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丁丁四海為家

生活如同一杯杯啤酒,初嚐苦澀,習慣了就好,最後欲罷不能
個人資料
正文

人像攝影入門感覺

(2006-09-02 00:34:44) 下一個

寫到淩晨3點半,美女看了不爽不要砸磚(也不要跳樓)

去年學攝影後一直以風光攝影為主,最近才開始研究人像攝影,以前以為拍人沒什麽難度,也沒有什麽意思,最近買了三腳架拿自己試驗一下才發現不容易,什麽不容易呢?就是把不好看的地方遮掩不容易。美女圖看了那麽多,整天品頭論足挑挑剔剔的,其實自己比那些人差很多。

稍微把想法寫一下,因為有些東西有難度,未付諸實踐所以不敢說是心得。

如果用大小來分,人像攝影簡單來說那就是兩類,大頭貼(很喜歡日本漫畫裏用這個詞,是在去年看純情房東俏房客時學會的,搞笑)和全身照(半身也包括),那些什麽室外室內舞台動感藝術的分類暫時不理。兩者的大小主要是臉部占整體的比例,如果用電腦屏幕來說,這個比例差別是很大的,一幅圖放到屏幕大小能看到半身全身的時候臉部得比整個屏幕大部分都是臉要小至少十幾倍。這麽大的差別對大頭貼有非常高的要求,為什麽?因為如果大屏幕的話那臉要比真實的人臉還要大,這麽大的麵積臉部的瑕疵畢現,而人對靜物審美和麵對麵交流觀察不一樣,兩人近距離交流時,一般是注視眼睛而“忽略”了臉的大部分,隻是取了一個大概的感覺,對諸如青春痘疤痕之類的比較忽略,畢竟談話的內容是重點,所以寬容程度高。而看照片的時候則是完全的審視,心理寬容度很低,難以容忍一點點的瑕疵,比如眼袋,皺紋,不均勻的膚色等等。

所以要拍好大頭貼,個人認為最重要排列是化妝,燈光,柔光鏡,相機及鏡頭,三腳架。

化妝以把人顯得年輕為目的,眼袋拉平皺紋痘痘掩蓋,膚色拉勻,撲粉讓人臉不會因為油脂而反光,而不是過度的把人的造型改變,比如把眉毛畫成別樣,戴假睫毛,深眼影等等導致整個人變樣了,當然個人美追求不一樣不強求。本人沒有一點化妝經驗全憑臆想有何不足請大家指出。另外中國人皮膚白點好,倒不是說一白遮百醜,而是黃種人曬了變黑挺難看,白人是變咖啡色,要健康的倒不如做100個俯臥撐,仰臥起坐,爬100級樓梯來得實在。


燈光主要是為了減少臉部高低不平產生的陰影,大部分的光源都是某個方向為主的,特別是室內,所以陰影會很明顯,比如眼袋部分,平時人眼看是淡淡的陰影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但因為我前麵提到了光學的動態範圍小,所以照片出來那個陰影是特別的深黑,人顯得特別老,眼睛也很難看,所以你看專業的需要兩個反光傘柔和的把光從兩邊把任何可能的陰影消除。這裏說一下閃光燈和反光傘,如果直接閃光燈打倒臉上會有什麽效果?光的衰減和距離成平方正比,衰減特快,最常見的就是離光源最近的鼻子部分白花花的,交網這裏我們看了好多哦,所以攝影店裏要買把至少幾百刀的反光傘把光打散投影到人身上,而且燈源是一組燈而不是小小的一個燈泡,如果自家拍多放幾個台燈多角度發射。

柔光鏡很重要,因為我發現即使我那不算高級的sony R1拍大頭貼的話鏡頭銳利得在屏幕上把毛孔都實話實拍出來,如果不化妝那就要靠柔光鏡把臉部blur一下,當然也可以用photoshop。在這個時候使用低檔相機顯示了這方麵的優勢!

由於大部分人像在室內拍光線不夠充足(和戶外差很多倍)所以需要相機速度快以減少被拍主體及人手晃動產生的模糊,這個motion blur模糊和柔光鏡的模糊是兩碼事。這方麵確實需要很貴的相機和好的鏡頭,數碼相機主要推薦富士S3和佳能5D。鏡頭焦距設定應該在50-100左右,那些手持自拍的一般在廣角端我們知道變形挺嚴重的。相機鏡頭不行三腳架自然要用上了。用相機自帶的閃光燈前麵提到了就是不均勻,有距離衰減明顯的問題。而且要照不變型的人臉得離相機2米開外,內置閃光燈已經比較弱。

至於全身半身要求沒那麽嚴格,上述要求一樣適用,不過那個大小已經看不出瑕疵,選擇最佳位置讓最美的輪廓顯示就可以了。以前旅遊拍了很多到此一遊,現在基本不搞了,因為前文提過景深的關係,人清楚了遠景肯定不清楚,反過來也是,當然選擇有色彩的背景虛化突出人體是一種做法,比如下麵這個陽光笑女孩,選擇秋色的背景就很精彩,不過細看似乎有剪貼組合之嫌疑,但是這也是一個技巧,在美麗風景之處也可以利用同一位置拍兩張有人無人然後再合成,這樣前後都清晰。
 

本文主要寫給年輕人看,如果是老年人拍則反其道而行之,要突出滄桑就需要皺紋,色調則黑白為主,少數民族如藏族老人是攝影家一大題材,他們的膚色古銅(不需要拍黑白照),皺紋及臉的特點特別有意思,不過拍照是需要給錢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丁丁好, 建議你把這個貼貼到文學城熱點論壇"攝影沙龍"去:
http://web.wenxuecity.com/BBSList.php?SubID=photography

到時候新朋友一簍筐的, 別忘了老朋友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