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陽陽剛初生,我就督促老公跟我一起給陽陽打手語,想讓陽陽盡早接觸這種交流方式。當然初生的嬰兒是看不清楚什麽的。不久我們就放棄了,想等陽陽六個月開始再來。
六個月到了,我偶爾打簡單的手語,但陽陽對我視而不見。我聽說,打手語要 consistent,如果有時做有時不做,寶寶弄糊塗了,就學不會。我讓保姆也做,但保姆不做。我想,陽陽學不會,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又放棄了。
一個朋友說,她很早就開始給女兒做手語,女兒一直沒有反應。但16個月的一天,她忽然會做了,而且以前教的所有的她都能做。
一個朋友說,女兒10個月開始就會打手語了,現在快兩歲了,能說話了,也能打手語。
一個朋友說,女兒去托兒所以後,阿姨教了幾個手語,回家就一個勁做手語。
一個朋友說,托兒所不做,兒子在家學手語,一歲多就能做一些,但一般不是交流式,而隻是問答式的,比如媽媽說,書是什麽,寶寶就做書的手勢,問牛奶是什麽,寶寶就做牛奶的手勢。
他們給我兩張 baby signs 的DVD,說等10個月的時候,跟寶寶一起看幾遍,就會了。
我本來是不讓陽陽看電視的,但為了教手語,10個月開始,每天都給他看一點手語的教材。他很喜歡看節目中的小貓小狗,但每次那個做手語的阿姨出來,他就扭開頭,躲避眼神,不看,好像很怕羞似的。幾個月下來,我懷疑他有自閉症。
他也的確從來不主動跟我們交流,不喜歡看我們。我做各種手語,他從來不理不看。這樣肯定是學不會了。所以我後來也就偶爾打個手語玩玩,不再以為我家陽陽是能學手語的料。
陽陽15個月,我們回國探親一趟。這一來回,陽陽有了突飛猛進。他不僅開始指東西,還學說話,學走路,更是喜歡跟我玩。我做個怪樣,打個手勢,他都很認真的看,還試圖模仿。我才發現,我的手語詞匯量是那麽的有限。
幾天前,陽陽突然對我做過的兩三個手語開竅了。他兩隻小手裏裏外外擺一擺,就會表達“沒有了”,“空的“這個概念。比如我給他喂飯,等吃完了,他小手擺一擺,意思是說飯沒有了,吃完了。他玩新玩具,打開一個抽屜,裏麵是空的,他就擺擺小手,意思是說“空的,沒東西”。我們去餐館吃飯,他伸手拿來一個小盤子看了看,擺擺小手,意思是說“空盤子”。我拿餐館的杯子給他喝水,吸管太長,嘬不上來,他以為裏麵沒有水,就擺擺小手。太可愛了!
我記得以前看到 cc 在看圖畫書時,媽媽問她月亮呢,她就擺擺手,說沒有月亮。我當時驚奇得緊。想不到我的陽陽也會給我這樣的驚奇。
他已經會說“奶奶”,來表達喝水喝奶的願望。他喜歡 cheese,但會說“da-chee, da-chee“。我想要教會他“吃飯”,“還要”這兩個比較重要的手語。他會做,但有時意思可能不對。
今天我們在公園裏看到有人遛狗。我指著狗,拍拍腿,說,“狗狗,汪汪汪”。陽陽也跟著我學,拍拍他的腿。然後看到遠處很多狗,他就一個勁兒的“拍拍”,“拍拍”,拍自己的腿,又指指遠處的狗。
回家的路上,見到一隻貓。陽陽先是很友善的跟小貓招手,然後就拍拍腿。我說,那是貓貓,喵喵喵,不是狗狗。我還打貓的手語給他。陽陽根本不理我,繼續跟小貓拋媚眼,招手問好,拍拍腿。真好笑!他跟貓對看了好久,我打算推他走。他十分不情願,過了一條街,還在戀戀不舍的往回看,時不時發個吼叫聲抗議。我假裝推他往貓那邊走,想兜個圈回家。走過了貓那條街,陽陽知道我走錯了,又開始抗議。我隻好帶他去看貓。一見貓,陽陽又開始招手,拍拍,拍拍,拍拍腿,眉開眼笑。
晚上我們帶他出去,他看到狗就拍拍腿,看到貓也拍拍腿。我想他真的是學會這個手語了,可是現在他卻貓狗不分。
陽陽的可愛隻捕捉到一點點。
陽陽1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