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飄諾葉勒 (圖)

(2006-06-26 14:37:49) 下一個

1918年2月11日,在諾葉勒,法國北部Picardie地區的一個小村莊,上千名來自中國的一戰勞工在慶祝他們的傳統節日——春節。
在這一地區,當年大約有12000名華工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築起了法國的西北戰線。戰後有記錄顯示,2000名華工犧牲在異鄉,而更多的人則下落不明,其中有843名葬在諾葉勒鄉間曠野的中國人墓園裏。多年以後,經過戰爭、經濟蕭條、生活匱乏…,當年華工的春節早已化做了諾葉勒曠野的一陣清風,可在今天的諾葉勒市,每年的4月4日清明節為華工掃墓的日子已經成為當地的節日,諾葉勒市市長說,這個節日象征著春天的到來。
劉湧清,山東臨清人,死於1919年2月28日;孫順品,河北直隸人,死於1919年1月17日……,潔白的石碑排排靜立,它們的周圍是鮮花和綠草,勁風吹過,青鬆嘯搖。
“雍雍穆穆,號鼓和鳴… ”,祭文回響,香案擺過。4月4日一早,旅法華僑華人代表上百人,用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儀式祭拜先人。小號回旋,當《馬塞曲》響起的時候,這些在法國最為困難的時候來此的華工當年可能不會想到,他們的英勇行為多年以後會繼續申張;他們可能不會想到,他們的犧牲是中法友誼的基石。“中國的兒子遠離祖國,他們的犧牲值得我們悼念和尊敬,祭奠他們是我們的義務。” 諾葉勒市市長說。
遠處走來一位法國老人,左手牽著小狗,右手顫抖的拿著一張已經發黃的照片。“你們好,我的中國朋友,”老人顫抖地走過來,親吻著素不相識的中國客人。“那是我,”她激動的指著照片中站在兩名華工中間的小女孩,“他們都是好人,他們講法語。”MICHELE BIZET,那時1919年,她3歲。照片中的兩名華工早已下落不名,可MICHELE每年都要來掃墓,來尋找美好的童年,來看中國朋友。隨同她來的還有她的侄女和鄰居。
早春,曠野的風還有些冷,諾葉勒的中國人墓園佇立在風中,猶如一座豐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