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活在神麵前 zt∶ 路加六章 五 存乎一心

(2011-03-04 01:43:37) 下一個

存乎一心

在這樣的認知下,耶穌下麵的結論也自不言而喻了ˉ

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作釋放》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鬥,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麽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麽量器量給你們。 」 (路 6 ∶ 37 ˉ 38 )

之所以不論斷人、不定人的罪、饒恕人乃是因為神淩駕在這一切之上( 不被 神 論斷;不被 神 定罪;必蒙 神 饒恕 );這和「登山寶訓」裏的不論斷是不同的角度。不這樣做的動機是怕神也會這樣的待我們;換言之,這就是敬畏神的觀念。當我們看到「 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 」時,可能還不清楚是被誰論斷;然而,當我們接著往下看時,就知道所指的是神;因為,從第五章裏耶穌治癱子的故事中,我們知道隻有神才有赦罪的權柄,隻有 才能定人的罪、真正地饒恕人。所以,在卅七節的教導裏,是以神為背景;在心中有神的心態下,才能不論斷人、不定人的罪、饒恕人。在卅八節, 又從正麵的角度來鼓勵門徒ˉ神的祝福是加倍的,且豐盛滿溢( 用十足的升鬥,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裏 )!同樣的,當我們以嚴厲的尺度來待人時,若思想到神對我們的寬容,自然,尺寸就會放寬些了吧!那麽,是真的有滿盈的回報嗎?耶穌說:「 因為你們用甚麽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麽量器量給你們 」,這就是告訴我們神是公平的,必有賞賜的。這不同於世上的觀念,需要去證明的;而是建立在神的應許、神的信實上。所以,若是心中常有神的同在,在一切的事上能尊主為大的話,還有什麽過不去的事呢?更何況,當我們將信心擺上願意如此行時,神的祝福是確實存在的,且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回到前麵有關真先知、假先知的教導,就不難將其間的關係推敲出來了;人之所以要作假先知乃是因為心中無神,也就是說,神在他身上沒有實體的。我們是會軟弱(當我們忘了神時),但若思想到神的心意,知道 要我們如此做是為了我們的好處(箴 3 ∶ 1 ˉ 2 我兒,不要忘記我的法則,你心要謹守我的誡命;因為它必將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與平安,加給你。 );隻要我們有一顆真誠、願意的心來到神麵前, 是要賜福給你、給我的。我們這樣行,不是為了守律法(出於懼怕);而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好處(得獎賞)。那麽,我們做不做得到呢?可能多半的時候我們是做不到的;但是,我們隻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因為 的兒子已為我們成就了一切。神要的隻是我們一顆願意的心而已!

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 「 瞎子豈能領瞎子 ? 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裏嗎 ?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 為甚麽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 『 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 』 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 !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 (路 6 ∶ 39 ˉ 42 )

卅九節的連接詞「又」字,告訴我們這個比喻是接續了前麵的教導;瞎子領瞎子 的後果一定是 兩個人都掉在坑裏;這不就像四十節裏,老師(先生)帶學生一樣嗎?這裏 的 「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 」的道理和我們今日師生的觀念可能有所不同;這是當時「口傳心授」的師生關係,所以說,一個學生的成就是很難超越過他的老師的。若是先生是瞎的(假先知),活在世上的道理裏;那麽,他所領的學生又怎麽可能體會到神的道理呢?而世上的道理,是不能帶你到那裏去的;就像瞎子領瞎子,其結果是注定的一樣。所以,這就綜合了 前麵的教導,是要在世上得榮耀呢?還是要在天國裏得賞賜? 的道理(要愛你們的仇敵、要待恨你們的好、要為咒詛你們的祝福、要為淩辱你們的禱告、由那打你這邊臉的人打你那邊的臉、連裏衣也由那奪你外衣的人拿去┅等等)不同於世上的觀念;若仍舊選擇去隨從世上的道理,就必然 掉在坑裏 了。

那麽,是什麽讓我們瞎了眼呢?若是 眼中有梁木 ,不就像瞎子一般嗎?所以,卅九節就好比四十一節的光景;若是自己都沒看清楚( 自己眼中有梁木 ),怎麽能論斷人、帶領人、教導人、告訴人怎樣行呢?當我們說:「 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 」時,雖是善意的;但若不能確定自己的立場(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 )是絕對沒有任何偏見或主觀的成見在內的話,最好也不要好為人師(作 先生 ),隨便給人「忠告」( 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 )。這樣,四十二節就和四十節相呼應,也自和卅七節裏ˉ「 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 」的教導環環相扣了。

