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生平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1872年——1970年),20世紀著名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一生著作達40餘部,論文或其他文章更多。他在多方麵的建樹深刻地影響了西方哲學。
1872年5月18日,羅素出生於英國蒙茅斯郡特雷萊克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祖父約翰·羅素伯爵兩次出任首相,是爭取1832年英國改革法案通過的領導人。羅素兩歲時他的母親死去,大約一年後他的父親也謝世了。祖父祖母自願承擔了撫養孩子的責任。羅素的祖母具有自由主義政治觀點,常教導羅素要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羅素性格內向,具有勤於思考的習慣,這無疑受其祖母的影響。
羅素11歲時,跟著他的哥哥學習歐氏幾何學,當時他隻能接受定義,卻懷疑公理的可靠性。這種懷疑決定了羅素哲學生涯的風格和目標,即以懷疑主義和謹慎的風格,探求“我們能知道多少以及具有何種程度”的確定性和可疑性。
1890年10月,羅素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從而進入空氣清新、思想活躍的教育園地。然而老師對他影響不大,倒是與同學的交往使他受益頗深。不久,他同學校的著名人物懷特海、莫爾、麥克塔格特、經濟學家凱恩斯等人結識,很快他便成為他們中間最受歡迎的一員。在第三學年時,羅素雖以優異成績通過學位考試,卻發誓再也不念這種隻注重技巧而不重視基礎理論證明的數學了,改學哲學。他立誌要像黑格爾那樣,建立一套哲學體係,獻身於哲學事業。
羅素大學剛畢業時,深信黑格爾、康德的哲學。1893年他寫了數學哲學論文《論幾何學基礎》,試圖修補康德所謂的時空形式是先天綜合判斷的理論。這使他獲得了劍橋大學研究員的資格。
當時德國的數學理論非常先進,正醞釀著一次根本性的變革。當羅素深入掌握了這些理論之後,他斷然放棄自己推崇已久的唯心主義觀點,轉向實在論,決心尋求一種正確的數學理論。
1900年7月,遇到象征邏輯創始人皮諾。羅素讀了皮諾的著作,他感到許多問題突然都有了答案。同年10月,他同懷特海合寫《數學原理》,並於1910年、1911年、1912年分三大卷出版。這部書在邏輯發展史上是劃時代的。從此,邏輯脫離哲學而獨立,後來德國的大學就把數理邏輯歸入數學係。凡此都證明了羅素的特殊地位。
羅素發現人們力圖用邏輯學為數學奠定理論基礎的過程中,有一個常常用來說明其他概念的基礎概念“總類”是自相矛盾的,由此他建立了“悖論”學說,又稱“羅素悖論”。為了證實“羅素悖論”,許多數學家和邏輯學家提出各種理論方案,都解釋不通。羅素本人也中斷《數學原理》的寫作,對此作進一步研究。後來他提出“類型論”來解釋這種現象。“類型論”的影響也很大,它促使數學家認識某些詞語和語義研究的重要性,也孕育著羅素本人的另一種哲學思想,即邏輯原子主義的原理。
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的基本論點是,世界是由一些簡單的特殊事實構成的,它們隻有簡單的性質和相互之間的簡單的關係,因此了解任何事物或主題的實質的途徑是分析,直到無可再分析的“邏輯原子”為止。邏輯原子並不是小粒的物質,而是構成事物的所謂觀念。羅素的這一套理論,對20年代中葉出現的維也納學派以及30年代出現的邏輯語義學有著巨大的影響。
羅素哲學思想中比較重要的,是他的“中立一元論”。大意是構成世界的材料既不是純粹的心,又不是純粹的物,也不是心物的二元對立,而是一種非心非物、對於心物都取中立態度的東西。這種中立的事物有時指事件,有時又指感官和材料,這種“世界材料”是構成心物最原始的東西。這些觀點都體現在他1921年完成的《物的分析》和《心的分析》兩部著作中。
羅素一向熱衷於政治理論的探討,並積極參與各種政治活動。早在1895年,他第一次結婚之後,同妻子一起旅遊了歐洲大陸,他研究了經濟和德國社會的民主,並盛讚《共產黨宣言》和三大卷《資本論》都是極富文采的偉大名著。當時他與社會民主黨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倍倍爾、李卜克內西都有往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積極從事反戰活動。他參加了禁止征兵協會,發表了一係列呼籲和平的演講,對拒絕參加罪惡戰爭的人給予真誠幫助。1916年因為撰寫反戰傳單被罰款100英鎊,由於其拒付,法庭就拍賣了他在劍橋大學的圖書作抵押。隨後三一學院也解除了他的教職。1918年,他又給反戰報紙寫社論,因“侮辱同盟國”而被監禁6個月。鑒於其名聲,他被判決在布裏克斯頓監獄中的一個小屋中寫作和研究。戰爭結束後,羅素訪問了蘇聯,會見了列寧、托洛茨基和高爾基,他對共產主義者信仰的目標表示同情,但也對蘇聯的政治和社會生活方式表示憂慮。1920年8月,羅素訪問了中國。他一貫同情被壓迫民族。在英布戰爭中,他站在布爾人一邊,為此他在英國貴族中極為孤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