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舊金山之人文篇
(2007-01-14 12:55:55)
下一個
以前很少和老一輩交流,親戚聚會時不是看電視就是茫然四顧,現在老了也開始懂事了,能夠和老一輩就以前認為無聊的事情交換意見,這次和不少親戚朋友見麵算是更多更深刻地了解了社會。
在舊金山華人眾多,但從滿街的粵菜館和來往華人說的話你可以明顯感覺是廣東人的天下(台灣人應該也很多,不過沒有感覺到),準確地說,來自台山和中山的占了多數,令人佩服地是在唐人街台山人建了一座巨大的養老院(當然隻有台山老人才能入住)。早期的從19世紀隨著淘金熱和修鐵路被“騙”來,記得有部電影海嘯就是說官員和洋人勾結,挑起村與村之間的械鬥然後就把人像黑奴一樣擄到去美國當勞工的船上,關在地下艙遭受慘無天日的虐待,最後兩族聯合反抗成功。不扯遠了,總的來說越早來越辛苦甚至可以說是悲慘。到了我們這一代已經算是非常幸福的了。一代又一代的新移民,為了相似的夢,來到這片土地,由於語言的障礙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才能在這裏生存下去,幸好這裏的製度還是公平的,隻要你肯幹,不一定成為人上人,人中人是不成問題的,買不到大房子中房子還是有的,養不起奔馳600來個N手福特也可以,退休賣掉可以到加勒比海或者泰國等地過上帝王生活(中國就要看汙染如何了)。對於他們最大的欣慰則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長,基本上華人孩子都有良好的教育,不但保持華人傳統的謙恭有禮,英語好,可能西班牙語拉丁語也朗朗上口,比起上一代他們有更廣闊的空間,工作範圍也更廣泛不局限於餐飲服務業或者IT等技術工人類型。許多人的成就更是全球皆知,比如像楊致遠,張德培。
到了我們這一代國內讀到大學後出國的,真的已經是非常非常的幸運,因為我們的語言相對早期來的要強很多,我們可選擇比較輕鬆高薪的工作範圍更大,80年大陸剛開始考托福出國的是如何生活的?雖然當年英語門檻非常低,但是當年加州法定打工的最低工資是3.85$,文革令他們的英語基礎幾乎為0,你可以想象他們是怎樣邊讀書邊打幾份工熬過來的,當然文憑幫助下機遇的巧合他們搭上了20年加州IT發展的黃金時期,許多人如今可以幸福地享受生活了。然而對於許多親屬移民他們的學曆語言限製無法像留學生那樣,舊金山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環境,無需英語也能生存,當然代價是巨大的,工作範圍限製,餐館的拿社會最低工資,生存嚴重依賴小費,好一點的在工廠幹幾十年也就是時薪十幾塊,還被大陸的出口衝擊,當年舊金山有3,400家華人衣廠,如今隻有1/10,而且必須是最好的衣車工人才能生存。最大的問題這裏是一個半島,地皮有限,偏偏山勢高氣候溫暖,退休的天堂,導致房價飛升,如今除了舊金山,近郊的鎮也個個飛漲,比如20年前7萬的房子如今130萬。聽說去年白人流出人口達幾萬,他們把房子賣了去中部西部北部舒舒服服養老或者開拓去了。華人就沒那麽大的靈活性,沒辦法象文革那樣隨便上山下鄉,工資低房租高每個月能剩幾分錢,一個家庭很難拿出down payment於是許多人兄弟或朋友幾家合供一幢房子,每個家庭住一間room,或者自己住地下室,把樓上分租。昂貴的月供加上孩子的教育家庭的開支使他們對哪裏有清倉銷售特別敏感(西人周末大賣場裏真的非常非常便宜)。就是這樣咬著牙一點點的積累,一個家庭一般20年左右都能付清一套house,然後在附近的薩拉門托甚至德州再購置一套,總之手頭總是緊巴巴一分錢掰兩半用的。而且我知道許多人在艱難的情況下對故鄉一點不吝嗇,每個月寄錢回鄉,或者把許多親屬擔保過來,除了擔保金還要承擔親戚落腳的開支,帶他們熟悉環境。一個朋友笑著說以前國內工資低,回廣州都是他請客,現在他的同學朋友個個退休房子也不需要供房子,退休金幾千塊一個月用不完,也知道海外生存不容易,所以回去同學朋友天天請他。這個朋友非常風趣,比如教會找他入教,他問:1. 你能告訴我有多少人進了天堂地獄?2. 我在死前懺悔不一樣可以被原諒進天堂?反正耶穌代我贖罪。3. 教會的錢都是少數高層負責,不公開不透明,不可信。而且如果用得正當沒有什麽道理不可以公開。說的教會人士啞口無言。當然還有許多悲慘的故事就不一一多說。
舊金山一行,我特別佩服裏麵感受到的中國人的堅韌頑強,而且也更加意識到我自己也是新移民的一份受到同樣的語言文化限製不太可能指望人上人(其實有個朋友說得好,出來的都是混得不好的),所以千萬不能有什麽優越感,老拿“以前我怎麽怎麽”說事,當然也不需要象百年前夾著尾巴忍辱求全。雖然現在房價比20年前甚至10年前都要高N倍工資並沒有相應上漲導致我們這些新生代很痛苦,但換一個角度看我們和早期來的移民麵臨的困難還是少了很多,凡事貴在堅持,隻要新移民發揚艱苦奮鬥始終如一的精神,房子會有的。
上星期看了PBS的inside china,通過安徽民工入城工作回鄉探親結婚養育孩子艱難供他們求學的生活片斷,揭示了中國城鄉的巨大差距,我為純樸善良任勞任怨的農民而感動流淚,相比之下,我們這些在電腦前衝浪的已經是非常幸福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