涑水河

信馬遊韁,瀟灑走四方
正文

別了,垂楊柳

(2006-07-20 09:59:05) 下一個

據說,柳樹好堿性,經常擇水而生,一般常年有水的地方,便會柳樹成蔭,我的家鄉曾經就是這樣。

象所有的大山一樣,中條山的每一個麵向平原的山穀或大或小都有一條河,或者一條小溪,或者一條山水溝,流向涑水河,並入不遠的黃河,最後奔向遠方的大海。

兒時的小村莊緊靠著一條小溪,因為溪水時有時無,隻有下大雨,山裏來的洪水才由此經過,可以在雨後流上幾天,所以我們便叫他山水溝。沿著山水溝,散布著一些池塘,村民就在池塘邊蓋房立家,世世代代流傳下來,形成了我們的小村莊。池塘邊環繞著許多高大粗壯的垂楊柳,春季時柳絮滿天,散發著濕潤的春天的氣息,淡淡的翠綠色的,細長的柳枝在微風中搖擺,婀娜多姿,和水麵上的倒影連在一起,仙境一般;炎熱的夏天,小孩子在池塘裏遊泳戲水,樹上知了整天鳴叫,碧綠的樹蔭灑滿水麵,其魅力,絕不比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綠楊差多少!

沿著山水溝的兩旁,零星的長著一些柳樹,遠遠看去,像一條綠色的大馬路, 一直通向山的深處,水溝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野草,打豬草時,永遠也不用擔心空手而歸。後來,農業學大寨,冬季農閑時,大修梯田,村南的山坡被修成了漂亮的梯田,原來長在山坡上的野草,柏樹被扒了個精光,全都種上了小麥,或是綠豆。結果,下大雨時,蓬鬆的梯田被山洪衝得一塌糊塗,站在村頭遠遠望去,原本是墨綠的山坡,在雨中變成了黃色的泥漿,漿糊一般的泥水,鋪天蓋地湧下山來,那可憐的山水溝即時被泥沙填滿,洪水溢出,和那些直接就撲向村莊的山坡上的大水混在一起,浩浩蕩蕩,嚇人的很。村裏的大道成了河,路旁的許多房子也被水衝垮了。

夏天過後,農民們在冬天,接著修整那千瘡百孔的山坡上的梯田,大家堅信, 人定勝天!

接著是平田整地,為實現農業現代化,鏟平了山水溝(好像當時有個電影叫做龍須溝,忘了主題是什麽了,隻記著名字,好像時號召全國人民政治藏汙納垢的龍須溝),把一片片的小塊田鏟平,連成一片,以便於大型機械化操作。為了給大人們平田整地加把子勁,我們小孩子在學校排練愚公移山的節目,那年冬天在田頭表演,記得我好像是演大山的一部分,和別的小朋友一起手扶肩膀,組成一座山,找一個小朋友做寓公,用大鏟子在我們的腳下挖土,挖一會,我們轟隆一聲到地,大家一塊喊:毛主席萬歲!中條山被寓公成功移走!

那一年的夏天,大雨再來時,山洪沒有了路,隻有四處橫衝直闖,而剛剛被鏟平或是填平的農田,根本擋不住這脫韁的野馬,於是乎,山洪夾雜著一路上卷起的黃土,象無頭的蒼蠅一般,見低處就走,見縫就鑽,奪路奔向遠處的涑水河,身後留下一片淒慘慘,爛糟糟的黃土地。

幾個年頭過去,幾場雨過後,倒掉了許多的房子,泥沙填滿了池塘;沒有雨的時候,池塘是臭烘烘的爛泥塘,下大雨的時候,整個村莊是片汪洋。村邊的蒼蒼中條山像長了賴頭瘡,村裏沒有了池塘,柳樹開始枯黃... ...

又過幾年回到家鄉,池塘已經變成了用來積肥的臭泥坑,池塘邊的磨房變成了馬廄,昔日拂地的垂楊柳已經變成了黑漆漆的拴馬樁... ...


我們終於讓山河變了模樣...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