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
2009 (1)
2010 (1)
2011 (2)
2013 (3)
2014 (3)
2015 (1)
2020 (41)
Claude Monet’s Secret Garden |
去年夏天在巴黎的五天疾走為對西方藝術史幾乎文盲的我似乎開了一線天,特別愛上了占了橘園三個房間莫奈的水蓮圖(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2171/201607/1118940.html)。對印象派畫的特征有了一丁點的知識。巴黎整個就是一個城市藝術博物館,可以流連很久。當時沒時間光顧Musée Marmottan Monet,今夏溫哥華美術館把莫奈的畫從那個美術館請了來。和女兒們在開學前來一次girl's date.
從莫奈的生平,作品,生活竄成一條線,更進一步了解莫奈和以他為主創立的印象派。
Impression: Sunrise 這幅他的代表作,從這裏開始啟用了Impression這個詞作為印象畫派。這裏因畫和文字是打在牆上的投影,顏色有不小的失真。
他比較早期的作品,我把這兩幅作品連在一起,火車在法國的發展把巴黎人的周末帶到周邊鄉村海邊地區度假成為了一種時尚。
1871年,他和他第一任愛妻卡米爾,大兒子搬遷去巴黎近郊的Argenteuil小鎮,這張是他們家在附近散步。
Taking a Walk near Argenteuil 1875
1879年,愛妻卡米爾為他生下次子後因病逝世。
後來的日子,他和第二任妻子再組家庭,一直住在Giverny直至1926年過世。這裏他自己種植建設了大花園,花園裏水蓮和橋在他的畫中頻頻出現。
" I only know that I do what I can convey what I experience before nature and that most often, in order to succeed in conveying what I feel, I totally forget the most elementary rule of painting, if they exist that is."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間,莫奈開始了在不同天氣不同光線下畫同一個物體。在他居住在倫敦期間他愛上了泰晤士河和霧,創造了一個係列多幅的“國會大廈”,這幅收藏在巴黎的這次的展會中。
還有三幅 Weeping Willow為痛悼一戰期間法國陣亡將士表示敬意所作
在莫奈作品展的最後有個小電影記載了莫奈的生平,作品,非常清晰易懂,還有一整個房間Giverny花園的照片給觀者一個莫奈花園的大概的概念。
————————————————————————————————————
Emily Carr-- Into the Forest
Emily Carr, 加拿大西海岸最著名的畫家,溫哥華美術館是擁有她最豐富館藏的藝術館。最早知道這個名字是在來加不久的英語課上,老師發了一本她的小說集“Klee Wyke"學了一個學期,了解了西海岸的森林,圖騰柱,印第安人......。
一直覺得她的畫帶著濃濃的印第安人的風情,濃密的綠讓我有一種deep in the forest的感覺。
除了上麵這幅比較明亮而明朗,看她的畫,總有些默默的哀傷,
——————————————————————————————————
Greg Girard, "Under Vancouver 1972–1982"
這次的展覽還有很大一部分攝影作品,印象比較深的是最近新聞裏讀到的,溫哥華在1986年世博會前還沒被世人發現時隻是一個小小的港口城市,照片由當時還是的年輕的攝影愛好者Greg Girard所拍。最近出了本書”Under Vancouver 1972–198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allery Cafe.......
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在美術館內轉悠,午飯去了裏麵的Gallery Cafe, 正好是看完莫奈作品展,在Cafe門口望到patio garden,恍惚是莫奈花園的繼續,笑笑自己的怪想法,總之很有意境的地方,午餐雖然簡單,伴隨著classic music, 如果來杯香檳如何?
Sushi也是我們的家常便飯,吃了晚飯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