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丁丁四海為家

生活如同一杯杯啤酒,初嚐苦澀,習慣了就好,最後欲罷不能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海歸的再思考(5): 終點在哪裏 (圖)

(2006-07-23 06:16:59) 下一個

如果觀察海歸的人士, 絕大多數人都要熬滿三年, 把外國護照拿到手. 再迫切想回去的, 對加拿大再反感的人, 這一步”移民監”都願意坐.

隻能有一個解釋, 他們海歸是暫時的, 最終是要回到國外來, 特別是加拿大.

加拿大有一萬個不好, 可是一致公認, 它是個養老的好地方. 這一點比美國還好.

不過, 海歸們真的能在國內做到退休年齡才回到加拿大來? 或者他們能在國內掙到足夠多的錢而完全不用再考慮在北美重新求職創業? 有多少海歸, 實際上隻能在國內混個幾年, 然後就要回到這條預留的退路上來呢?

我現在也沒有數據. 也不想下一個主觀的結論. 留給大家自己思考吧.

我隻分析這以上三種情況, 留給大家自己對號入座.

第一種, 做到退休年齡才回到加拿大. 總得10幾20年吧. 可以想見, 主要社會關係應該都在國內了. 到老了, 為何要離開一個熟悉的地方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呢? 年輕人麽, 可以說是創業, 或去見世麵. 對於這位退休的海歸而言, 加拿大以前至少呆過4年(否則沒有護照). 也算不上見世麵了. [ 相約加拿大:楓下論壇 www.rolia.net/forum ]

是他在國內呆得太好了? 戀戀不舍? 那為何不在國內一直呆下去? 總有在國內呆不下去的原因.

總而言之, 對這種情況, 我更傾向性認為他並沒有取得什麽象樣的成功. 那麽那些一直呆到加拿大混的人, 雖然也沒發財, 至少人家主要朋友和社會關係都在, 加拿大給他”家”的感覺.

所以, 這種海歸是失敗的.

第二種, 是成功的海歸. 也是所有海歸者的目標. 就是利用幾年撈夠錢, 回到加拿大隨便幹點什麽. 什麽都不幹也行. 這種海歸我也想當, 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成功.

第三種. 在國內幹了幾年, 因故不得不回到加拿大重新發展. 不管是找工作, 還是做生意. 總之, 必須重新在加拿大掙錢. 否則, 日子就要過不下去. 積攢的那些錢不夠退休.

對這種情況我想重點分析. 我認為人數上可能最多.
< r o l i a. n e t >
假定兩個同學A和B都到加拿大數年都入了籍. A決定回國發展. B留下繼續幹. 根據大家在論壇中給這兩種選擇的”判決”, 五年後, B大概隻能還在技術行業裏幹, 搞開發, 或技術支持, 可能跳跳槽, 或做做contractor, 把收入稍微搞高點. 也可能去美國工作幾年, 不管回來不回來, 總之還都算在北美幹, 大同而小異. 年收入從7萬漲到10萬. 老婆應該也有收入, 從4萬漲到6萬, 平均每年5萬. 車有個兩輛, 孩子兩個, 積蓄有個20萬. 房子AB各一套原價40萬. AB分手時各付了10萬首期, 5年後A繼續付大概付了15萬. 考慮到房價漲, 一年漲2萬(5%不到), 淨財產20+10+15+5(算車等其他)=50萬. 工作穩定, 生活平靜. 除非運氣特差, 一般就算被LAID OFF, 也應該能重新就業. 因為多年經營, 非常適應北美的文化和職場. 人脈也足. 英語也夠用.

B賣房帶著10萬加元回國(因為不想在加拿大交稅), 從技術經理開始, 幾年後當上了DIRECTOR, 中間有跳槽, 基本都接得很好. 沒有空檔. 工資從30萬, 到5年後的80萬. (簡單起見, 一年漲10萬).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太多了, 隨便找一個, 某貪官被抓, 他有參與行賄, 所以一走了之)總收入稅後200萬. 國內的房價是否還會大漲, 眾說紛紜, 一則考慮到此時房價已經很高, 二則考慮到國內房地產市場喜新厭舊. 二手房一般大家不喜歡買. 所以, 我假定房價還是漲了一點, 但不多, 最後成功脫手, 不賠不賺.

老婆到底有沒有收入呢? 現在比較普遍的, 國內年紀大的女性,除非專業或能力很強的, 工作很不樂觀. 何況一個人已經這麽能幹了, 很多女的就呆家裏了. 不過, 為了讓B的情形更喜人, B的老婆算她平均年收入10萬稅後.

5年生活開支包括住房利息等, 一年平均10萬吧. 這樣B的錢全部剩了下來. 帶著200萬RMB和10萬加元(原來帶出去的, 或還一直存在國外)於5年後回到了加拿大. 這等於約40萬加元.

這麽算, 可能有一些不精確的出入之處, 但是, 基本上, 區區5年回國打工, 又沒有得到超常規的機遇, 靠工資, 也很難攢出很大的財產來.

但是, 我的目的並非想證明錢上還是留在加拿大合算,因為我的例子設計得也不算嚴密. 就算倒過來, A的房價沒漲, 少10萬, B的房子漲了70萬. 變成B帶著50萬加元回來了, A隻有40萬的財產. B多了10萬, 那又怎麽樣呢?

因為A和B的終點都是加拿大. A一直在這邊經營, 根基紮實. 求大發雖不可能, 小康卻可無虞. 而B離開5年, 又要一切從頭開始. 而B在9年前第一次來時, 還是銳利的技術人員, 所以能找到不錯的工作, 甚至4年都買了40萬的房. 但是這回回來, 他已經是director了, 早就忘了技術是怎麽回事. 做高層工作吧, 5年在國內, 英語就算沒拋荒, 也不可能有長進. 高層職務最重要的人脈卻是徹底清零了.

我們都知道加拿大的工作有多難找. 而一個在國內做高層管理或當老板的人, 想到這裏重新找工作的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這區區10萬多出來的錢, 能頂多久?

天無絕人之路, B通過努力. 一年後, 最終找到了技術工作(因為有人說, 華人在北美隻能一輩子幹技術的命, 我雖不以為然, 但姑且接受之), 而不是LABOR工, 而且夫妻都有年薪6萬(我自己都覺得這太渺茫, 姑且這麽認為吧),.

新的起點開始了, A一家每年總收入16萬, B一家12萬.

這個假設的故事結束了.

我想說的就是, 很多人把海歸的成功定義為掙錢淘金式的成功. 如果, 真象第二類人那樣, 幾年內發大財倒也罷了, 如果回國也是打一份工, 雖然當上了並保持了高薪職位. 假如不能掙出足夠回加拿大養老的錢, 而最後不得不回到加拿大的職場上重新奮鬥的話, 那一”動”可能還不如一”靜”. 因為北美作為終點, 在這裏奮鬥,積累的不僅是一點錢, 而且還有本地經驗, 能力, 人脈等. 這些對長遠在此地發展更為重要.

當然, 許多人海歸為了經曆, 為了夢想, 對這類人無論成敗, 我們總是滿懷敬意的. 本章因為純粹談錢和機會這些俗的比較. 所以, 不考慮為理想而奮鬥者的情況.

丁丁注:此文(以及此欄箴言轉載)均為丁丁喜愛的文章轉載,首篇會介紹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