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like you are dying.

浪跡西洋 漂泊北美 差旅勞頓東南亞 九天攬月 五洋作鱉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萬卷書 行萬裏路

(2007-05-03 22:58:19) 下一個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原本是董其昌勵己勵人的信條。

讀萬卷書,曾經是許多少男少女的夢想。如今有了互聯網,這個夢想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我們比顏真卿幸運,黑發何必勤學早,白首不悔讀書遲。萬卷書是有了,隻怕是沒有了當年讀書的熱情。還記得在德國時看電視,專門挑英文節目看,一旦在節目預告上找到德文和英文的雙語故事片,就如獲至寶,歡欣鼓舞。樂滋滋地用支持雙語的錄像機,隻放出英文伴音,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淹沒在英文媒體的海洋裏,又偏偏愛泡文學城這樣的中文網。人們似乎總是向往未曾得到或者相對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和朋友們聊天,注意到一種有趣的現象 ---- 在國內念大學的,羨慕那些佼佼者有幸在國外完成大學教育,在外語口語和人文背景等方麵打下比較紮實的基礎;可這些人中又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反而又感到沒有在國內完整地經受中文語文訓練是一種欠缺。人心哪,永遠沒有一個滿足。也許就依仗這種不滿足的心理,人們不斷追求,社會不斷演化。

行萬裏路,去看萬千風景,一直也是男女老幼的希望。可“看景不如聽景”,許多名勝,真正身臨其境時,又不無失望,感歎不過如此,不如希冀想象中的精彩,甚至不敵若幹年後的隻鱗片爪的追憶。珍惜現在享受當下,咀嚼經曆品味過程,而不是來去匆匆囫圇吞棗,如蜻蜓點水浮皮潦草。這道理,說起來都知道,可是能做到的並不多。在現實風景麵前一次次的失落,一次次的苦澀,並不能阻止人們繼續幻想完美的存在,並不能阻擋人們行萬裏路的腳步。人,生來就是要折騰的。

說到行路,又想起幾個公路駕車的經曆。曾經被前擁後擠地堵在 101Highway 上,強迫自願看風景,看反方向稀疏的車流,在心裏大罵這裏的計劃不合理,浪費幾乎一半的公路資源。應該有個類似鐵路道叉的機製,來動態調派車道方向,充分利用空餘車道,疏解擁擠的車流。可是,在下班高峰期,當看到 Lee Jackson Memorial Hwy 兩個方向都堵得水泄不通時,又開始罵那裏的城市規劃不合理。人們應該就近上班,而不是這樣相互到對方的住宅區工作,憑添交通壓力 ---- 應該有一個機構,有組織有計劃地幫助這些辛苦通勤者互換工作或住房。如果要靠他們零零星星自發地換夫換妻來改善交通,至少在現階段不太可行,無論在發達開化的資本主義美國,還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中國,都還沒有達到共夫共妻的思想境界。禁不住又想,如果公路上兩個方向都人少車馬稀,又得罵公路設置鋪張浪費不切實際,原本就不該拿納稅人的銀子來修這沒人用的路。那到底公路上怎樣的車流分布才是合理的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輕柔 回複 悄悄話 可這些人中又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反而又感到沒有在國內完整地經受中文語文訓練是一種欠缺。人心哪,永遠沒有一個滿足。

糊塗,說誰呢?嘿嘿,就像你說得啦,不滿足才更要追求嘛,雖然說我現在沒啥追求了。:)))
aircraft 回複 悄悄話 什麽都敵不過若幹年後隻鱗片爪的追憶。:)
對極了,人生就是不滿足加折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