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
(2007-05-21 19:08:57)
下一個
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
中共不計前嫌 善待死者親屬
07年1月14日在上海黃埔同學會議結束後,《鍾山風雨》作者金寶山
采訪了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現簡介如下。
感念祖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王玉齡激動地說:“我們母子定居上海,
安度晚年。目前,我擔任孫中山國際基金會總會副主席、香港特區黃埔同
學會副會長、美國黃埔基金會榮譽會長。2005年金秋時節,中共中央、國
務院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舉行盛會慶祝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我應邀出席,
見到了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感到欣慰。”
王玉齡說,張靈甫戰死時我才19歲,為了照顧母親和兒子,我未再嫁。
1948年,我帶著母親、兒子隨軍撤到台灣,定居台北。那時我們很苦,每個
月隻領撫恤的幾十斤米。為了生存,1953年,我24歲時考上了財會專業。那
時經濟拮據,我上午做文秘工作,下午和晚上到大學聽課。經過4年苦讀畢
業。此後我們一家三口就生活在美國,我在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至退休。
談到中共不計前嫌,善待戰死者親屬,王玉齡女士感慨地說:“周恩來
總理生前對我和家人一直很關心。1973年秋周總理從僑胞口中得知我的情況?
命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黃華設法找我,邀請我到北京訪問、觀光,歡迎我葉落
歸梗。開始我有點猶豫,正式接到黃華的信後才打消了顧慮,從美國經香港
抵達廣州觀光。接待我的外交人員轉達國務院的意見說:\'王玉齡和楊振寧兩
人何時想回大陸,可隨時簽證,來去自由。\'我於1973年9月飛抵北京。周總
理接見了我,他懇切的說:’我當過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張靈甫是我的
學生。我們沒有把他爭取過來,我有責任!’周總理接見後,又安排我到幾
個大城市密密參觀。所到之處都給予很高規格的接待。此後我每年都去北京
訪問一兩次。1976年1月周總理逝世,我很悲痛。同年5月,我再訪北京,鄧
穎超大姐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我,親切地與我談心、話家常,關心我的生活
。”
張靈甫陣亡之地,原在一個岩洞裏,現在這個岩洞隻能見到一長條洞口,
人已不能進入,原因是當初受到炮轟,加之60年的風吹雨打太陽曬,一
塊大石頭從洞口塌了下來之故。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和軍事主題公園”,目前正在擴建之中。
(本文轉載,文責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