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藝術中心,還是在本地屬於高檔的聽音樂會的地方。這次是國家交響樂團伴奏。很有檔次的。肯尼迪中心,進去仍舊是高雅唐璜,高高的大堂,吊燈閃亮成串的吊下來,紅地毯,軟軟的。進去看見有製作精美的小提琴,擺在講台上,是個一個婦女的組織集資的。小提琴上麵簽滿了名字。一把把小提琴,打扮成穿了花衣服的玩偶樣子,琴身上全是好看的圖案,很有意思。
照例這種音樂會,來報道的全是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太。他們真的很需要社交活動,年紀大了,估計吃也不能帶來太大的享受,劇烈的活動又不可能再去參加。那麽穿上好衣服,來聽個音樂會,真是一件享受的事情,活動了筋骨鍛煉了腦筋。和以往不同,這次因為有李雲迪的鋼琴,來了很多中國人。大家都打扮的很正式,要不是天氣冷,會有更多的人穿晚禮服。
都坐滿了。不經常聽音樂會,每次進來,看到舞台上大小提琴吱吱拉響,就很興奮。我還是很喜歡聽交響樂的。這種“有組織有預謀的”音樂,統一協調,氣勢宏偉,每次聽得我心潮澎湃。也不是我有多少音樂細胞,就是四麵八方的聲音匯總成一種和諧優美,讓我感到其中的秩序。如果說 Jazz 是隨意的即興,底層的靈魂訴說,和 Jazz 相比,交響樂就太正式和做作。很多真正的音樂人,到更喜歡 Jazz 的靈活形式,反感這樣的格式化的正規古典音樂。也許我是理科學多了,覺得規矩也有規矩的優美整齊。況且,這些貌似威嚴的交響樂,每個作曲家還是有他們獨到的理解和對音樂的演繹,裏麵也可以聽出閃亮的童話精靈。
開始演的是拉威爾的一組曲子。裏麵有著名的鏡子集裏麵的曲子,還有那個給死去的公眾的孔雀舞曲。拉威爾的曲子,算是革新派了,是音樂的印象派大師。他的音樂特征是“就是對往昔和異國情調的迷戀,同時帶有法國式的敏感與精致。”上次聽的鵝媽媽的故事也是他的作品, ” 弱音處理的弦樂、豎琴、鋼片琴、鍾琴以及對整體樂隊的調配充分展現了拉威爾獨特的音樂色彩。 ” 我喜歡童話,就很喜歡他的這種風格。覺得很空靈。
然後,舞台上就推出了三角大鋼琴,推到中間,瀟灑的鋼琴王子李雲迪就登場了。他真帥。很年輕,頎長身材,黑色燕尾服,真是玉樹臨風。他這次演的是李斯特的曲子。手指靈活不說,把這個 E notes 彈的,要激情有激情,要技巧有技巧。當看到他在鋼琴上那樣靈活的讓這架鋼琴發出這樣優美動聽的曲子,這樣的演奏,真是天才了。當他演奏完畢,掌聲雷動,漸漸有人站起來鼓掌,然後站起來的人越來越多,他不停的出來謝幕。不得不說,那一刻,是很些有民族自豪感的。皮膚國籍這些事情,從來沒有能阻礙人類對這些智慧優美才能的喜愛,這些站立鼓掌的金發碧眼,給他鼓掌,是因為他的傑出才華,給音樂帶來的美麗。這些才華橫溢的東方人,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國際舞台上。真是民族的驕傲。
李雲迪算是青年才俊了。媒體上稱為鋼琴王子。他原來是重慶人。從網上查到的資料是這些:
“雲迪
2001 年,李雲迪留學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師從歐洲最具聲望之一的鋼琴教育家阿裏 · 瓦迪。同年,簽約全球最具影響的德國環球 (DG) 唱片公司, 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簽約該公司的中國鋼琴家,陸續推出四張古典音樂專輯。其中,第二張專輯《李雲迪 · 李斯特》榮獲國內外多項音樂大獎”。
從重慶走出來,走向國際舞台,這也是在這個時代可以有的事情。他是很幸運的,天才得以發展,滋養。不知還有沒有同樣的天才,敏感的天性埋沒了,沒有成長出來。就像灑在地裏的種子,很多就埋在地下了,從來沒有見過泥土外的陽光。
隻是他彈的不是很多。聽了很有些不過癮。不過大家分析,這個彈琴屬於體力活。別說彈琴了,我敲字手都會疼。這個彈琴表演,還是現場那麽多人看著,演繹音樂,一場下來,能量一定消耗巨大。對這些音樂家,還是除了崇敬就是崇敬了。希望這個青年才俊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和以後的輝煌。
可愛的小提琴
我不記得這張煎蛋的照片是從哪裏download的了。最好玩的是右下角那行字,大意是:請不要撇下我一個人走...
橄欖樹真是知識淵博,佩服,佩服 :)
曾經有人評價說,李雲迪的演奏感情更充沛,更能令聽者動容,不像朗朗那樣太過拘泥於技巧。我是外行,在網上聽到他們各自的演奏片斷時,並沒有那樣的體會。明亮你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