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童年

(2008-06-12 13:47:27) 下一個
老歌欣賞:羅大佑的“童年”


 


茶軒回貼:

回放2:童年

[小人書按]

1: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諸葛四郎”是葉宏甲於50-60年代創作並的連環漫畫,其第一部即為《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諸葛四郎漫畫在當時實在風靡。風靡到什麽程度呢?東嘉生的文章《與葉宏甲先生的夫人葉老太的一夕談》裏說,葉老太“親眼在醫院看到某母親一邊追打兒子一邊咒罵‘這個死葉宏甲,害死別人兒子自己顧著賺錢’,小孩口袋後麵就插著一本葉宏甲漫畫。。。”

下麵這張照片是50年代末的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裏麵一個長篇文章是介紹當時的台灣,照片上這個小朋友看的,多半兒就是《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




1985年,音樂人陶大偉還為根據漫畫改編的電視劇《諸葛四郎》寫了主題歌:

從前有位好兒郎 他的名字叫四郎
笑容掛在他的臉龐 寶劍掛在他的身上 名字掛在英雄榜上

我們這位好兒郎 從來不為兒女情長
一心為國除暴安良 正義填胸熱血滿腔 他是我們的好榜樣

四郎真平手足情長 義薄雲天共赴戰場
林小弟年紀小也來幫忙 哪管敵人多麽囂張 衝破黑暗才有陽光

諸葛四郎 諸葛四郎 他的故事傳遍大街小巷
消滅魔鬼武藝高強 (衝啊!殺啊!)
諸葛四郎 諸葛四郎 他名揚四海萬古流芳


2: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麽還沒經過我窗前

羅大佑寫出【童年】的曲子,之後花了三年時間填詞。好容易填好了詞,“卻被張艾嘉搶去唱了!”( 羅大佑語錄) 。

張艾嘉的第一張唱片是羅大佑製作的,81年出版,叫《張艾嘉的童年》。在裏麵張艾嘉唱的【童年】是“隔壁班的那個男孩怎麽還沒經過我的窗前”。82年羅大佑才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唱片《之乎者也》,在裏麵羅大佑唱的【童年】才是“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麽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後來大陸的成方圓翻唱的【童年】裏即沒有男孩也沒有女孩,因為這第二段被刪了。即使刪了,【童年】在中小學也是禁歌,說是宣揚早戀和不正確學習態度的黃色歌曲。直到1990年大陸出版《戀曲80-90》,裏麵收錄了【童年】,並且在招貼畫上大字注明:“羅大佑 -- 歌曲【童年】的原作者”。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究竟是誰?可能就是羅大佑在《家III》裏提到過的那個名字吧。




附:羅大佑《家III》(來自《昨日遺書》)

在雨後的下午,有時我會在凝著霧氣的玻璃窗上,用手指寫下這個女孩子的名字。這永遠會是個秘密。這扇玻璃窗會替我凝住這個最深、而且最透明的情緒。我後來才知道自己有多依賴這扇窗子。父親在這窗子上裝冷氣施工的時候,我把功課移到沙發上去作。我憤怒地折斷了一枝墨水不順的圓珠筆,撕毀了一本錯字連篇的筆記簿,而且用火柴在桌角上燒了一個永遠移不去的焦痕。從此冷氣裝上了,炎熱的下午變得涼多了,蚊蟲也不會再飛進屋子幹擾我的情緒,但這扇窗子永遠再也打不開了。

窗外樓下的屋頂瓦片上,有許多橡皮筋,是我在那麽無聊發楞的下午一圈圈打出去的,我記得幾乎已經快可以打到馬路上了。這扇窗子以後隻成了一道透明的牆,後來就不可能有那種想撫摸天空的感覺。而且,我討厭下雨時雨滴打在冷氣機上那種硬梆梆而沉悶的聲音。

但至少我仍然可以在玻璃窗上寫下那個女孩子的名字。她的名字會在天空的背景下,顯得特別清晰,透亮;遙遠,但可及。這永遠會是個秘密。





李心潔【童年】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 隻有蝴蝶停在上麵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拚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福利社裏麵什麽都有 就是口袋裏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男孩 怎麽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裏的零食 手裏的漫畫 心裏初戀的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隻做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 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
一寸光陰一寸金 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沒有人知道為什麽 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 山裏麵有沒有住著神仙
多少的日子裏 總是一個人麵對著天空發呆
就這麽好奇 就這麽幻想 這麽孤單的童年

陽光下蜻蜓飛過來 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 畫不出天邊那一道彩虹
什麽時候才能像高年級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假期 盼望著明天 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




 
回複小人書:

這些故事跨越的年代真長。

看了你的介紹, 才知道“諸葛四郎和魔鬼黨”是這麽回事兒。 這就是茶軒的好處, 總會有過來人指點迷津! 多謝了!

我的學生時代很多人喜歡羅大佑, 因為他經曆生活, 然後寫歌, 寫得也都是經曆過的苦惱歡樂和掙紮,雖然遭禁,人們也還是喜歡。

這首童年裏, 也是一種迷迷糊糊的矛盾心情, 他唱著盼著長大, 又好像希望著不要長大,這種矛盾就是人常常會有的真實生活吧。

也許是他對真實的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注與同情,引起我們心中的共鳴, 一直鳴到今天。

張艾嘉和羅大佑都是我喜歡的人物。

我把你這篇文字搬走了, 謝謝小人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每個人都懷念自己的童年,快樂苦惱都值得記憶, 羅大佑幫助我們書寫了這種情懷。。。

小人書的介紹為這首歌添了更多色彩,我也得感謝他!

一周愉快!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超喜歡羅大佑的童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