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海歸的和反對海歸的, 都拿能不能掙到錢作為論據. 但是, 我看來看去, 沒有人是因為喜歡他們所做的”事”, 而去追求這個”業”.
說明大家所謂的”事業”其實都還在謀生的層次. 有時候想想, 假如我中了彩票, 那還能堅持我自己現在的人生方向嗎? 什麽才是我真正感興趣的工作呢?
其實這個假設的問題很有意思. 因為, 當我們想著當什麽DIRECTOR, 當什麽老板, 發什麽大財的時候, 我們有多少是因為我們喜歡這些事本身, 有多少是因為它能給我金錢, 地位等身外之物呢? 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 假如我不用擔心錢, 社會上流行, 風光的職業我都沒了興趣(現在還有, 也眼熱別人). 最想從事的工作是大學教師, 作家, 社會工作者等. 程序員也是我很喜歡的工作. 這個結論嚇了我一跳. 因為我竟然已經在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了. 對它的不滿隻是覺得它的成就感不夠, 特別是錢不夠.
有些人覺得搞技術不好, 擔心35歲, 45歲後沒飯碗了. 其實, 這些也是從掙錢謀生的角度考慮的.
謀生, 是個沉重的命題. 嚴重幹擾了我們自己的生活的選擇.
所以我產生了一個想法, 想把謀生這個因素摘出去. 看看我們掙多少錢後, 就能不受這個因素幹擾了.
在中國, 這條線是沒法劃的. 因為不確定的因素實在太多. 除了錢,沒什麽值得相信,靠得住的東西. 比如保險, 就考不住. 錢本身也靠不住. 因為國內的金融體係而且財產也得不到保護. 所以, 有錢的人都想把錢轉到國外去. (其實, 就衝這一點, 我就想不通, 中國的希望在哪裏? 如果有魅力, 那也隻是個冒險家的樂園而已)
但是在加拿大就可以. 其政治穩定, 政策也保守而不多變, 各種社會福利製度健全. 保險, 銀行和金融係統健康而可靠. 物價也很穩定.
加拿大的CPP和OAS我覺得就不考慮它了. 隻考慮靠個人自己的金融資產生活. 那麽多少錢才夠一個基本的線呢?
對這個基本線也有不同的定義. 我覺得以我們現在每月的消費數為基準, 再除以保守的投資收益率, 就可以得出, 使我們實現最基本的財務自由的錢數. 這個錢數比我們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少. 大概隻有100萬美元左右.
而如果我們繼續工作, 工作的時間越長, 最後需要靠金融資產養老的本金就越少. 而這筆錢, 假如計劃把它花掉而不是留給子孫的話(也沒什麽太大必要), 則這個錢數還可以再少些.
好了. 這個錢數即使對我們打工一族而言, 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可是財產過了這條線, 將有裏程碑式的變化, 即理論上, 我們將沒有必要為謀生而去工作, 可以自由地追求我們自己真正的夢想. 人隻為了生存而過一生是一件可悲的事.
而是否海歸的討論, 也才真正地變成, 你如果喜歡中國的生活, 那回去吧. 問都不用問, 當什麽DIRECTOR職務, 年薪多少. 說不定, 回去當個希望小學的老師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