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肺炎傳染鬧得沸沸揚揚地,各種消息到處都是,不想知道都不行。昨天讀了幾篇專業性的小文章和資料,用日常用語總結一下,對這次傳染病有個基本的認識。
每個傳染病,都有一個數字用來描述它的嚴重程度,這個數就是'傳染比',即一個得病的人(帶原體),在無控製措施的狀態下,能傳染幾個人。很容易想象,這個數和傳染方式(呼吸,飛沫,或接觸),人口密度,病毒本身等因素有關。據哈佛大學一個公共衛生專家模型計算,這次武漢肺炎的傳染比是1:3.8 (為敘述方便,簡化為1:4),也就是說,如果不采取措施,它的傳播是以1傳4,4傳16,16傳64的速度傳播開來的。當然,模型計算的結果取決於其中一些參數的假設等,還有其它計算結果說傳染比為1:2.6的。
在各種傳染病中,傳播最快的是麻疹,屬於呼吸傳染,傳染比介於1:12到1:18之間。上次非典是1:2到1:5。估計這次的傳染比和非典基本一樣。但這次武漢肺炎和非典不同的地方是潛伏期。武漢肺炎潛伏期為14天,而非典潛伏期為幾天的時間。試想一下,14天之內,一個帶原病人以1傳3或1傳4的速度,會傳染給多少人啊。
眾所周知,控製病毒傳染的常用措施為打疫苗和隔離。接下來的問題是在一個人群中,至少需要多少人實行措施才能防止蔓延? 很顯然,如果100%的人都采取了有效措施,那麽傳染會立即杜絕。一般來講,如果傳染比是1:4,至少要有75% 的人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止蔓延,如果是1:3,那麽需要至少67%的人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止蔓延(即感染人數不再增加)。一般新的病毒都沒有現成的疫苗可用,因此隔離是唯一可行的措施。隔離的具體措施無非是遠離人群(一般飛沫傳染距離被認為是2米),戴口罩,手套,防護眼鏡,甚至穿防護服等。這些都要改變人的日常生活習慣。改變一個或幾個人的生活習慣不是辦不到的事情,但如果改變諾大一個人群總體的生活習慣,則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說,中國政府的號召力和執行力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幾天之內,通過政府的強製與各種傳媒的動員,舉國上下,特別在重感染地區或可能感染地區,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隔離形勢。這種隔離措施的實施勢必會使今後的感染傳播比例越來越小而很快終止。
順便說一下這種隔離的必要性。隔離措施,不但會使人的生活不方便,同時也會影響經濟甚至社會的穩定。如無必要,是不能輕舉妄動的。但目前的社會,火車,汽車,飛機等交通 之發達,流動性大大增加,使傳染的速度與範圍大大增加,據統計估計,在其它城市中,每500至700人中就有一人近期從武漢返回。一個人如果逛一次商場,可能就會遇到2到3個這樣的人,如不采取措施,被感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病毒的傳染,會危害我們的生命與健康。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另外一種病毒,它危害我們的文化,思想,與對事物正確的認識。這種病毒就是'謠言'。謠言的危害,傳播,與防治與病毒的危害,傳播,和防治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因此,我將它們並列視之。例如,關於這次與上次非典的病毒傳染,同時出現一種謠言 說是某某國家製造出來專門針對中國人基因的一種病毒,還有說是武漢某某病毒研究所泄露的基因病毒等等。都是舉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說的煞有介事。其實,人類目前是不能研製專門針對某個種族基因的病毒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不同人種之間的基因差別要遠遠小於人與人之間的基因差別。加之人與人之間的基因差別是微乎其微的。其實,即使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基因差別都是微乎其微的。但畢竟要比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得多。如果真有這種技術存在的話,其研發序列應該是先有專門針對例如老鼠蒼蠅等的而對人或寵物無害的殺劑。到目前為止,還沒聽說過類似的產品。
以上的傳染比等皆為統計意義上的數字,也就是在一個眾多人群中平均意義上的數。在實際中,每個帶原體的傳染能力是不一樣的。在每個傳染群中,都有超級帶原體與低染帶原體,其比例大約為20比80。從被傳染人群中看,也是如此,80%的受染者來自於20%的傳染體,這20%就是超級傳染體。而20%的受染者來自80%的傳染體,他們是低染帶原體。這就是自然界與很多社會現象中的所謂的20/80法則。
這裏我想說出我的一個想法。即除了響應各種隔離號召之外,應服用複合維生素。一個是提高免疫力,從而降低受感染的可能性。另外,也可大大降低得普通流感的可能性。現在是一個敏感時期,得了流感勢必會擔心,從而要去醫院檢查確診。
最後,做一下預測。根據目前全民隔離的形勢,我預測,最晚不過2月中旬(一個潛伏期之後),感染得病的總人數就會呈現下降趨勢,3月初到3月中旬,這次傳染就會被抑製住,危險就會解除。立此存照,以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