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二月二號, 是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 這天, 大家都雲集到Pennsylvania附近的一個小鎮, 激動的等著這隻可愛的小動物, 從洞裏鑽出來, 告訴大家, 我們是有個早春, 還是還要熬過另六個星期之久的寒冬.
這個曆史由來已久, 據說是德國的風俗. 當時大家覺得, 動物在這一天, 有特別的靈敏的感知, 如果用動物世界
不過是, 土撥鼠不知道, 它探頭探腦出來探尋天氣好壞的時候, 我們笨拙的人類, 也圍在它周圍, 心急火撩的要知道, 春天什麽時候來.
不管多少次春夏秋冬的交替, 春天在我眼裏, 永遠是那樣明媚的挑逗. 小時候, 最喜歡的是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 我無可救藥的被課本上那幾條簡單之極的綠色垂柳所吸引. 當年伴隨著寒假結束, 新學期的開始, 新書散發著油墨的香, 急急的翻開, 裏麵的文章, 也是春意盎然, 比如, 放風箏, 和梅雨潭. 風箏是橘紅色的, 那個橘字, 我還在聽寫的時候, 寫不出來, 很不情願的沒有連續拿到滿分. 梅雨潭的綠, 那晶瑩而多芒水花, 那溫潤的碧玉. 這些, 伴著我, 坐在滿是陽光的教室裏麵, 新的學期, 新的課本, 新的希望.
那時, 有的是希望, 那時, 是人生的春天. 單純, 活潑, 明媚而又無比的簡單. 而這人生的春天, 卻是守不住的, 也如同那楊花, 點點隨風飄散, 倏的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 而成年的生活, 到越來越象那部電影, 土撥鼠日.
那個電影大意是這樣的: 在傳統的土撥鼠日這一天,主人公陷入了一個偷天陷阱(這部片子的另一個譯名),每當他第二天醒來,都是相同的一天:土撥鼠日。這永恒的一天中,永遠都是相同的人與事。必然有一個人要在路上相遇,必然有一個人要被汽車撞死。他鬱悶之極, 他選擇跳樓, 選擇去監獄, 不管他怎樣折騰, 第二天, 還是同樣的鬧鍾叫醒他, 告訴他今天還是土撥鼠日. 無奈的生活, 就是這樣一天一天沒有希望和新意. 主人公最後忽然明白,原來沒有明天也就意味著一切行為都沒有後果。沒有明天也就意味著對於未來的全知全能。沒有明天就意味著你是上帝。最後, 主人公開始救人, 開始學鋼琴, 終於, 他最後贏得了他愛慕女子的心, 那天, 他們一起入睡, 第二天醒來, 外麵飄著雪花, 明天到了.
當我們坐在會議室裏, 重複和老板商量問題時候, 說話的語調和用詞都一成不變的一樣, M也是一樣的撓著頭發, 我們會同時有種感覺, 我們到了那個永遠爬不出去的土撥鼠日. 隻可惜, 重複是重複, 我們依舊不能預知以後發生的事件, 或是可以算準運鈔車何時到達, 趁看守打盹的時候, 把錢拿到手. 於是, 我們無奈的一天又一天, 局部的陷入一成不變,
電影告訴我們, 其實打破無奈的循環僵局, 還是在於自己, 在於你的選擇, 在於你對每一刻的使用. 這樣,可以在循環重複中, 成長. 可以看見有一天, 自己可以彈得美妙鋼琴, 逐漸成熟而有魅力.
冬天過去, 是春天. 然後周而複始. 人生的生理的春天, 也許是再也不會回來了. 而如果, 我們定義, 那春天, 是心靈的蘇醒, “天衣無縫, 渾然大氣, 是先天的天地精華與後天的著意磨礪融會貫通”, 那種蘇醒, 是一種明心見性的領悟. 這樣, 或許可以給循環往複的生活, 一個很好的期盼.
大家圍著洞, 看這個可愛的土撥鼠, 不過是想知道, 春天什麽時候來. 盡管, 它看自己的影子的預測的準確律, 才有39%, 比仍硬幣的概率還小. 大家每年還是聽Mr Phil告訴我們春天的消息.
明亮明亮,怎麽能把個司空見慣的春天寫出這樣的深度和新意呢!!這篇非常有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小火花兒。俺也要好好想想,等待自然和自己的蘇醒。:)
看你這樣的文字,不管土拔鼠有沒有看到影子,俺是已經看到了春天的腳步。:)
對,小學課本裏我也喜歡《梅雨潭》和《春》,多少年過去都不知道是朱自清的作品。那個“放風箏”裏,形容天是“瓦藍瓦藍的”,多少年過去我形容晴天都隻會說:天是瓦藍瓦藍的。
敢情德國人也講究“二月二,龍抬頭”。吃春餅,吃春餅。
今天是中元農曆的立春,和土拔鼠日的意義相同。不過立春的節日已經度過了3000年的生日。
今天我專門到一家“西安小吃店”買了一個“大餅挾牛肉”和一份“時菜炒餅絲”,也算過立春。
立春,對中原人和北方人來說,是一定要吃烙餅的。
一年之際在於春。這讓我想起郭小川的“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快把那春天打扮得更美麗.....