地問了一句,如果知道情況這麽複雜,還會不會做? “肯定不會!當然不會!”高耀潔說得很幹脆。可話音剛落,她又提起郵包去郵局寄抗艾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