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
2009 (1)
2010 (1)
2011 (2)
2013 (3)
2014 (3)
2015 (1)
2020 (41)
多年前看的電影”斷背山“,現在想想當時真的沒有看懂,或者沒有理解。後來有段時間,有蠻多的Gay題材的電影,情感都描寫很細膩。記憶中的“The Kids are alright"有個happy ending; "a Single Man"卻是肝腸寸斷。
今年奧斯卡提名電影 “ Call me by your name“一部非常催人淚下的電影。故事發生在1983年夏天意大利北部一個小山村。Elio, 一個猶太血統的17歲男孩,教授父親邀請了一個美國猶他青年24歲的Oliver來做暑假短期的研究助手,住在他們家裏。閑適,世外桃源的意大利夏天的小山莊,兩人墜入了愛河。為躲避世人的眼目,愛得強烈伴著些許辛苦。兩人相約 “ Call me by your name "。
難能可貴的是最後父親的那段話:
"Then let me say one more thing. It'll clear the air. I may have come close, but I never had what you two have. Something always held me back or stood in the way. How you live your life is your business, just remember, our hearts and our bodies are given to us only once. And before you know it, your heart is worn out, and, as for your body, there comes a point when no one looks at it, much less wants to come near it. Right now, there's sorrow, pain. Don't kill it and with it the joy you've felt."
我想這對父母更多的是鼓勵他他們之間的愛是真實的,美麗的初戀情感並不是每個人有幸能得到的。
最後的場景劇透了:在猶太人的聖誕節(Hannaka)時,回到美國的Oliver給Elio家打電話過節問候時告訴Elio他不久準備結婚的消息......然後兩人都呼喚著自己的名字,Call me by your name,那段情不變。掛上電話,Elio在壁爐前淚流不止,那樣的痛,正如他父親所說的the sorrow and pain with the joy。
文學作品的感人常常因為可以聯係至平時的生活。對於我們這一代,中國出生,成長,然後再北美生活二十年,自己的思維也不停地變遷。
大學裏有個同學,私下不是很熟。是個上進優秀的男孩,後來留校當了老師,出國前因工作的關係好像還電話聯係過。記得很明顯的是他有些娘娘腔。三四年前從好朋友那裏得知他因艾滋病並發症過世了。他有太太和兒子。作為醫生和老師他曾嚐試用法律手段保護他的醫療隱私,但最後因為係主任的好心想要盡全力治療他,發現了他的病情,最後還是被人知道了。為這位同學心裏很痛!
現在工作的地方有個女同事新近結婚,我們都沒有參加,但頭那天關照特別裝扮了她的辦公室,大家紛紛向她祝賀,她的wife常常下班過來和她一起搭車回家,時而還看到她們倆走廊裏的親昵舉動,我有時忍不住會說“ you guys are too cute! ”,這時我常常想起我的過世的同學。最近和同事wife有機會聊天,說起孩子,她很坦誠,她過去有過婚姻,倆孩子比我的都大一點。
真實的情感總是美的。
忍不住貼上一些片段, 意大利的夏天, 挑動心弦的音樂, 愛情的眼淚
真實的情感總是美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