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胖弟為在下《駭海鉤沉》集作序

(2006-06-28 14:22:46) 下一個
在網絡上接觸古板老師,是從讀他的古詩開始的。從來沒有一個人,讓我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如此深入地窺探詩的背後,隱藏的那種真實的人格。或許我們倆的經曆有相似之處,或許我一直在偏執地用自己的意識形態,曲解著古板的初衷。不管怎樣,對於這個帖子,我想說一說我自己讀後的感受。

首先,古板的詩中,對於靜態的描寫,是我在網上讀到的作品中最好的。從而想見,他的這些詩,不是為作詩而作的,而是在眾多的漫長的思索中,捕捉到的一些還沒有一閃即逝的東西。他自己已經到了駕馭語言如輕車熟路的地步,所以他對思索的描述,隻是很簡單地用某種語言形式來作為一個載體進行表達。這些是詩嗎,古板是詩人嗎?別人說是,他自己,可能會說:不是。

其次,從他詩中所體現的真實感受來講,也是我見過的最能令我引起共鳴的。我時常想起一位古人,拿他和古板相比(當然了,隻是相比,其實比不上),這個人是:蘇軾。古板有蘇軾的深沉,卻沒有蘇軾的瀟灑,但是,他有蘇軾所欠缺的對於社會底層知識分子真實生活的體會。而且,古板所擅長的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我想或多或少,也是受了蘇軾的影響。

第三,從詩的狹義的意境上講,古板的詩,大多數是體現一種知其不可奈而安之若命後的餘思,是一種對於利益麵前道德淪喪的危機感,是在被社會認知的底線上的自我掙紮和發自內心深處的呐喊。他的詩有各種體裁和題材,但幾乎每一首,都滲透著那種莫名的沉重。如果您因為共鳴而感知了這種沉重,那麽你會掂量出作者無意中遺留在裏麵的人人都與生俱來而擁有的但大多數人都已忽略不計了的最基本的對於社會的良知。

好了,我拽完了,您也來讀一讀,說一說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