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致某大師們之學生、某人之後人之老師徐軍(曾用名),徐浚清(現用名

(2006-06-04 23:45:38) 下一個
致某大師們之學生、某人之後人之老師徐軍(曾用名),徐浚清(現用名)及先任太太某派之傳人張麗麗(曾用名),張莉莉(現用名)的公開信(注:本人加一連串定語是為了其當事人對號入座,他人有同名同姓者別張冠李戴)有些事不該公開回信,但是這是不得以的辦法。因為你堵塞了任何溝通的渠道。這封信一直在寫與不寫的掙紮中,一是事務太忙,不得分身,二是,往事並不都是美好的。所以不願意過多的觸動心底的弦。年紀大了,更想追求一個平靜的日子。另外事到如今,你給我姐的信,已給默楠看過了。對她我隻能說為她我舍臉努力過了。但是有幾點問題還是想表達清楚,首先是為默楠,她尚年幼,成人的事務給她造成的影響是無法消除的,事到如今,因為你的自私對她的傷害仍在繼續著。其次是澄清事實,以免你總是誤導你周圍的人,特別是你現任太太張莉莉女生。似乎是謊言重複了多遍,就變成了顛覆不破的真理。這就成了在這幾個月的掙紮之中,我最終要寫這封公開信的理由。一、想出國絕對不會選擇你當年嫁給你是因為你窮首先我要告訴你,我從來沒有想出國。如果我當年想出國就不會選擇你—— 徐軍(曾用名);徐浚清(現用名),當時就會跟某人去美國了。在學業上我不是一個向往象牙塔頂部攀登者,我怕累著自己。我從小長在北京,我喜歡北京的城市文化、人文氣氛和四季分明的氣候。我也更習慣用北京人特有的方式表達,表現我自己。北京對我的情愫和風格有著深深的影響,我覺得生活在北京最舒坦。要我到另外一個國家,與另一半攀登語言高峰,然後將用半生不熟言不達意的語言,蹭入主流社會,表述自己那在北京文化的熏陶下的豐富的思想與情感。我覺得那樣活著很不爽。再說,出國並不意味著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成功,反而人生變的剛艱辛了。自十六年前分開之後,我含辛茹苦的帶著默楠。拚命的為我們母女的生存及能活的更好掙錢。今天,我們有了我們的生活。你在國外仍在追求的東西,我們已經有了。到了這個年齡,難道要我放棄這些,到國外重奔小康?年輕時我都沒有這個興趣,更別說現在了。當年選擇了你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窮。在我們都年輕的時候,你有什麽資本?你英俊嗎?除了個子高些,似乎沒有。你有錢嗎?連正式工作都沒有,被清華大學某實驗室借用。你有可榮耀的家境嗎?你家住在北京城的北邊,馬甸附近一條破舊的胡同,一間慘敗的小平房。你母親的臥室是在這間小屋後麵自搭的小抗震棚裏。你母親每晚都會按時守在那小小的黑白電視機前,那是她一天生活中的亮點,給她那重複而乏味日子帶來了娛樂,同時也給這黑暗低矮的小屋帶來了一絲光亮,你母親已困得頭都抬不起來時仍要硬撐在這電視機前,企盼著下一個節目高潮。這種景象現在還時常曆曆在目。第一次去時的那憐憫之情油然而生,同時也能深深的理解你完成大學學業的不易。很受這種奮鬥精神之感染。當我第一次帶我父母去拜會你母親的時候,他們大吃一驚,盡管我此行之前已經吹了很多次風,但那種環境還是大大的出乎了他們的意料。然而由於在那個年代我們所受到的局限性的教育,我那幼稚的理想主義,和不切實際的浪漫情懷,一再貶斥那些嫌棄貧窮的行為。所以“窮”當年沒有列為我選擇的標準之中。隨之而來的生活教育了我,讓我明白的很多的道理。一個人的情操、性格、情趣、境界和觀念的形成與其成長時代的大背景、生活的小環境及家庭的狀況,是何等的分不開啊!在我們年輕的時候,不懂得什麽是愛情和憐憫的區別。也不知道知識不等於文化。以為學識上有建樹也必是有修養的人,誤以為大學生都是知書識理者。不曉得大學的專業教育隻是強調技能的培養,而幾本高等數學書對人在人文修養和理念與信仰上沒有太大的幫助。那時,整個社會都太看中學生的智商,而忽略了對情商的強調,••••••等等這些無知,當我們走近和走進時,才慢慢的認識。乃至意識到其重要性,所以也注定了這個結合不會有圓滿的結局。http://spaces.msn.com/holdingfirmtothetruth/http://www.blogcn.com/u2/15/97/tribulations/index.htmlhttp://www.chinablog.com/user3/tribulation/archives/2006/79909.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