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立學校的學製是從學前班(kindergarten)開始的。去年八月,語言和社交發育相對滯後的小兒子弟弟該上學前班了。經過長考,我和先生決定放棄轄區內全加州考分排名前十名的小學,改送他去學區裏一個不以考分為教學目標的抽簽才能取得入學資格的小學。在做這個決定前,我同弟弟將來的學前班老師Vicki有過兩次接觸:第一次是去年上半年學校的“下學年度招生說明會”。Vicki代表學前班老師們介紹學前班的教學概況,印像很深的是她回答家長的問題時講的一句話:隻要你願意把你的孩子交給我,我就有辦法教好她(他)。第二次接觸是我們抽簽拿到入學名額後,同校長就弟弟是否適合這個學校辨論。Vicki旁聽了我們的激辨後同意我的“結論”:即然大家都不確定弟弟是否適合這個學校,為何不讓他試試再下結論呢?
再過兩周,弟弟就要從Vicki的學前班畢業了。下學年弟弟會繼續留在這個小學讀一年級。盡管我們還在繼續思考到底哪個學校是最適合的學校,一年來我們至少驗證了現在的學校是使弟弟感到最開心的學校,Vicki是目前為止弟弟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前幾周我們得知Vicki被學區評為年度老師)。
根據學校的校規,每家的學生家長每周要在班裏做四個小時的助教,每個助教要接受九次,每次三小時的“職前培訓”, 每月各班要開一次家長會。通過近一年的助教和其他義工活動,我真正實現了同弟弟一起上學的願望,同弟弟的世界更接近了,也親省感知了什麽是“最好的學前班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