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智囊 對手 網絡

(2009-12-07 04:08:41) 下一個

最近的活動與思考

ICTSD

上周是部長會議在這裏召開, 其實沒有我們部門什麽事。但因為這個會議,從事貿易與發展研究的組織ICTSD 組織了幾場研討會, 就在我們隔壁的另一個組織大樓裏召開, 他們特意請了一些國家的部長們來做專題演講。 

周二我抽空去聽了關於氣候變化議題的演講討論, 主講人是新西蘭和瑞典的能源部長,介紹他們國家在這個方麵的思想和政策。 這個話題以前我並無關心, 現在人們談論越來越多,將來還可能產生貿易方麵的糾紛,還是了解一下為好, 到時心中有數。 何況,主管部長們對這個問題的研究當然會更務實,他們的分析更真實反映客觀現實。 雖然半天時間太短, 他們的演講都很簡潔扼要,還是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多認識。了解了給碳定價這個機製的意義和未來在全球的運作方式。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都是免費的,這種高水平的研討會議也是免費的。但它的運作並不是沒有成本的。 這個智囊組織本身的存在和活動都是一些歐洲國家的政府出資捐助的,有了這些政府持續不變的捐助承諾,ICTSD才能常常組織官員學者去發現和研究那些對全世界的未來息息相關的課題, 並且組織合適的聽眾,讓新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能不斷得以討論和傳播。  

Don

部長會議期間,有一位美國來的熟人Don 也來參加。 我承諾請他在一個韓餐館吃一回午飯,可以有多些時間交談。 Don 曾是美國政府裏貿易談判的助理代表,當初中美談判時,他是美方技術官僚的頭頭, 我是中方成員。我們在談判過程中多談的是技術法律問題, 並且彼此盡量保持距離,文明有禮地對待對方,大多數時候會議都是以仍有分歧問題而結束。 因為談判艱難, 我們當時對於中國能否加入,何時加入這個組織都有相當大的懷疑。 但是,曆史很有戲劇性,在很多人的懷疑當中,有一天這個協議終於達成了。很多事情不僅僅取決與人的努力,更有上天製造的機遇的原因。 

話說回來,或許因為國家利益緣故,當初我們從未自然地與對方相處過。 有一次我們中方幾個代表,在一個飯店的咖啡廳裏巧遇他進來, 我們的領導很大方鎮定地先和他打招呼, 他似乎猶豫了片刻, 才加入我們隊伍,喝了杯咖啡, 並許諾:下次我請客。 可是下次還沒來, 他就從美國政府退休了。  

退休後的Don 給美國的一個行業協會當谘詢顧問, 還常來此地開會。 是因為退休身份改變了,還是因為多年談判過後,他重新反思了人生百態,反正他從此以後每次見到我態度全不一樣了。我成了這個組織的職員後,對他的態度也不一樣了。 沒有了對立,人才開始希望了解對方想什麽,做什麽。  

他現在有退休金, 兼職做顧問, 同時寫小說。 已經出版了一本書, 有些像寓言,從一條小狗的眼睛體驗中國漢朝和古羅馬時期真實曆史中的環境和事件。 最近他計劃寫一個6 幕劇本。關於美國黑人奴隸解放的領袖 Frederick Douglass 一生坎坷跌宕經曆的描寫,劇名暫定為 Freedom From Bondage.   

我猜想,或許由於他和中國和歐洲談判過許多年, 後來真有興趣去從曆史上了解這兩個文化而寫了前一部小說。 作為小說作者, 他的身份不再是談判時那麽狹隘的利益對立,而是試圖從更超脫的角度來了解兩個文化的細節和微妙之處。 他也曾告訴我他讀過不少介紹孔子的書和孔子自己的言論, 說明他以這種方式來努力重新建立一種與中國的文化,歐洲的文化,和他們的人民之間真正的思想交流。

他也在重新審視他自己國家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Freedom From Bondage 試圖發掘這個黑人奴隸領袖對於美國這個民族所作的精神貢獻,他想以戲劇的表現手段來幫助人們更好認識珍惜自由精神的價值, 它的來之不易,更深入了解為自由而奮鬥過的傑出人物。 

我們談的是目前他做的事和我做的事。雖然是簡簡單單一頓午餐,一會兒交談, 在幾年前我不能想像有一天會和我的頭號對手和敵人一起談論人生和人類理想,我不知道的是:我當時的想像力和視野有限,不可能知道這確實會發生。  利益對立的人和人之間也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是人, 都有人生的追求。

 

蔡教授  

最近新認識一位國內來的蔡教授,來這裏用人類學研究方法去研究如何改善談判過程。這個是總幹事親自組織各國學者研究的課題,他是參與者之一。 

由於他的采訪, 我們談了有關和無關的話題。蔡教授在法國完成博士學位,用法語發表過幾本專注,深受好評, 後來回國任教。 他對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學術界的狀況深深憂慮。可是如何改善狀況,很難, 關於人, 關於研究經費的分配製度, 關於做學問的方法, 關於外行領導內行。。。 我主要聽他介紹。 

說到我的計劃, 回國還是不回。回了是否會有用,能做什麽。他說回去有些後悔, 因為發揮的作用有限,他問我的想法   

我的想法是源於一個思想:組織好人才資源,能充分利用, 就能對國家對社會發揮作用。如何去辦。 一種辦法是組織一個學者的網絡,包括從海外回來的,或許也包括國內的學者, ICTSD 一樣組織講座係列,免費的。大家輪流把自己的研究和經驗整理出來,聽眾也是學者,以及政府部門中負責有關事務的中層官員,把思想知識的供應與需求方聯結起來,持續地做下去。 每次有演講有問答討論。 最好有人把每次講座的內容紀錄下來,出一個參考雜誌。 

這就像是把人才組織成一個網絡, 把他們的智慧集中起來,派上用場,同時,政府官員可以給學者們不斷提出一些現實需要研究的課題,讓學者們的研究方向切合實際,並盡量為國家政府社會所用, 新的思想通過參考雜誌得以在更廣的範圍內傳播。  

在我們這個年紀, 有幸結識了不少在自己領域裏的皎皎者,對於選題的重要性,研究水平和價值也有了一定判斷力, 或者能找到有判斷力的人把關。 拿些精力來做這件事,應該是很有意思的。 

當然,這些都是設想,誰做事,誰組織,誰出錢的事還沒有研究。不過, 我相信,回國的眾多有理想的知識份子能夠辦成這樣的事。 用好自己的才華,是人生最佳境界, 值得為此努力奉獻,有誌者事竟能成。  

Don 和我說, 這次部長會議期間,我的上司美國人Bruce獲得美國一個律師組織頒發的阿吉米德獎,阿吉米德是希臘著名的幾何學家,發明著名的杠杆原理。 這個獎項是為了獎勵他一直致力於在國際組織,國內政府,學者,律師之間組織交流對話,起溝通思想信息的橋梁杠杆作用。美國這個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也尊敬這樣的努力。  

中國社會也需要這樣的人,得不得獎到是次要的。聖經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 2:4  如果是上帝所喜歡的事情,有一天他必有獎賞, 何樂而不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