當我們看到「論斷」一詞時,以現在我們對論斷的觀念來看,不是什麽好事;然而,既然四十一節是形容卅七節的話,這裏所指的「論斷」就是善意的忠告了( 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 )。這也讓我們看到我們對字、詞的解釋也要客觀,不要被我們今日的認知所限製住;總要在上下文裏解析清楚。所以,不是根本不要去論斷,而是帶怎麽樣的心態去指正人、幫人忙(去掉眼中的刺);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真正曉得別人的需要後才能幫助人;也就是說,一個明白道理的先生才是好先生,才能帶領人。

那麽,什麽是我們眼中的「梁木」呢?是任何讓我們看不清楚的東西,可能是我們的成見、誤會、缺點、驕傲、頑梗┅等等;既然,在這段經文裏沒有告訴我們什麽是我們的梁木,我們就不需要再去輕率、隨意地亂下定義,隻要把握住梁木的作用ˉ使我們看不清楚,即可。到底「梁木」是外在的東西嗎?還是在我們裏麵的呢?耶穌說:

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 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他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 裏摘葡萄。 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 (路 6 ∶ 43 ˉ 45 )

這就讓我們再一次地看到這是裏麵所產生出的;你若是棵好樹自然就結出好果子(所帶的人)來。而從所結的果子,也能判斷出是棵什麽樣的樹來;所以說,一個人所做的事就忠實地反映出他內心的光景。所以,「梁木」就是任何在我們心裏,妨礙我們結好果子的東西。那麽,是誰在看(果子)、辨認呢?是「人」嗎?四十四節裏的「 人 」,不是前麵那看果子的主詞;而是說沒有人會 從荊棘上摘無花果, 或 是從蒺 裏摘葡萄 ;這隻是告訴我們什麽樣的樹,結什麽樣的果子(荊棘上不結無花果,蒺 裏也摘不到葡萄;隻有無花果樹才結無花果,葡萄樹才會長葡萄)。而當我們去幫助人時(結果子),就反映我們自己是好樹、還是壞樹來。所以,當我們去論斷時,要先反省自己,是否有梁木;若有,就當先清除自己的梁木,否則是瞞不過神的( 看果子,就可以認出他來 ),是結不出好果子來的; 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 。我們口中所出的話語正反映出我們心裏的光景( 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 );雖是善意的忠告,若心存梁木,是不可能造就人的。那麽,怎麽樣才是棵好樹呢?就隻要遵行神的話ˉ

不論斷人, 是因為論斷本身常常是帶著偏見和歧視的。因為一個人做錯一件事就判斷說這個人是壞人,這是幼稚的。因為如果同樣標準用在自己身上, 我們也可能因為一件別的自己做錯了的事, 來定自己為壞人。 以聖經說的為準, 我們都是罪人, 一個也不例外。 那個結論已經有了, 不用我們再強調特別指出某個人為壞人, 似乎自己就不是他或她的同類。

但即使犯罪, 仁慈的神仍然給我們悔改的機會, 我們也該給人機會,忍耐和等待人的慢慢成熟。

不論斷人不是說不批評人, 因為聖經裏還有句話是:以愛心說誠實話。誠實話有時得指出你這樣做是錯的。但我說這個話並不是為了評估你的人, 而是為了幫助你看到前麵的道路在哪裏。先知常常說話都是警醒世人的,但這是懷著愛心,有時是慘痛之心對人的忠告, 希望人們敬畏神, 得到永生的生命。

另外, 因為人的罪性, 容易濫用權利與自由,這種無度的濫用可能導致別人受害,這時候需要有人坦誠地向犯錯的人指出錯處,便於他或她改正。


最關鍵還是無論批評,還是感謝讚揚,我們所懷的心態是什麽。

批評,如果是指出錯誤與正道, 為了讓人成長就會盡量采取直接誠懇的態度,不會回避本人, 卻背後亂說。 也會很注意不詆毀對方的人格。  這樣的批評就會造就人。

讚揚, 如果我的心態不是為了給自己拉幫結夥, 為自己利益服務,而是鼓勵對方做符合真理的事,有助於人因認識神而建立起對神的信心, 和對自己生命前途的信心, 就是美好的,

比會批評會表揚別人更重要的, 是對自我思想行為的批評, 亦是反省。 還有對自己的肯定: 雖然我有毛病, 但愛我的神看我的生命有重要意義,他願意在我悔改時赦免我一切的罪, 讓我得釋放, 得心靈的自由。 所以我願意悔改犯過的錯誤,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成為一個神所喜悅的人, 去追求得到那天上 的獎賞。


I Have Decided To Follow Jesu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5eESzdyPoY

A more passinate vers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UwpfId1Zr0&NR=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