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0)
(品茶小軒置頂)
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中青年真好,百無禁忌。看紅樓能解三味而不過喜,讀三國可破紅塵而不過悲。尼采有詩講“處世之道”:
別在平野上停留!
也別去爬得太高!
打從半高處觀看,
世界顯得最美好。
中青年就是在人生的半高,銳氣不減,智慧漸進,如菜過五味,酒過三巡,淺醉微醺,有一點糊塗,更多的是清醒。
中青年溝通少年和老年,填補見識的代溝。他們做少年的良師,當老年的益友。和年少的講未來,和年長者談曆史,都有話可說。中青年可以說F4唱小虎隊,轉眼就哼越劇評彈黃梅調。中青年和兒童少年一起跳Dance Dance Revolution,和白須花發一道打高爾夫玩太極劍。
同齡人就更容易溝通了,有的是說不完的話題。他們知道人生少不了第二次握手,他們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他們寫自己的青春之歌,他們說當我們年輕時。他們知道這些故事,還知道故事背後和故事之外的故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人間四季好時節。
注:這裏我們不評職稱,不講梯隊,不論資排輩,不爭論三十四十還是五十。中青年是一個糊塗概念,隻是從心智講。
老年是安逸恬靜的美。由此譜寫一個完美人生。如果有選折,我們都願意永遠年輕。正因為沒有,何不讓每一個階段都活得精彩極致。live and make the best of it.
Growing something other than old. hutu 此文是對中年人最好的勉勵。加油了,大家。
Ding!
董橋寫得挺好,是中年的另一麵。作為比對吧!
"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裏"。這是中年。《晉書》本傳裏記阮鹹,說"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服,皆錦綺燦目。鹹以竿掛大布犢鼻於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複爾耳!'"大家曬出來的衣服都那麽漂亮,家貧沒有多少衣服好曬的人,隻好掛出了粗布短褲,算是不能免俗,姑且如此而已。中年是"未能免俗,聊複爾耳"的年齡。
董橋
Thanks, zyma, for sharing your appreciation.
You are welcome to come back often when you have time!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gift.
謝謝冰冰、柔柔還有不語的光顧。
其實象阿涓說的,中年也有許多無奈!
在糊塗的字典裏,“第二次握手”= 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