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華

分享閱讀的愉快,思想的火花.
正文

散文: 詩詞裡麵的琴臺知音

(2006-06-07 09:53:52) 下一個

小的時候 , 漫長的寒假是在爸爸的書房裡麵度過的 ………..

< 朱自清傳 >< 謝冰心全集 >< 唐詩 >< 宋詞選 >< 魏巍 - 誰是最可愛的人 >< 徐誌摩傳 >< 揚朔散文集 >< 寬容 >< 中國古代史 >< 世界名畫 >< 中國現代文學 >< 水許 >…… 看的自己不知身在何處 , 彷彿就站在先人聖人們身旁 , 聽他們或指點江山 , 或高聲吟頌 , 或燈下暢談 ……..

自己的觀點也就不知不覺的形成了 . 後來 , 讀的最多的還是詩詞 .

記得第一首會背的唐詩 , 是父親晚餐時一邊飲酒一邊教的 ,

王翰的 < 涼洲詞 >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飲琵琶馬上催 , 醉臥沙場君莫笑 , 古來徵戰幾人回 .

當時父親政局上不得誌 , 我們全家為支援大西北分離多年 , 才又剛剛團聚 , 身處古城西安 , 倍感當時的滄傷和豪邁 . 生平第一次被詩所感動 . 後來 , 還依據此詩 , 畫了一幅將軍馬上吟酒高歌的毛筆水墨畫 .

以後求學的日子裡麵 , 好好的背過 < 琵琶行 >< 長恨歌 > 還有很多的宋詞 . 其實宋代 , 是漢文化的高峰 , 然而又是漢民族最具有悲情的年代 , 那段歷史 , 是我最不想看 , 又最不能理解的一段歷史 . 為什麼野蠻可以戰勝文明 ? 這個問題 , 直到了我離開家鄉多年以後 , 才弄明白 .

讀詩可以意會 , 不可言傳 , 這是我的體會 . 可能漢民族天性含蓄吧 , 古人自持清高 , 寒窗十年的苦讀 , 自然和凡夫俗子沒有共同的語言和話題 , 巨大的反差是製度所賜 , 到也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 , 畢竟當時的文化教育遠不能與現代相比較 .

< 琵琶行 > 裡麵 , 唱到 ;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

知音一辭 , 作者沒說 , 當然身為朝廷的官員 , 即使被貶 , 也不可以與賣唱的女子互稱為知音的 , 即使此女是京城教坊第一部的高手 . 我們也不可以拉著大詩人白居易對他說 …… 你怎麼話到嘴邊又不說出來 , 真的虛偽呢 …..

好在白居易是現實主義的詩人 , 能與歌女友同命相憐的詩作 , 就很了不起了 ……..1300 年以前哦 …..

自然 , 我也覺得有些迂腐 , 詩人們才華橫溢 , 卻又限製多多 . 不過至少白居易還有知音 , 嶽飛可就沒這個福分 ….. 先不說 < 滿江紅 - 怒髮衝冠 > 一詞 , 看另外一首 :

< 小重山 >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裏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鬆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看來 ,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 在古代大有市場的 .

在我離開家鄉的前一年 , 偶而一次 , 翻閱到朦朧詩的作品 , 之前有聽到說這些人是頹廢派的說法 , 還有的評論說那些新詩人連書都沒讀完 ( 倒是真的 , 文化大革命時 , 這些詩人們還是學生 , 下鄉放牛養豬去了 ), 好奇吧 , 看了舒婷的 < 致橡樹 >, 一發不可收拾 , 甚有白居易的同感 …… 這首新詩 , 讓我對女孩子的內心世界有了一個固定的想法 , 儘管這個想法是如此的純潔 , 是我對異性得標準之一 , 也儘管這個想法後來讓我吃盡了苦頭 , 我還都沒有改過的想法 .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諺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漢朝、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愛 ——
不僅愛你為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現代詩的好處就是 , 說的很明白 , 寫的像好聽的歌詞 . 也帶有現代的氣息 .

男女的地位 , 不在像是古代 , 同舟共濟 , 共同的理想成為了主題 . 要知道 70,80 年代的中國 , 雖然女子能頂半邊天的口號喊的震天響 , 但在婚姻生活中的人們 , 還是封建社會的觀念呢 . 生活物資的貧乏 , 使人們多半還在注重婚姻是物質的結合 , 記得當時的流行是 : 男方要有 180 公厘的身高 , 要是幹部 , 大學生 , 要有房子 , 要有自行車 , 要有手錶 , 縫紉機 , 結婚首先要做一套家具 ( 俬 )….. 要請十桌的酒席 …….. 這個時候 , 舒婷的詩 , 就像她所說的那樣 : 像英勇的火炬 .

或許我這一輩子都不會見到舒婷 , 但這裡 , 我也要向她致敬 , 她的現代詩是一個裏程碑 .

於此同時代的 , 是詩人顧城 , 這位富有哲理性的偉大詩人 , 我行我素 , 四處漂流 ,

浪漫而又悲情

1993,當我聽到他在紐西蘭南島不遠的一個叫做激流島上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難過和震驚的說不出話來.詩人一生坎坷,才華橫溢,12歲下放(文化大革命的學生都要去農村)養豬,做過木工,又失業,憑著寫詩成為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又成為奧克蘭大學的研究員,講師.然而,他又放棄一切…..和一位妻子,一位紅顏知己生活在孤島上.

 

可能顧城自己覺得曲高和寡呢.

 

遠和近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我是一座小城

我的心,
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沒有雜亂的市場,
沒有卸嗟木用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